- 年份
- 2024(10665)
- 2023(15638)
- 2022(13156)
- 2021(12501)
- 2020(10088)
- 2019(23449)
- 2018(23532)
- 2017(43661)
- 2016(24542)
- 2015(27872)
- 2014(28085)
- 2013(27161)
- 2012(25375)
- 2011(22986)
- 2010(23335)
- 2009(20970)
- 2008(20429)
- 2007(18164)
- 2006(16333)
- 2005(14654)
- 学科
- 济(95449)
- 经济(95337)
- 管理(63521)
- 业(61524)
- 企(49687)
- 企业(49687)
- 方法(37409)
- 中国(32897)
- 数学(31436)
- 数学方法(31033)
- 农(26889)
- 地方(25335)
- 教育(23636)
- 业经(22969)
- 学(22590)
- 财(21341)
- 理论(18936)
- 农业(18137)
- 制(16779)
- 贸(16775)
- 贸易(16761)
- 技术(16258)
- 易(16172)
- 和(15880)
- 银(15834)
- 银行(15790)
- 发(15644)
- 融(15431)
- 金融(15426)
- 环境(15405)
- 机构
- 大学(341899)
- 学院(339103)
- 管理(128532)
- 济(127819)
- 经济(124733)
- 研究(120285)
- 理学(110004)
- 理学院(108592)
- 管理学(106678)
- 管理学院(106026)
- 中国(85308)
- 京(75865)
- 科学(74600)
- 所(61034)
- 财(59003)
- 研究所(55511)
- 范(54970)
- 师范(54533)
- 农(53573)
- 中心(53408)
- 江(51776)
- 北京(49279)
- 业大(48763)
- 财经(46336)
- 师范大学(44249)
- 院(43626)
- 州(42603)
- 经(41940)
- 教育(41670)
- 农业(41492)
- 基金
- 项目(226390)
- 科学(177889)
- 研究(173313)
- 基金(158737)
- 家(137709)
- 国家(136140)
- 科学基金(115529)
- 社会(105579)
- 社会科(99672)
- 社会科学(99645)
- 省(90426)
- 教育(84337)
- 基金项目(83847)
- 划(77233)
- 编号(73822)
- 自然(72793)
- 自然科(71021)
- 自然科学(71007)
- 自然科学基金(69679)
- 资助(64779)
- 成果(62919)
- 课题(53497)
- 发(52438)
- 重点(51448)
- 部(50297)
- 创(47218)
- 项目编号(45211)
- 创新(43680)
- 年(43544)
- 教育部(43363)
- 期刊
- 济(147499)
- 经济(147499)
- 研究(110453)
- 中国(76335)
- 教育(67478)
- 学报(52159)
- 农(49600)
- 科学(48216)
- 管理(47796)
- 财(43025)
- 大学(40092)
- 学学(36120)
- 农业(34824)
- 技术(32523)
- 融(29558)
- 金融(29558)
- 业经(25345)
- 经济研究(22684)
- 财经(21879)
- 图书(21001)
- 问题(18788)
- 经(18670)
- 业(18197)
- 职业(16720)
- 科技(16513)
- 坛(16406)
- 论坛(16406)
- 理论(16021)
- 发(15532)
- 技术经济(15313)
共检索到520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乐先莲
比较教育研究与民族国家具有与生俱来的密切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在民族国家的不同阶段得以生动体现。民族国家构建构成了现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基础,比较教育研究对民族国家构建亦高度关注;民族国家发展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比较教育研究以促进民族国家发展为根本价值旨归;民族国家转型日渐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话语,比较教育研究为民族国家转型及其教育发展提供参照。民族国家不同的发展时序及存在方式会导致比较教育研究关注重心的变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民族国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具有合理性。本文从比较教育研究的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民族国家的合理性,并且讨论了民族国家在比较教育研究的世界性和全球性特征上的合理性。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国家 比较教育研究 合理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民族国家是当代世界最基本的组织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而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又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开展研究的。本文着重指出了国际教育的双重性,并重点探讨了民族国家的生存方式如何决定或影响着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模式,最后强调民族国家对于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族国家 生存方式 比较教育 国际教育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北江
西方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早于且成熟于中国,中国在民族国家理论构建中,借鉴并吸收了西方相关民族理论。西方民族理论主要有两大体系:一种是崇尚个人意志的自由主义派提倡的政治民主主义,追求“民族”与“国家”合一的最高政治目标,即国家共同体民族,实现单一民族国家形态,自由成为共识;另一种是以文化血缘为纽带,以族群集体为核心的文化民族主义,即民族共同体民族,实现多民族国家形态,文化属性成为共识。因中西方社会演进历程以及国家构建路径不同,民族理论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给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盲目尊崇极端民族主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与国家认同带来阻力,甚至造成民族分裂,引起政治动荡。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进一步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对比分析中西方民族理论逻辑,能够阐释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特殊性与内在合理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晓春
传统儒家倡导的华夷观念,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在中国古代社会,华夷观念与国家统一的格局密切相关,伴随着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华夷观念也有着不同的内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夷狄大多是生活在作为古代中国主体王朝边境之外的少数民族,近代以后,人们观念上的夷狄有了国际的含义。在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华夷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华夷观念在本质上带有民族歧视的特征,与现代民族平等观念是相违背的。当代中国人应该抛却传统的华夷观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从而实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当代发展。
关键词:
华夷观念 统一多民族国家 文化认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亭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时期;与此同时,各界人士传统的天下观逐渐转向现代民族国家观。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利用西方现代政治概念和理论,重塑中国传统的"天下""民族""国家"等观念,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思想。这一思想转变先后经历了传统社会"天下观"消解和朝贡体系解体,到"中华民族"概念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初步形成几个阶段。
关键词:
天下观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本文从比较教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对比较教育学科体系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比较教育是民族国家教育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民族国家 教育知识 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崧
本文尝试对教育世俗化的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并从民族国家与教育制度世俗化的关系入手来看教育世俗化发生的机制和性质。作者认为,教育世俗化的根本是实现教育制度的世俗化,它是从教育的国家化开始的,但它并不意味着教育的非宗教化,而是要确立一个在宗教上保持中立的教育体制。
关键词:
世俗化 教育世俗化 民族国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崇仁
民族国家作为世界政治体系单元,怎样在冲突与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国际关系中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民族国家自身以及国家内部各民族群体都是一个社会行为体,是整体与个体利益并存的共同体,都具有经济民族主义取向,这是民族国家不可回避的现实。从理性选择角度研究国际制度如何影响国内社会行为体的利益和政策偏好,进而考察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如何相互影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如何互动、共同体利益与制度约束如何互嵌。从利益共同体的角度探究民族国家发展中对外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滕维藻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不断增强,地缘经济的“板块构造”愈益凸显(如NAFTA、EC、APEC等)。透过这一现象不难发现,国际经济竞争在从单一的国家利益主体转向多国联合的利益主体过程中,最终都将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英杰
比较教育学始建于200年前欧洲民族国家初步形成时期,在其奠基者朱利安的著作中孕育了比较教育学的三个基本矛盾:比较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是国际主义的,还是民族主义的;比较教育研究的目标是寻找教育的规律还是学习借用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比较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测量众多民族国家的教育成就,还是讲好他国的教育故事。比较教育学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直至20世纪末,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借",借用他国教育经验,借用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在全球化的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多元,研究目的多元,研究单位多元,研究选题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全球化 比较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本文认为,康德尔的比较教育研究体现了以下几种范式,即西方中心主义——民族、国家一体化理论、文化历史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制度分析主义——民族性国家教育制度、问题主义——教育中的个人和国家关系,在这些范式中包含了民族主义的国家与教育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知识基础和观念基础之上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纪霖
本文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家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观点作了历史的评述。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是传统中华文明帝国的瓦解,中国面临着共同体认同的危机,即存在着是政治认同还是文化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文章认为,在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并非没有结合的可能。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共同体。
关键词:
现代中国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夏桂霞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国家意识认同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中,应该重视公民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意识认同 青少年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燕军
公元7世纪以后的中东政治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在现代中东政治中,伊斯兰教构成了影响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两者间存在的不协调,使伊斯兰教对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这一特性在沙特阿拉伯的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伊斯兰教在塑造沙特国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沙特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与伊斯兰教的某些内生性特征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