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0)
2023(3943)
2022(3377)
2021(3075)
2020(2534)
2019(6012)
2018(5861)
2017(10061)
2016(5968)
2015(6812)
2014(6727)
2013(6371)
2012(5573)
2011(5233)
2010(5340)
2009(4480)
2008(4535)
2007(3843)
2006(3486)
2005(3121)
作者
(17696)
(14593)
(14484)
(13687)
(9207)
(6957)
(6736)
(5701)
(5491)
(5342)
(5109)
(4828)
(4827)
(4715)
(4635)
(4503)
(4480)
(4339)
(4216)
(4092)
(3710)
(3604)
(3580)
(3438)
(3383)
(3326)
(3208)
(3146)
(3074)
(3026)
学科
(20622)
经济(20607)
(13089)
管理(12966)
(10984)
企业(10984)
方法(9978)
数学(8341)
数学方法(8151)
理论(7652)
教学(7531)
教育(5891)
(5859)
中国(5783)
业经(5543)
(4885)
学法(4328)
教学法(4328)
地方(4094)
农业(4065)
学理(3740)
学理论(3740)
(3538)
技术(3501)
(3471)
(3396)
(3375)
环境(3344)
研究(3312)
(3190)
机构
大学(82431)
学院(82224)
管理(29327)
(28597)
研究(28008)
经济(27854)
理学(25834)
理学院(25458)
管理学(24783)
管理学院(24629)
科学(18546)
中国(18515)
(17723)
(16365)
业大(14406)
(14221)
(13782)
师范(13616)
研究所(13167)
(12985)
农业(12960)
中心(12452)
技术(12102)
(12086)
北京(11057)
师范大学(10978)
教育(10595)
(10163)
(9904)
财经(9709)
基金
项目(56580)
科学(44227)
研究(42237)
基金(38749)
(34416)
国家(34088)
科学基金(29000)
社会(24621)
(24439)
社会科(23285)
社会科学(23276)
教育(22760)
基金项目(20897)
(20648)
自然(19165)
自然科(18753)
自然科学(18747)
自然科学基金(18424)
编号(17977)
资助(15449)
成果(14614)
课题(13936)
重点(13601)
(12655)
(12279)
(12250)
创新(11644)
(11273)
大学(11162)
规划(10945)
期刊
(30563)
经济(30563)
研究(23766)
中国(21976)
教育(21561)
学报(14907)
(13977)
科学(12657)
大学(11355)
管理(10699)
学学(10433)
农业(9723)
技术(9555)
(8671)
职业(6244)
(5530)
业经(4851)
经济研究(4658)
图书(4625)
财经(4372)
(4324)
(4276)
金融(4276)
业大(4237)
科技(4182)
(4085)
论坛(4085)
技术教育(4015)
职业技术(4015)
职业技术教育(4015)
共检索到120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洪瑞  张紫红  崔允漷  
历史地看,由综合课程到综合学习的转变体现了课程改革对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关注,倡导综合学习是“整体性”思维下的历史选择和回归。从概念来看,综合学习实质是“联结”引领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建构的综合学习,在路径上,体现为学科内知识整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课程学习三种类型。在学理上,坚持“素养说”的内在逻辑,强调建立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知识与自我间的“联结”。在实践中,针对知识间的割裂,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针对知识与生活间的割裂,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学用结合;针对知识与自我间的割裂,强调学思结合,建构学习反思支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树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2001年正式成为国家课程,其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有力地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但在深度和实效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当前全球范围所共同聚焦的核心素养视角,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内涵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以厘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内涵、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培育学习者的“学科素养”,也需要培育学习者的“跨学科素养”。这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整合起来,旨在把新的知识同既有的知识、信息与体验链接起来,进而同社区生活乃至全球社会的现实课题链接起来,借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主题的基础性与实践性理解,亦即超越了单一学科范畴的深度理解的精致化教学的设计。本文选择当今国际教育界公认的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典型——美国的STEAM和日本的“综合学习”,旨在探讨其由来与发展、特质与价值、经验与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邵朝友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探讨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课程育人的专业认知与课程发展的质量。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科内容的立场,亟需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立场。核心素养可作为课程发展中可把握的教育目标实体、课程目标的来源、内容处理与教学实施的GPS、学习质量评价的参照。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在于建构课程育人的专业话语,打破学科等级化的困境,提供更具教育性的问责,消解分科与整合的课程对立,推动课程领域的专业对话。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雪萍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其海外研究交流也愈发频繁。科技英语作为一种专业性强的实用型英语,是帮助全球广大科研工作者沟通交流,推动科技文献全球化传播与共享的基础工具,因而对优秀科技英语人才的教育培养极为关键。本文以《科技英语综合教程》为参考教材,深度认识科技英语专业内容,进一步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科技英语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祥泽  喻徳琴  
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的基础教育要怎样改革,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怎样培养,俨然已成为当下舆论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所以树立怎样的质量观,对义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小学生综合学科的质量检测则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宝敏  
在当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实践、探究、合作、反思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价值。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到底会对学生的哪些素养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又是如何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当前在课程实施中又面临哪些挑战与困难?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对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现象进行归纳和解释,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端端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把人文知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三者有机结合,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人文综合素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文学之情、中原文化、沟通之桥、写作之舟、礼仪之歌等模块,并根据不同系部的专业发展需求灵活组合课程内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京宁  
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需要文明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维护学校的稳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要旗帜鲜明地讲稳定、抓稳定、保稳定。强化职校生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校园安全,稳定,而且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可以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葳  刘月霞  
深度学习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机械训练等问题,将教学改进的目标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向增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实践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智慧之旅。深度学习是发展素养的学习,是理解性学习,是符合学习科学基本原理的学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焕月  
根据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以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内容要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加大实践实操的比重。结合我国一些高校的成功案例,订制化人才培养、以赛促学、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都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深化改革,构建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依据职业人才成长的规律将显性教学模块和隐性教学模块相结合,重视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服务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核心素养是近来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词。该文希望在学理上对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作些探讨。主要观点是:核心素养不是一个种概念,而是一个类概念,其实质是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界定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形象;OECD为界定和选择"核心素养"创造了重要的专业经验,我们应该从中获得教益;核心素养要想成为课程与评价概念,必须在教育目的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确立层级化的目标:教育目的、学科目标与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导致核心素养被"悬置"的可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艺  钟柏昌  
基础教育界所称"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科学(广义)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应晓清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高职院校而言,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重新界定职业素养的概念,理清当前影响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因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专业教学,培育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红星  
幼儿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很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的重新积累以及教师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宽知识领域,更新观念,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必然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