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1)
2023(4272)
2022(3521)
2021(2890)
2019(4960)
2018(4919)
2017(9201)
2016(4705)
2015(5330)
2014(5400)
2013(5599)
2012(5579)
2011(5348)
2010(5651)
2009(5553)
2008(5197)
2007(4741)
2006(4695)
2005(4362)
2004(3964)
作者
(15269)
(13024)
(12893)
(12421)
(8537)
(5955)
(5745)
(5023)
(4970)
(4712)
(4628)
(4425)
(4341)
(4159)
(4043)
(4041)
(3799)
(3756)
(3716)
(3497)
(3345)
(3228)
(3115)
(3104)
(2963)
(2938)
(2723)
(2695)
(2534)
(2486)
学科
(49069)
经济(49043)
地方(14318)
管理(13722)
方法(12089)
地方经济(11484)
数学(10699)
数学方法(10647)
(9635)
中国(8829)
(7896)
(7650)
企业(7650)
业经(7545)
经济学(6240)
(6037)
环境(5594)
(5511)
(4996)
金融(4996)
(4941)
(4912)
(4834)
产业(4736)
(4570)
(4405)
银行(4405)
(4302)
农业(4282)
资源(4279)
机构
大学(82350)
学院(82129)
(47966)
经济(47190)
研究(33344)
管理(28636)
中国(25104)
理学(23869)
理学院(23569)
管理学(23283)
管理学院(23111)
(19365)
(17154)
科学(17122)
(16783)
经济学(16434)
财经(15225)
研究所(14944)
经济学院(14344)
中心(14307)
(13658)
(13251)
(11519)
北京(11375)
财经大学(11049)
(10351)
师范(10296)
科学院(10232)
社会(10170)
(10088)
基金
项目(47065)
科学(37511)
研究(35593)
基金(34690)
(29622)
国家(29400)
社会(25501)
科学基金(24963)
社会科(24203)
社会科学(24194)
(17641)
基金项目(17395)
教育(15267)
资助(14359)
(14296)
自然(13606)
自然科(13261)
自然科学(13258)
编号(13023)
自然科学基金(13013)
(12005)
(11984)
经济(11899)
国家社会(11265)
重点(10825)
成果(10766)
(10517)
发展(10483)
(10335)
课题(9729)
期刊
(63857)
经济(63857)
研究(31617)
中国(15875)
(14529)
管理(12571)
经济研究(11327)
科学(10335)
学报(10235)
财经(9200)
(9163)
(9128)
金融(9128)
业经(8517)
大学(8432)
问题(8390)
(8130)
学学(8110)
技术(7966)
技术经济(6350)
农业(5806)
经济问题(5695)
世界(5641)
统计(5638)
(5478)
教育(5425)
国际(4860)
经济学(4753)
(4692)
经济管理(4638)
共检索到139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煜  张智光  
从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作用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提出林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根据循环经济的3个层次,从单个林业企业、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社会层次大循环角度对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坤荣  李子联  
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来源于“人”,又回落于“人”,其在本质内涵上指向“人”的思想行为和全面发展。因此,应在主体维度上坚持人本导向,在时间维度上强调现实关怀,在空间维度上凸显本土特色。根据对人的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关注层级,“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目标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人的终极需求;第二层次是中介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通过什么关键渠道或中介节点来达到终极目标;第三层次是工具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运用什么工具或策略来影响中介节点并最终使终极需求得以有效满足。根据逻辑出场顺序,“问题”又可以分为前向性“问题”、同向性“问题”和后向性“问题”。在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中,应着重关注如何总结“中国经验”、如何解决“中国问题”和如何走好“中国道路”三大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菊青  
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而深刻的概念。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对通识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通识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为重要的是,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而且已经转变成为一种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把握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尝试建构一个对通识教育从宏观的整体认识再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高静  
教学道德性是指教学这一特殊交往活动蕴含道德的向善性,通过对其历史发展及研究历程的梳理,得出教学道德性具体表征为教学以道德性为最高目的追求,以及教师道德在教学中的映射两个方面。同时,以教学道德性的表征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两种层次。教学道德性的目标层次,包括外在的规范目标、理性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和最高的"善"目标;教学道德性的师德映射层次,包括社会义务层次、育人责任层次和自我实现层次。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森  
税收的经济效率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在宏观层次上应优化资源的宏观配置 ,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均衡并推动经济增长 ;在中观层次上应保持经济结构协调 ;在微观层次上应尽可能减轻经济主体的超额负担。与此相对应 ,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税收政策以保证税收经济效率在三个层次上得以实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兰杰  刘旭青  
经济、哲学和管理学领域对价值有不同的解读,由此引入对信息资源价值的剖析。文章对信息资源价值进行了层次划分,探讨了信息资源价值的特性,介绍了信息资源在不同领域价值实现的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艺  许治  朱桂龙  
协同创新在我国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然而现有研究对协同创新的理解与把握较少关注我国协同创新现状,局限于从中观层次(组织机构)探讨协同创新。从我国协同创新现实情境出发,在充分理解我国政府推动协同创新意图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分析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功能,发现不同层次的活动主体在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相应的协同互动模式;各层次活动主体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及机制,从而实现了不同层次协同创新绩效。最后,基于协同创新"前因后果"的思路,从多层次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曾砥平  邓鹏图  王正明  周良柱  
作者用系统工程中层次与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了KAQ培养模式的结构内涵 ,并与高等教育的各培养层次联系起来 ,结合实际 ,提出了院校高等教育的整体框架和具体的培养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国  
统筹城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探讨统筹城乡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层次,指出了我国在中等层次的统筹城乡发展阶段的若干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亚杰  
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高科技经济"的到来,高技能人才正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诸多专家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析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将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辜秋琴  恩佳  朱方明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时代所需,环境所迫,而且是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层次性以及企业在实践过程中的策略性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英凯  李鹏  杜江  
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传统金融支持的不足决定了循环经济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但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规模偏小、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包括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债券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证券市场,并完善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组成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孝林  孔庆林  
中外对会计原则的内容与层次存在较大分歧,通过比较美国 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英国、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对会计原则内容与层次的规范,提出会计原则应包括会计工作职业道德原则、财务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会计政策原则三层次,并对各自包含的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继传  
对新经济的界定要有一个客观根据与判断。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或网络技术和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新经济的实质是知识经济 ,但不能简单地把二者等同起来。新经济同知识经济一样要经历几个发展阶段或时期。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启动时期。网络经济所指的是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 ,不是指新经济的全部内容。如果把新经济等同于网络经济的话 ,并大肆报道网络成了暴富的“快速路”,新经济形态可能被人扭曲 ,不加引导、调控 ,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网络泡沫”,进而发展为“泡沫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