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8)
- 2023(16071)
- 2022(13440)
- 2021(12554)
- 2020(10015)
- 2019(22585)
- 2018(22212)
- 2017(41421)
- 2016(22368)
- 2015(24878)
- 2014(24950)
- 2013(25032)
- 2012(23824)
- 2011(22177)
- 2010(22478)
- 2009(20854)
- 2008(20671)
- 2007(18506)
- 2006(16928)
- 2005(15829)
- 学科
- 济(118798)
- 经济(118690)
- 业(61308)
- 管理(54171)
- 农(51212)
- 方法(38466)
- 企(37549)
- 企业(37549)
- 中国(35309)
- 农业(34182)
- 数学(33295)
- 数学方法(33051)
- 地方(31009)
- 业经(27102)
- 学(22729)
- 制(20908)
- 财(20126)
- 贸(20109)
- 贸易(20094)
- 易(19446)
- 银(18715)
- 银行(18699)
- 融(18680)
- 金融(18678)
- 发(18485)
- 行(18285)
- 地方经济(17028)
- 环境(16727)
- 体(14992)
- 技术(14515)
- 机构
- 学院(333165)
- 大学(330077)
- 济(153543)
- 经济(150696)
- 研究(127019)
- 管理(120917)
- 理学(102801)
- 理学院(101529)
- 管理学(100093)
- 管理学院(99445)
- 中国(98763)
- 科学(73685)
- 京(70885)
- 农(68960)
- 财(66791)
- 所(64875)
- 研究所(58488)
- 中心(56575)
- 农业(52598)
- 财经(52181)
- 江(51001)
- 业大(49929)
- 经济学(48371)
- 经(47442)
- 范(46015)
- 师范(45639)
- 北京(45262)
- 院(44549)
- 经济学院(43244)
- 州(40630)
- 基金
- 项目(214294)
- 科学(170097)
- 研究(161145)
- 基金(156151)
- 家(136162)
- 国家(134949)
- 科学基金(114507)
- 社会(106754)
- 社会科(100962)
- 社会科学(100941)
- 省(83059)
- 基金项目(81460)
- 教育(71619)
- 划(69524)
- 自然(68738)
- 自然科(67108)
- 自然科学(67092)
- 自然科学基金(65905)
- 编号(64554)
- 资助(62850)
- 成果(53236)
- 发(52661)
- 重点(48896)
- 部(48725)
- 课题(45701)
- 国家社会(45648)
- 创(44455)
- 发展(43253)
- 展(42599)
- 性(42124)
- 期刊
- 济(185786)
- 经济(185786)
- 研究(107609)
- 中国(76051)
- 农(71623)
- 学报(51364)
- 科学(49678)
- 农业(48546)
- 财(47855)
- 管理(43584)
- 大学(39869)
- 融(37883)
- 金融(37883)
- 学学(37771)
- 教育(36373)
- 业经(32380)
- 经济研究(29245)
- 技术(28234)
- 财经(27055)
- 问题(25291)
- 业(23905)
- 经(23603)
- 世界(20711)
- 贸(19295)
- 技术经济(17729)
- 国际(17413)
- 版(16940)
- 经济问题(16873)
- 资源(16446)
- 农村(16039)
共检索到529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泰城 刘家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尚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必要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状况的改变,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加快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特色理论 协调发展 理论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正光
本文认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有效推动农村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我国整体区域经济和谐共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农村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崇生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缩小或消除区域发展差距。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成长时期,国际经验表明,此阶段,正是不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历史时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泰城 刘家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没有依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在实践中表现为农村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因此,利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中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加快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新农村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探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栋生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除依靠科学布局、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外,还有赖于区际良性互动机制的健全,最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我国各省(市、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地区差别大,现有发展状况差异和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的差距亦很显著,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省(市、区)域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同样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清海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蒋清海从本质上看,区域经济是区域生产力与区域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区域经济的研究也就相应分为区域生产力研究和区域生产关系的研究。建国40多年业,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们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一定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峰
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东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差距及非农产业发展差距扩大,是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推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寻求加大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各具特色经济地带等发展方略。
关键词:
农村 区域经济 瓶颈制约 发展方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内陆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为顺利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奠定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内陆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为顺利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奠定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海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村面貌将发生改变。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问题,为此,从当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考虑,应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强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不仅是由"三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必然要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三个文明" 协调发展 必然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娟 张翔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经济韧性存在空间依赖性,双向FDI协调发展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考虑税赋冲击、金融危机以及人口结构冲击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文章澄清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对如何通过双向FDI政策赋能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文章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政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西部与东部及东北地区间均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关联性。同时,中部、东部及西部等三大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除此之外,其他区域组合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关联性。②西部经济增长是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东部、东北及西部同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③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后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这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较强的推进作用,而且,欠发达区域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有发展之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大力实施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 区域经济 制约因素 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