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0)
- 2023(9418)
- 2022(7459)
- 2021(6855)
- 2020(5608)
- 2019(12312)
- 2018(12037)
- 2017(21840)
- 2016(12189)
- 2015(13410)
- 2014(13405)
- 2013(12604)
- 2012(11515)
- 2011(10477)
- 2010(10420)
- 2009(9707)
- 2008(9626)
- 2007(8566)
- 2006(7472)
- 2005(6776)
- 学科
- 济(46668)
- 经济(46601)
- 管理(33909)
- 业(31462)
- 企(25243)
- 企业(25243)
- 方法(18847)
- 学(17001)
- 数学(15136)
- 数学方法(14968)
- 农(14207)
- 中国(13706)
- 财(12408)
- 业经(11601)
- 理论(11038)
- 制(10492)
- 农业(9718)
- 体(8746)
- 贸(8724)
- 贸易(8721)
- 易(8408)
- 银(8143)
- 银行(8094)
- 地方(7921)
- 融(7846)
- 金融(7839)
- 行(7734)
- 教育(7729)
- 和(7389)
- 技术(7290)
- 机构
- 大学(179761)
- 学院(177429)
- 济(68711)
- 经济(67277)
- 管理(63490)
- 研究(63133)
- 理学(55042)
- 理学院(54357)
- 管理学(53270)
- 管理学院(52957)
- 中国(45422)
- 科学(41987)
- 农(39011)
- 京(38078)
- 所(33087)
- 财(31737)
- 业大(31573)
- 农业(31243)
- 研究所(30651)
- 中心(27510)
- 江(26647)
- 财经(25385)
- 范(24495)
- 师范(24082)
- 北京(23469)
- 经(23108)
- 院(22577)
- 经济学(21705)
- 州(20877)
- 农业大学(20745)
- 基金
- 项目(122002)
- 科学(94543)
- 基金(87684)
- 研究(84151)
- 家(79773)
- 国家(79070)
- 科学基金(65785)
- 社会(53908)
- 社会科(50869)
- 社会科学(50856)
- 省(48358)
- 基金项目(46184)
- 自然(43276)
- 自然科(42277)
- 自然科学(42257)
- 自然科学基金(41529)
- 划(41239)
- 教育(39306)
- 资助(34379)
- 编号(32974)
- 重点(28127)
- 成果(26784)
- 部(26077)
- 发(25735)
- 创(25656)
- 计划(24066)
- 创新(23972)
- 科研(23689)
- 课题(23677)
- 国家社会(22613)
共检索到260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萍 刘世生
西方文体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修辞学。当时修辞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用于劝说的演讲技巧。自从朗吉努斯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到作品的美学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朗吉努斯的崇高原则及其强调的文章的五大要素观点,在同现代文体学派观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论证了郎氏理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积极意义,以及对现代文学文体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朗吉努斯 崇高原则 修辞学 文体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荆亚平 周保欣
与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文学学问不以知识淹博与历史层累复杂见长。其学问构成主要源自现代社会变革中文学体系自身易变、现代人生与生命之变以及现代文明理性之变三个层次。晚清民初以来,中国人的学问观、文学观都处在调整之中,现代文学的学问建构因此存在古典传统与现代文学的断裂、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剥离等问题。现代文学学问的开展,须拆除有形(学科)与无形(观念、习惯)之“墙”,以“不自生”的万物疏通与联通中国文学的上游以及文学外围的知识、思想、学问体系之间的联系,方有源源不绝的生机。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学问 学问体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丹
“什么是好生活”是西方哲学长久以来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虽然每个人对于好生活的理解多有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好生活是虚无的、相对的。通过对康德审美理论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人们想要实现一种好生活,一种善与福相统一的生活,就应该对这一生活进行美学分析。好生活与美存在着紧密联系,要想真正理解好生活,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什么是美。我们知道美既不是来源于主体依据自我自爱的根据而判断的,也不是依照某一确定性的知性概念构建起来的,而是一种无概念的、无利害的、具有必然普遍愉悦的主观合目的性的对象的东西。基于对美的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对于好生活概念与美的概念之间在理解方式上具有内在相通性,好生活也应该是一种带有普遍愉悦性的美的生活,并且是不依赖于任何私人目的的好生活,好生活与美都预设了共通感作为可能性的条件,这是使人相互理解、感知的基础,也是建立好生活的实践信念。
关键词:
康德 好生活 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桂梅
新文学成为高等院校一个独立的学科方向,始于50年代初期,作为教材的文学史写作也成为课程建制的核心部分。50年代后期,“现代文学”取代了“新文学”命名。本文以新文学史写作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概念的变迁为线索,考察“现代文学”作为一套知识体系在50-60年代被生产出来的方式,及其与教育制度之间的关联,尝试对“现代文学”的学科命名做一种知识考古学式的探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滕永文
中国现代文学是我国社会内部经过历史性变化后,广大文人思想在西方文学理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文学,它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科学民主思想并且在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进行了极大创新的一个独立学科。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表达手法、结构组成、叙述手段、抒情角度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现代文学主要包括杂文、新诗、话剧、现代小说等多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现代化特点突出,更易于融入世界文学潮流。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见证了我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历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回春萍
文学童话自出现之日起,就处于与内部的文类传统和外部的客观现实持续、动态的互动之中。后现代童话也不例外,除了持续地与经典童话、民间传说、神话等进行互文对话之外,也始终处于与后现代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既共谋又批判的辩证关系之中。一方面,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为后现代童话的兴盛提供了灵感来源与读者保证,市场化的原则体现在童话从创作到发行的各个环节之中;另一方面,后现代童话因其作为上层建筑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又可以游离于现实之外,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的反思,呈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固有矛盾,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以及个体生存
关键词:
消费主义 后现代文学童话 共谋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勇 解楚冰
北京师范大学已走过120年历史,中文学科始终伴随着北师大的征程。中国现代文学是奠定北师大学术影响的一个重镇。梁启超、马裕藻、黎锦熙等近代学人,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一众新文学先驱共同奠定了北师大深沉厚重、镕古铸今的人文传统。改革开放之初,李何林再创北师大现代文学学科的新局面,王富仁等对“李何林鲁迅研究”的继承与发展,铸就了新时期北师大现代文学研究的又一个高峰。百多年来,北师大的中国现代文学已经成为传统悠久、极富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形成了以文学史研究为中心,多文体研究并行,注重作家作品研究与史料建设,强调文学研究的当下价值等多重特点。北师大现代文学的学术传统,既有得天独厚的文学资源与思想资源,同时蕴含着先贤名师沉稳内敛、开拓进取的师大精神,彰显着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见证着北师大百年的荣光和艰辛,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的思想演进和时代风尚。
关键词:
北师大 现代文学 学术传统 精神建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向东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主题词"边缘"二字来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娜 吴一叶
扬州茶文化作为扬州文化重要的一支,独具特色,同时也反映扬州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茶在许多描写扬州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文章试从近百年来描写扬州的文学作品来考察扬州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进而反映出扬州文化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扬州茶文化 百年文学作品 扬州文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城希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5年在香港建立,此后经历了被取消、再度建立并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该学科在香港建立之初面临学科环境不利、史料匮乏、人手不足、与内地交往受限、意识形态与党派之争的困扰等诸多困境,但能够最终建立并不断发展,与姚克、李辉英等人自觉的学科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学术准备有重要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香港的建立具有历史的前瞻性与开创性,是这一学科在大陆之外存在空间的重要拓展,由此实现了学科的多极化与世界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香港 姚克 李辉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立民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学馆,也是重要的现代文学资料收藏中心,它最初是在作家巴金倡议并大力推动下建立的。梳理和汇集巴金晚年推动文学馆创立和发展的相关史料,从整个过程到相关细节,从创办意图到实践理念,可以比较完整地凸显重要作家巴金参与和推动国家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创建,不仅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保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也显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行动能力和践行信念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
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馆 资料搜集 实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立民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学馆,也是重要的现代文学资料收藏中心,它最初是在作家巴金倡议并大力推动下建立的。梳理和汇集巴金晚年推动文学馆创立和发展的相关史料,从整个过程到相关细节,从创办意图到实践理念,可以比较完整地凸显重要作家巴金参与和推动国家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创建,不仅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保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也显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行动能力和践行信念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
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馆 资料搜集 实践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晓农
文章在概述知识社会学基础上,分析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知识、社会与图书馆的互动和信息交流机制,探讨知识社会学对图书馆学若干理论问题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图书馆学 理论研究 影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留下了众多编者和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足迹,是他们的心血和辛劳的结晶。从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方面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改变。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思想观念 研究方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德静
壬辰冬的一日,雨雪纷纷,正是闭门夜读的好时节。捧读现代文学图书收藏家、学者姜德明先生十二万余字的新著《寻书偶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桩桩一件件文坛书林的前尘往事,纷至沓来,真是引人入胜。《寻书偶存》收录姜德明"怀人记事"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