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05)
2023(2007)
2022(1796)
2021(1664)
2020(1457)
2019(3447)
2018(3234)
2017(6617)
2016(3689)
2015(4227)
2014(4243)
2013(4363)
2012(4063)
2011(3797)
2010(3717)
2009(3534)
2008(3583)
2007(3068)
2006(2851)
2005(2609)
作者
(12092)
(10338)
(10331)
(9534)
(6643)
(4997)
(4560)
(3988)
(3851)
(3686)
(3502)
(3404)
(3394)
(3365)
(3276)
(3067)
(2988)
(2982)
(2964)
(2932)
(2700)
(2624)
(2576)
(2451)
(2287)
(2265)
(2248)
(2139)
(2111)
(2102)
学科
(20136)
经济(20118)
(14043)
管理(12101)
(11121)
企业(11121)
方法(10464)
数学(9451)
数学方法(9407)
(4775)
(4339)
业经(4022)
(3913)
中国(3901)
地方(3695)
环境(3528)
农业(3291)
(3134)
贸易(3134)
(3007)
技术(2764)
(2743)
(2615)
(2449)
财务(2448)
财务管理(2445)
(2416)
(2406)
私营(2394)
(2394)
机构
大学(59244)
学院(58973)
(26930)
经济(26499)
研究(22625)
管理(22329)
理学(19671)
理学院(19369)
管理学(19006)
管理学院(18912)
中国(16581)
科学(14915)
(12830)
(12690)
(12131)
研究所(11751)
(10618)
业大(10059)
农业(9443)
中心(9177)
(8996)
财经(8871)
经济学(8412)
(8107)
(8065)
北京(7958)
科学院(7809)
(7683)
师范(7619)
经济学院(7573)
基金
项目(40899)
科学(32781)
基金(30853)
(28249)
国家(28037)
研究(26965)
科学基金(23720)
社会(18227)
社会科(17281)
社会科学(17280)
自然(16406)
基金项目(16381)
自然科(16054)
自然科学(16052)
自然科学基金(15786)
(15313)
(13288)
资助(13007)
教育(11944)
编号(9680)
重点(9643)
(9274)
(8941)
(8303)
科研(7903)
计划(7881)
创新(7829)
国家社会(7814)
(7776)
教育部(7654)
期刊
(29504)
经济(29504)
研究(16621)
中国(10987)
学报(10915)
科学(10905)
(10043)
管理(8903)
大学(7873)
(7824)
学学(7589)
农业(6861)
技术(5129)
财经(4767)
经济研究(4681)
业经(4659)
资源(4644)
(4258)
(4189)
技术经济(4023)
问题(3991)
(3634)
金融(3634)
教育(3549)
统计(3186)
世界(3118)
(3014)
(2909)
(2908)
商业(2801)
共检索到86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曾玲  
明清福建的民营手工业,几乎遍及各行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和主导的地位。这一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外向型”生产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民营手工业的生产关系产生影响,并引起其不同程度的变化。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曾玲  
一 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 自然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的各个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必然影响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速度和发展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他们所处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福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部,西北依山,山地丘陵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5%,河谷平原仅占5%,素有“东南山国”之称;东南濒海,海岸线曲折度高于东南沿海各省,总长度占全国海岸线的20%左右,海岸各河流的入口处多呈三角或三角港,自北而南形成沙埕、三沙、罗源、马尾、福清、兴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进玉  
敦煌是中华民族发展时期的历史产物。以汉代建成到莫高窟开窟之前的447年中,逐步提高了封建农业的生产水平,积累了丰厚的汉晋文化基础。武将、文士、能工、巧匠,人才辈出,是中国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个地区。这里介绍的只是组成敦煌古代手工业体系的几种工艺技术。汉代以来,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古代敦煌的劳动人民不但继承了我国先民早就发明创造的多种多样的宵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而且因地制宜的推广了内地先进的水硙等工具。唐代以来,敦煌就有规模较大的车坊,专门制造和修理各种车。生产工具的进步,粮食产量的提高,又促进了食品加工业和酿造业的空前发展。而酿酒和榨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立国只有 38年的隋代 ,前期出现了令古今人称誉的“开皇之治” ,而后期社会危机产生 ,终于短命而亡。文章以新的视角考察后认为 :隋代在文帝时以发展个体小农业生产及其家庭副业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经济为立国之本 ,使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隋炀帝时期则以牺牲民间手工业经济为代价 ,一味地从事宫廷建筑、豪华造船业和军事手工业。这是造成隋代前后期经济乃至军事、政治急剧变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彭南生  
本文重点探讨了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两个层次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补,对其竞争的一面,学术界探讨较多,而对其互补则分析不足。本文认为,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斥和打击下,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存在着四种形式的互补关系,即:结构性互补、关联性互补、水平性互补、劳动技术性互补。两者间的互补是近代手工业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论明清福建会馆的多种形态王日根如果说宋元以前福建主要以人口移入为主,那么明清时期的福建则显示出人口大量流出的景象;如果说在人口流入中家族是人们建立新居地的纽带,那么在人口流出中会馆则成为人们开拓其事业的基地。正是通过会馆,福建人流向北方、流向内地、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建云  
在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与近代工业之间存在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主要以华北地区抗战之前的情况为依据,试从市场角度来说明近代农村手工业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由于传统社会中农村家庭手工业带有很大的自给性,由于农村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纺织业主要市场在农村,人们常常认为农村手工业阻碍了近代工业开辟农村市场,对抗了机器工业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传统的、以自给为主的农村手工业来说,也并不完全正确,对近代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一、涵义和界限“工场手工业”一词译自马克思所称Die Manufaktur。1932年瞿秋白译为“工厂手工业”,1945年商务版《德华大词典》同。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译《资本论》作“手工制造业”。后马列著作编译局译作“工场手工业”。本文中,“工场手工业”指其经济性质,具体组织依习惯,如绸厂、布厂、磨坊、油坊、机房、铁作、木器作等;类称用“手工厂”。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但雇佣多少人始具资本主义性质,当因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民族历史条件而异。在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当时史料多不能区分家属劳动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小溪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发表的吴承明的这篇文章,提出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家庭劳动或散工制(Putting-out system)颇为流行,就其组织生产来说与工场手工业无异。该文主旨在研究工场手工业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将商人雇主制与包买商作为散工制,并包括在工场手工业涵义之内。 西欧在工业革命前有个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它为西欧的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但只有英国是“自我”完成工业化的,稍晚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有个或长或短的机器大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德富  
战国时期,国家的官营手工业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部分。地方的官营手工业主要包括三类:市所辖的手工业;县营的官手工业;地方的盐铁官。从战国时期的陶文、漆器文字等古文字资料看,这三类官营手工业除了为国家从事生产之外,还从事一些面向民间的商品生产。这类产品主要是陶器、漆器、盐铁等与一般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这部分职能到了西汉中期以后已经衰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霍新宾  
"劳资合行"即劳资双方共生于同一行会,是中国传统行会作为"劳资共同体"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也是广州早期劳资关系的主要组织形态。根据五四前后时人对广州手工业行会的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尽管在组织结构上已现"劳资分离"态势,但"劳资合行"的行会制度仍是根深蒂固,并依然支配着广州手工业劳资双方的日常生活:它不仅通过行规惯例的约束机制以强化劳资的会籍管理及其生产经营,同时还借助团结互助的激励机制来固结人心,弥缝劳资纷争,藉以维系行会在城市社会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与作用。际此"劳资合行"的行会制度与理念的长期浸润下,劳资阶级意识萌生的阻力可想而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锋  
夏代的手工业生产工匠身份以自由人为主要组成部分 ,而在王室及贵族作坊中也有少部分的奴隶。作为自由人的工匠在社会中因其职业的重要 ,受到王室和贵族的尊敬。殷代手工业生产中有一部分奴隶 ,但人数不是很多 ,其地位低下 ,境遇悲惨 ;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中的“百工”、“多工”可能是大中贵族作坊与村社民间专业作坊中的自由手工业生产者 ;“我工”、“宗工”是王室作坊的工匠 ,其地位比较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在有关清代手工业的史料中经常出现“合伙”、“股分”一类词语,从其存在来看,已不是一种偶发现象,它存在于许多行业中。这种“合伙”、“股分”式的手工业生产,不仅仅是一种筹资方式,也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也得到官府的认可。在清代手工业的发展中,这种“合伙”、“股分”形式的企业组织也具有一定地位。史料中对此没有统一称谓,本文权且承袭传统提法,称之为“合伙制”。 有关合伙制前人已有研究,本文再作探察,或有不妥,还请方家指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荣杰  
本文利用地方档案考察新中国初期晋西北手工业发展概况。研究认为该区手工业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从手工业生产结构看,消费资料类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生产资料类手工业比重较小。为解决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党和政府明确了对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政策,以此改造手工生产的落后性,进而发展现代工业,实现工业化。在走向合作化的过程中,手工业者的心态几经翻转变化。对地方基层手工业动态的研究揭示出手工业合作化历史的复杂面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