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99)
2022(94)
2019(199)
2018(159)
2017(275)
2016(160)
2015(212)
2014(204)
2013(204)
2012(208)
2011(223)
2010(266)
2009(273)
2008(307)
2007(309)
2006(332)
2005(350)
2004(328)
2003(352)
2002(420)
作者
(821)
(693)
(633)
(569)
(447)
(288)
(284)
(281)
(276)
(248)
(247)
(244)
(237)
(232)
(210)
(201)
(193)
(192)
(185)
(184)
(182)
(179)
(174)
(159)
(157)
(150)
(147)
(145)
(143)
(139)
学科
(965)
经济(963)
管理(793)
(691)
企业(691)
(688)
理论(511)
中国(384)
(365)
教育(351)
(349)
方法(344)
业经(322)
(308)
(273)
(264)
经济理论(260)
(256)
银行(256)
(255)
(248)
图书(217)
书馆(208)
图书馆(208)
体制(203)
(202)
工作(194)
企业经济(192)
(186)
金融(186)
机构
大学(4448)
学院(4283)
研究(1260)
管理(1260)
(1183)
经济(1138)
(1062)
(1025)
(1011)
(976)
师范(973)
(930)
中国(923)
理学(900)
理学院(879)
管理学(867)
(861)
管理学院(848)
科学(796)
(785)
师范大学(759)
财经(724)
北京(679)
(667)
研究所(654)
(604)
(542)
教育(520)
(506)
财经大学(500)
基金
项目(1429)
研究(1213)
科学(1038)
基金(917)
社会(745)
(703)
国家(691)
社会科(674)
社会科学(671)
教育(621)
成果(615)
科学基金(551)
(531)
编号(513)
(462)
基金项目(462)
课题(440)
资助(414)
(366)
(348)
(332)
人文(327)
(326)
(323)
阶段(323)
(313)
规划(313)
教育部(308)
项目编号(308)
社科(307)
期刊
(2721)
经济(2721)
研究(2282)
中国(1074)
学报(1040)
(925)
教育(891)
科学(776)
大学(756)
管理(671)
图书(660)
学学(645)
财经(628)
(572)
(545)
金融(545)
(521)
(519)
书馆(516)
图书馆(516)
业经(441)
问题(397)
社会(390)
技术(368)
(353)
论坛(353)
(320)
社会科(299)
社会科学(299)
技术经济(294)
共检索到8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庆楠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出现,商人就逐渐地成为了文学的描写对象,成为作家笔下的常客,这也使得明清文学中涉及商业的文学作品增多,甚至超越了之前的任何时期,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文章就是以明清小说中作家所描绘的内容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人形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解舒淇  
通过对明清小说当中商人的"崇儒重仕"情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效提出了崇儒重仕情节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具体的历史原因,对商人生存过程当中的具体形象以及发展手段等进行要阐述,同时还有效探讨了"崇儒重仕"情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嘉怡  
明清时期随着农业、手工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此时的文化艺术在当时经济政治的影响下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明清小说作为该时段文学的顶峰,从众多方面状写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情,正所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反映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的一面多棱镜。活跃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商人群体自然也被捕捉进作家的视线中,成为其笔下的常客。文章结合明末冯梦龙和凌濛初编撰的"三言二拍"、署名为兰陵笑笑生的明代长篇世情章回小说《金瓶梅》还有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浅析明清之际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晓华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承敏  
伦理规则与商人形象韩承敏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伦理规则与商人形象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世纪之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商人形象塑造至关重要,它们不仅体现了个体从商的基本原则,更标志着一个国家市场发育的健康和成熟水平,而商人形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文哲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和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在历史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莫大利益;时至今日,它不仅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巨大荣耀。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是隋唐大运河,明清时期出版的、反映隋唐历史的一系列通俗小说以文学的方式再现了中国大运河前世的形象和命运,对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和开发大运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期刊] 求索  [作者] 袁宪泼  
批评论争是明清小说创作与评论中的重要现象,但研究者往往将其简单化为"文人相轻"而予以忽视,实则它折射出明清时期经典小说作品的强大影响力。小说之间的批评论争首先确立了以四大奇书和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中的强者形象,并通过"误读对方"的方式形成了"情理"这样的文体本体论。批评论争还体现在后来小说对经典小说文本进行的创造性修正,即形成了模仿和反叛两种小说生成观念。因此,明清小说的文体观念并不是一种先验自明的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建构的结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尤妤冠  
白先勇在其小说中,对女性采取了一种既赞美又拒斥的态度,因此,其作品中的许多女性,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共同的悲剧命运。需要注意的是,白先勇的小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这一情怀,并没有投注到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这使得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书写,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复杂的色彩。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期,也是商人文化习俗发展,日趋成熟的时期。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因袭前人的遗风故俗基础上,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行业及地域性特征的文化习俗。开展对这一时期商人文化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明清商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于笔力和篇幅,本文着重对明清商人的经营文化习俗作一系统的探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试论明清商人的乡土神信仰张崇旺明清商帮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学术界历来认为,地域、血缘、乡谊三者是凝聚商帮的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以乡土神为核心的商人信仰圈,则对地域性商帮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依托和保障作用。商人信仰早在唐代已萌芽,宋以后渐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阮梦迪  
文章以废名小说中塑造的儿童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废名笔下的儿童形象。废名塑造的儿童形象个性不一,但都打下了他自身的烙印,具有一种美学特质。废名在他的儿童世界里流连忘返,寄托了自己对自然人性的追求和对充满真、善、美的社会的渴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虹睿  
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倪吾诚身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对西方文化的仰慕,以及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都使他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悲剧形象——"零余者"。倪吾诚的悲剧是个人、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成为中国当时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正明  
一、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山西人经商历史很久,自春秋以至宋辽金元,史书屡有记载。但是,称雄商界则在明清时代。山西商人大体兴起子明代前期,明中叶以后迅速发展,清中叶时进入鼎盛,直到清末才衰落。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主要是以下几个条件促成的。其一,明初北方边镇市场的形成,为山西商人的兴起提供了活动舞台。明建国后,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政府的严重边患。为此,明政府不得不实行重兵把守边镇和卫所军屯以及加修长城等一系列防御措施。据《明会要》卷63载:“明初,设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九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滕岩岩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小说既有先锋文学实验性、开拓性,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典雅之美,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体用,成就苏童在当代文坛上与众不同的文风。这种独一无二的苏童美学理念和哲学思考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少年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苏童笔下的少年既独树一帜,同时又十分具有典型意义。文章试图从苏童小说中少年形象的特征、性格形成原因等方面入手,对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进行分析,意图从中窥探苏童蕴藏其中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思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艳红  
五四新文学早期 ,大量的青年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关注爱情主题 ,试图探索爱情中情感与欲望的新关系 ,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欲望的态度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无助的精神逃避 ,扭曲的欲望表达和真实的欲望书写。文章阐述这三种思考与表达 ,分析这三种表达所内蕴的作家的思想意识 ,并由此指出作家们的总体追求的意义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