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820)
- 2022(750)
- 2021(686)
- 2019(1315)
- 2018(1265)
- 2017(2607)
- 2016(1483)
- 2015(1708)
- 2014(1821)
- 2013(1709)
- 2012(1643)
- 2011(1314)
- 2010(1316)
- 2009(1311)
- 2008(1469)
- 2007(1350)
- 2006(1199)
- 2005(1237)
- 2004(1144)
- 2003(1144)
- 学科
- 济(5591)
- 经济(5586)
- 企(5060)
- 企业(5060)
- 业(4493)
- 文化(3676)
- 管理(3515)
- 业经(2835)
- 方法(2673)
- 理论(2575)
- 农(2383)
- 教育(2049)
- 和(2028)
- 市场(2023)
- 制(1980)
- 产业(1966)
- 中国(1794)
- 经济理论(1774)
- 企业经济(1770)
- 文化产业(1765)
- 文化市场(1765)
- 策(1569)
- 经营(1567)
- 农业(1456)
- 银(1425)
- 银行(1424)
- 体(1357)
- 行(1342)
- 地方(1243)
- 政治(1221)
- 机构
- 学院(22284)
- 大学(21842)
- 管理(7968)
- 济(7254)
- 经济(7041)
- 理学(6406)
- 理学院(6304)
- 研究(6279)
- 管理学(6205)
- 管理学院(6142)
- 中国(5234)
- 京(4818)
- 江(4361)
- 财(4001)
- 范(3990)
- 师范(3977)
- 农(3767)
- 科学(3590)
- 州(3567)
- 所(3109)
- 师范大学(3085)
- 北京(3051)
- 财经(3044)
- 中心(2911)
- 业大(2803)
- 农业(2787)
- 研究所(2696)
- 经(2656)
- 省(2609)
- 系(2459)
共检索到38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期,也是商人文化习俗发展,日趋成熟的时期。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因袭前人的遗风故俗基础上,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行业及地域性特征的文化习俗。开展对这一时期商人文化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明清商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于笔力和篇幅,本文着重对明清商人的经营文化习俗作一系统的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庆楠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出现,商人就逐渐地成为了文学的描写对象,成为作家笔下的常客,这也使得明清文学中涉及商业的文学作品增多,甚至超越了之前的任何时期,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文章就是以明清小说中作家所描绘的内容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人形象。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商人形象 形象演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试论明清商人的乡土神信仰张崇旺明清商帮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学术界历来认为,地域、血缘、乡谊三者是凝聚商帮的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以乡土神为核心的商人信仰圈,则对地域性商帮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依托和保障作用。商人信仰早在唐代已萌芽,宋以后渐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正明
一、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山西人经商历史很久,自春秋以至宋辽金元,史书屡有记载。但是,称雄商界则在明清时代。山西商人大体兴起子明代前期,明中叶以后迅速发展,清中叶时进入鼎盛,直到清末才衰落。明代山西商人的兴起,主要是以下几个条件促成的。其一,明初北方边镇市场的形成,为山西商人的兴起提供了活动舞台。明建国后,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政府的严重边患。为此,明政府不得不实行重兵把守边镇和卫所军屯以及加修长城等一系列防御措施。据《明会要》卷63载:“明初,设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九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魏强
随着佛教众多教派的出现,寺院教育逐渐形成体系。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试制度等都在不断完善且形成了固定模式,最终孕育出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寺院教育,对藏区文化习俗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习俗 藏传佛教 寺院教育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兴孙 周林根
有一个美国商人第一次到拉美国家做生意。为了会见该国财政部的副部长,在办公室外等了整整一个小时,要不是来此之前已有人告诉他,那个国家的人时间观念不强,否则,他真要以为生意已经告吹,当晚就会打点行李回家。因为,在美国,每一个商人都明白,如果不能按约定时间被领进客户的办公室,则意味着人家对你压根儿不感兴趣。同样,如果一份洽谈生意的建议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岗
中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 000多年前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或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提升生活情境,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医巫、普通百姓,无不对各种香品和熏香器具钟爱有加,由此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熏香习俗文化。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先秦以至汉代的熏香习俗为后世熏香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熏香 民俗文化 先秦史 秦汉史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继富
端午节习俗传承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人类价值的共同性,其多样性传统源于生活基础上的文化调适和包容性发展,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中国人基于民族、地方传统的自豪感,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端午节习俗 传承 文化自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郭梅亮
农村传统文化习俗对农户消费行为有着显著影响,对中国农村消费性金融需求分析应注重对农户经济行为的文化逻辑进行解读。在市场冲击下,农户基于对人情面子等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视,会寻求面子成本替换以节约交易费用,这有利于"关系型信用"向"契约型信用"转变,进而促进农村消费性金融发展。因此在中国农村消费性金融的安排中,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习俗的特有功能,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其真实的市场需求,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服务政策。
关键词:
传统文化习俗 市场冲击 消费性金融需求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美英
凉山彝族传统饮食文化承载着凉山彝族的认知思维、价值取向、信仰表达、生存智慧的实践性逻辑,蕴含着子孙尊祖敬祖的祭祀义务和祖先荫庇后代互惠性表达的人神关系,还承载着凉山彝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加强合作,调解家支纷争、化解矛盾等协调人际关系的文化适应性策略。凉山彝族传统饮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凉山彝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
凉山彝族 饮食习俗 文化内涵 社会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毅峰
文化空间营造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教育传统和文化定势,教育习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在古村落,正通过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这一综合性文化空间营造过程,实现教育习俗的集成化展示、体验式感知和多元化传播,从而发挥教育习俗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并逐步实现对现代教育的观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启才
习俗是一种最基本的非正式制度,它以一种文化的力量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但现有的经济学对习俗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习俗不仅对需求、投资和区域技术创新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市场的稳定、消费心理的引导、经济信息的提供、制度的创新和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建设性功效。
关键词:
习俗 经济效应 民族经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军红
从明清的社会状况来看,温州社会的宗族制度依然是社会最基层、最牢固的组织形态。在温州竹枝词人生礼俗中,可以看到宗族文化渗透于人们冠昏丧祭的各个重要阶段及重要环节,宗族关系在许多关键时候决定着个人、家族的走向,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行道德教化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竹枝词 温州 人生礼俗 宗族文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志远 黄瑞卿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地域性商人,江右商即其中之一。尽管在江西商人中,既没有出现象徽商那样拥资数百、上千万,与王侯埒的富商巨贾,也没有形成象山西商人那样网络全国的垄断性行业;既不象闽粤商人那样有手握千金的舶来品奉为奇货,也不象两浙商人那样成为中国近代资本的源头。但是,江右商却以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所瞩目,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对江右商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和商业资本状况,探讨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特别是江西自然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即拟从江右商活动的大致状况、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资本来源、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