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9)
2023(3304)
2022(2784)
2021(2613)
2020(2108)
2019(4770)
2018(4781)
2017(9153)
2016(5066)
2015(5939)
2014(5892)
2013(5556)
2012(4999)
2011(4614)
2010(4788)
2009(4189)
2008(4347)
2007(4417)
2006(4165)
2005(3602)
作者
(13644)
(11327)
(11218)
(10597)
(7290)
(5368)
(5117)
(4359)
(4349)
(4280)
(3826)
(3799)
(3774)
(3706)
(3676)
(3498)
(3354)
(3320)
(3244)
(3218)
(2904)
(2819)
(2798)
(2638)
(2631)
(2620)
(2605)
(2535)
(2343)
(2334)
学科
(19310)
经济(19294)
管理(14808)
(14129)
(12147)
企业(12147)
中国(8529)
地方(7720)
(7344)
业经(5667)
(5311)
农业(4731)
(4573)
方法(4440)
发展(4409)
(4406)
(4174)
(4158)
(3957)
理论(3607)
教育(3569)
(3564)
(3298)
技术(3291)
(3170)
银行(3170)
环境(3070)
(3055)
(3035)
贸易(3031)
机构
学院(67840)
大学(65411)
(25069)
管理(24817)
经济(24278)
研究(24018)
理学(20146)
理学院(19869)
管理学(19558)
管理学院(19386)
中国(17928)
(14696)
科学(13578)
(12849)
(12152)
(11690)
中心(10857)
(10716)
师范(10646)
(10353)
研究所(10214)
(9794)
北京(9373)
(9191)
(8920)
财经(8872)
技术(8715)
师范大学(8191)
职业(8055)
业大(7950)
基金
项目(39931)
研究(32899)
科学(30810)
基金(26384)
(22241)
国家(22000)
社会(19792)
社会科(18569)
社会科学(18565)
科学基金(18554)
(16771)
教育(15707)
编号(14972)
基金项目(13612)
(13604)
成果(13006)
课题(11543)
自然(10676)
资助(10446)
自然科(10379)
自然科学(10376)
自然科学基金(10187)
(9921)
(9648)
重点(9227)
项目编号(8711)
规划(8500)
(8490)
(8385)
发展(8145)
期刊
(37080)
经济(37080)
研究(23068)
中国(19715)
教育(13280)
管理(11438)
(10730)
(9156)
科学(8452)
学报(7977)
技术(7462)
业经(7122)
农业(7065)
大学(6562)
(6555)
金融(6555)
图书(6511)
学学(5636)
书馆(5109)
图书馆(5109)
(4948)
论坛(4948)
经济研究(4872)
职业(4631)
问题(4572)
财经(4494)
现代(3990)
(3920)
(3748)
改革(3475)
共检索到117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范松  
明朝在贵州境内掀起长达百余年的大开发,为僻处西南一隅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带来了城镇兴建的契机。贵阳、安顺等黔中城镇的兴起,奠定了其在全省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地位。这两座城市的兴盛,又有力地促进了贵州省境内的城镇建设,推动了贵州尤其是黔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韦  洪旗  陈华飞  
新型城镇化必须顺应内外条件变化,改变以往"低成本扩张"的模式,坚持"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的原则,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就目前来看,"一城独大"的城镇体系断层带来的人口过度集聚、区域不均衡发展,不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推动。因此,未来引导人口在国土空间上的合理流动,是消除传统城镇化引发的"伪城镇化"、"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俊   李旭东   陈璇   郭兴  
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视角切入,探究“两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性,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黔中城市群为案例区,综合运用熵值-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10—2020年“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揭示了两者的时空关联性,并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2010—2020年黔中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协调类型由濒临协调为主转向勉强协调为主;期间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县域间分化趋于收敛,但其差异仍旧明显。(2) 2010—2020年黔中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低值区主要位于西部毕节一带,高值区集中于中部贵阳;“两化”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两者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城乡收入差距与“两化”协调水平的低、高值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重合现象。(3) 2010—2020年黔中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且呈增强态势;此外,人力资本水平、道路基础设施密度和教育水平等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心驱动因素,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黔中城市群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珊   王清丽  
明王朝通过建立儒学教育体系、改革人才选拔机制等方式,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推行儒学方略,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实现国家权力在边地永昌府的下沉、国家形象及权威在边疆民族中的树立。在长期的儒学教化下,永昌府风俗移易,诗书礼义受到推崇,人文蔚兴,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扩大深化,对国家的认同和儒家文化的认同增强,为维护边疆、民族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明朝在永昌府实施的儒学方略,是数千年来中国政治追求的“大一统”理想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实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川滇黔接壤地区经济落后,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采用川滇黔接壤地区2008年各区县(市)的城镇化率作为测度指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镇化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的计算,发现各区县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低值空间聚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城镇化水平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和OLS模型;相邻地区各因素的空间扩散效应对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416 1;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城镇化率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其弹性系数为0.777 7。因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甘霖  
在全球价值链演进加快、规制成本趋高、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等挑战下,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着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开放度偏低、平台开放活力不强、区域合作深度不够、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广西开放型经济必须实现转型升级。广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应在借鉴黔、渝、滇升级开放型经济经验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南向开放"战略,加快推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多措并举利用外资,更有力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勇于走出富有广西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大力推进"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好各种平台的作用,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产业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临港产业,积极营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饶一鸣  李昌晋  李浩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问题的思考提供了生态维度的思考路径。论文首先从理论模型角度分析了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长江上游城市群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实证检验分析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滇中、黔中城市群次之;成渝、黔中、滇中城市群中,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通过运用变量替代和不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其表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士鹏  张志英  
利用经济距离模型对黔中城市群范围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借助分形模型及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黔中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包括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遵义县、遵义市、安顺市、平坝县等22个城市;城市主要集中于铁路及高速公路沿线;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发育较为成熟,空间可达性较好;城市空间分布属于典型的集聚型,且集聚程度很高;贵阳市和安顺市是黔中城市群中比较重要的2个节点;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方向以贵阳市为中心,呈圈层状向外辐射以及沿兰海、沪昆高速公路呈轴线状拓展。据此,提出了黔中城市群未来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即打造"一圈"、"两主轴"、"两次轴",培育"一个增长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峰  刘俊杰  
关键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峰  刘俊杰  
对桂、滇、黔39个市(州)的人口、土地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均衡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2008—2012年城镇化空间相关性较差,云南土地城镇化出现低值集聚现象,广西、贵州人地协调度下降。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该区域应坚持合理的城镇土地扩张速度,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形成良性互动的城镇人地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遒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推进中国的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使命,从而优选学科方向,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明智的方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定华  
推动"双一流"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如此才能行稳致远;服务国家战略是导向,如此才能弯道超车;落实立德树人是根本,如此才是真办大学;一流的人才队伍是基础,如此才能任务落地;改革评价导向是关键,如此才能释放内生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红键  
明晰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状况,是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质量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城市之间、人地之间的结构关系,高质量城镇化则是指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内部融合、城市体系优化、人地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利用四个维度八个指标对2013年以来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和各省份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不断改善,各省份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地方特征,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与城镇化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应针对各地城乡发展差距的不同特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市民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城市内部融合;推进各地中心城市带动省域城市包容性发展,促进城市体系优化;创新推进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建设用地,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