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
- 2023(1120)
- 2022(1073)
- 2021(947)
- 2019(2009)
- 2018(1882)
- 2017(3502)
- 2016(1527)
- 2015(1870)
- 2014(1961)
- 2013(1880)
- 2012(1787)
- 2011(1684)
- 2010(1747)
- 2009(1646)
- 2008(1743)
- 2007(1532)
- 2006(1440)
- 2005(1348)
- 2004(1206)
- 学科
- 贸(15173)
- 贸易(15166)
- 易(14699)
- 济(9288)
- 经济(9284)
- 出(5086)
- 口(4953)
- 出口(4952)
- 出口贸易(4952)
- 关系(4942)
- 方法(4289)
- 贸易关系(3484)
- 国际(3341)
- 地方(3208)
- 概况(3145)
- 数学(3134)
- 进出(3125)
- 进出口(3125)
- 进出口贸易(3125)
- 数学方法(3122)
- 各国(3096)
- 国贸(3005)
- 国际贸易(2918)
- 管理(2807)
- 对外(2742)
- 业(2577)
- 企(2112)
- 企业(2112)
- 中国(1969)
- 理论(1586)
- 机构
- 学院(27479)
- 大学(27038)
- 济(16627)
- 经济(16464)
- 研究(9860)
- 管理(8373)
- 贸(7731)
- 理学(6965)
- 理学院(6880)
- 管理学(6838)
- 管理学院(6775)
- 中国(6544)
- 财(5789)
- 经济学(5544)
- 国际(5259)
- 经济学院(5176)
- 京(5036)
- 贸易(4913)
- 财经(4787)
- 所(4782)
- 经(4249)
- 科学(4211)
- 研究所(4207)
- 江(4139)
- 院(3815)
- 中心(3694)
- 州(3499)
- 财经大学(3405)
- 商学(3296)
- 商学院(3252)
共检索到46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燕 余熙
从航海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海岸线等条件看,明代时期的中国发展海洋自由贸易的条件相较于同时期的欧洲更为优越,然而中国却在对外实行二元贸易政策情况下,逐渐从开放走向封闭。本文首先对明朝时期的贸易政策进行了梳理,接着试图从国内和国外角度对明朝海上贸易政策的二元现象进行解释,期待能够从中获得对当代发展对外自由贸易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明代 海禁 二元贸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丽红
明代对外贸易思想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发展到明代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新的时代内容.明以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是封建专制国家的对外贸易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朝贡贸易思想.明以后伴随着私人海外贸易崛起,一种反映民间私人商业资本对外扩张、代表商人利益的对外贸易思想——贸易开放思想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聶德宁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鉴于前此倭冠海盗活动的频繁,遂于福建漳州海澄的月港局部开放海禁,准许民间海商告给文引出洋兴贩,于此确立和实施了“纳饷过洋”的饷税贸易制度,海澄月港因而成为当时福建乃至全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口岸。除月港之外,从其他口岸出入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均为明朝视为非法而加以取缔和镇压。明王朝这种有限度的开禁,长此以往,不仅无法顺应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也难以适應当时西方殖民者日趋东来以后变化多端的海外局势。迄至天启、崇祯之交,随着荷兰殖民者的侵扰以及明朝海禁的再度严申,使得明朝于海澄月港实施的饷税贸易制度陷入了难以继续维持的境地。崇祯五年(163...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程 刘鹏
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北欧区域贸易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革,这与14世纪和17世纪欧洲经济结构的转型有关,也与担任贸易活动的组织者和保护者角色变化以及制度应对的能力紧密相关:大宗转运贸易催生出的汉萨同盟在14世纪末达到鼎盛,但随着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兴起,王国时代的区域经济被统一为国内市场并建立起国民经济体系,因而大宗转运贸易走向衰落。17世纪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后,汉萨同盟最终消亡。
关键词:
北欧 贸易模式 汉萨同盟 国民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家勤 丁玉灵 殷作恒
日本海外贸易考察陈家勤丁玉灵殷作恒日本是依靠海外贸易成长起来的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海外贸易额比较小,1950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有18亿美元(其中,出口为8亿美元,进口为10亿美元)。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海外贸...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希育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解除海禁,设立海关,允许商人出洋贸易。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海关贸易规模之巨、出洋商人数量之多,都超越前代。过去治清代海外贸易史的学者,多从宏观的角度考察外部状况。然而,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否,同其内部结构息息相关。有鉴于此,本文力图探讨清代海外贸易经营方式和利润分配的特点,以便了解海外贸易的全貌。 一 清代海外贸易具有如下四种经营方式: 其一是自船自营型的。船长不仅拥有船舶,而且置货亲自出洋,实现贸易和运输一条龙。由于总投资额颇大,船长不是富家巨室,也须倾注家业,造船置货。他们的商船通常只能是中小型船只,而且出洋时仍然招揽其他客货。清初去日本贸易的船长有些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艳茹
本文研究了明代长期海外贸易管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深远影响。在贸易管制的条件下,私人从事贸易的权利被国家剥夺,私人总是会利用监督的不足,实际获取贸易权利,这使得正式制度在边际上被实际调整。这种调整从短期来看的确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则隐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和政治风险。私人为竞争非法贸易租金所进行的寻租和暴力冲突,会导致国家权力流失,威胁到国家统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
贸易管制 暴力冲突 国家权力 产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光伟
对外贸易是香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香港的对外贸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阐述了香港的进口格局和港产品出口的状况,分析了香港的转口贸易及其与内地的贸易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秋云
新经济、电子商务等对我国目前的国有外贸公司构成了挑战,尤其是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这种新形势下的挑战和冲击就显得异常强烈和尖锐,这必然会导致国有外贸公司的某些关键性优势的丧失。为了应对挑战和冲击,国有外贸公司应在认清其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地寻找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雷小苗 高国伦 李正风
20世纪后期日本与美国在纺织品、钢铁、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摩擦,最后以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告终,这一历史过程对当今国家应对贸易摩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有关日美贸易摩擦的研究,从贸易、金融、国际关系视角切入的较多,从科技角度切入的却很少。事实上,正是半导体、电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的崛起,使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因此有必要从"科技"视角去审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日美贸易摩擦的日本"一兴一衰"两个产业即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对比,结合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分析,总结出日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焦军普
对外贸易的发展理应建立在国内区际贸易充分开展的基础上。国内区际贸易的开展对对外贸易利益的取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国内市场分割现象,使得国内区际贸易滞后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并制约了对外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本文的政策结论是通过加快改革逐步实现国内经济市场化和一体化以提高外贸利益。
关键词:
区际贸易 国内市场 对外贸易 贸易利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阳
由于不平等条约,明治时期的日本必须在各种不平等条约下进行海外贸易,而且在开港的同时还要允许欧美外商进入开放港口,但是欧美外商代理店制度的非效率性和日本当时的进出口体制及商业流通机构,使外商在流通过程中被排除在外,更因为居留地贸易制度反而使居留地的贸易被限制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居留地贸易是在不平等条约下进行的,结果却发挥了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使日本国内市场在欧美资本进入时被保护起来。
关键词:
居留地贸易 日本经济 代理店制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伟 汤怿
明清时期,从事民间海外贸易有着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而资本组织方式尤显重要。在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中,海商除了独资、领本等经营方式外,还经常使用合伙方式。合伙制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它既是海商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意识的表现,又是海外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事海外贸易是东南沿海商人重要的收入来源,其中的利润分配原则又决定船员(包括船长)的收入,而合伙的类型对利润分配有着重要影响。合伙制有效推动了明清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并在明末清初达到高潮,同时也为近代股份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海外贸易 合伙制 利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尚胜
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虽然是人们常提及的重要问题,但却有许多问题需要考察和廓清。近年间,黄启臣先生在《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清代前期广东的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清代前期广州的对外贸易》(《广州外贸两千年》第210—244页)等文章中作出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研究,澄清了很多学术问题。不过,就黄先生对清前期海外贸易状况和海外贸易政策研究的基本观点看,笔者感到某些结论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本文仅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求教于黄先生和其他专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