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2)
2023(5708)
2022(4644)
2021(4210)
2020(3446)
2019(7520)
2018(7180)
2017(13328)
2016(7372)
2015(7849)
2014(7449)
2013(7388)
2012(6619)
2011(6084)
2010(5852)
2009(5359)
2008(5268)
2007(4388)
2006(3923)
2005(3209)
作者
(24183)
(20256)
(20121)
(18742)
(12680)
(9920)
(8966)
(8069)
(7600)
(6909)
(6875)
(6639)
(6561)
(6450)
(6291)
(6240)
(6032)
(5981)
(5838)
(5674)
(5304)
(4927)
(4673)
(4647)
(4523)
(4378)
(4340)
(4331)
(4226)
(4046)
学科
(27917)
经济(27884)
管理(23726)
(21186)
(16226)
企业(16226)
方法(13102)
数学(11710)
数学方法(11639)
(8712)
(7284)
中国(7206)
(7051)
(6706)
贸易(6705)
(6553)
业经(6478)
环境(6426)
农业(6260)
资源(5749)
技术(5076)
地方(5067)
(5043)
人事(4896)
人事管理(4896)
(4698)
(4602)
财务(4595)
(4594)
财务管理(4590)
机构
大学(108269)
学院(107494)
(42832)
管理(42302)
经济(42121)
理学(37672)
研究(37319)
理学院(37229)
管理学(36592)
管理学院(36410)
中国(26980)
(26807)
科学(26710)
(22402)
业大(21981)
农业(21694)
(20174)
研究所(19028)
(17435)
中心(16835)
(14806)
农业大学(14805)
财经(14789)
(13587)
北京(13515)
(13081)
(13052)
经济学(12842)
师范(12788)
科学院(12768)
基金
项目(81903)
科学(63687)
基金(60910)
(56848)
国家(56390)
研究(51973)
科学基金(47103)
社会(34596)
基金项目(33265)
自然(33026)
社会科(32908)
社会科学(32896)
自然科(32136)
自然科学(32121)
自然科学基金(31594)
(31344)
(27337)
资助(23522)
教育(22547)
编号(19142)
重点(18694)
(17560)
计划(17507)
(17396)
(17215)
科研(16453)
创新(16159)
科技(15677)
(15501)
国家社会(15180)
期刊
(40737)
经济(40737)
学报(25678)
研究(24552)
(22601)
科学(21327)
中国(19006)
大学(17477)
学学(16743)
农业(15276)
管理(13032)
(12242)
(8696)
资源(8539)
业经(7614)
业大(7163)
经济研究(7121)
财经(6988)
(6653)
金融(6653)
(6361)
技术(6294)
科技(6255)
农业大学(6103)
(5935)
问题(5896)
图书(5639)
教育(5525)
商业(5468)
技术经济(4931)
共检索到144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家宝  袁玉江  
该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对1958~1997年完整、准确的气象、水文资料的最新计算结果,揭示出新疆气候特征、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的基本事实和统计规律,并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汝骥  马虹  樊自立  杨青  吴素芬  黄玉英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组成的新疆地域系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构成部分。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点,形成了干旱区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构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大小流域。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以河流为纽带把山地、盆地平原、绿洲和荒漠系统联系起来。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很难产生径流,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河流就成为主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因素,同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降水增加20%~30%,河川径流普遍增大,湖泊水位明显升高,湖水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对水资源变化、气温上升、降水显著增多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万明  王溦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深入,新疆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快速增长。但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采用一、二、三产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输入和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法(DEA),对新疆15个地、州、市2005年、2008年、2010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到几点结论: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为满足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需要,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水资源的内部管理,借鉴先进经验进行调整,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焕庸  
我国幅员辽阔,东南部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900—20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气候地区。黄、淮海和松辽平原年降水量在600—900毫米之间,为半湿润气候地区。在内蒙古北面边境,从二连浩特到西藏西南部的普兰作一直线。可作为半干旱区同干旱区的分界线;在这条线的西北,包括内蒙古的西部,新疆的全部以及青海西藏的西北部,全部属于干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彦春,于静洁,刘昌明  
本文选择海河南系为华北地区的代表性区域,建立了该区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SD),对供需平衡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水资源系统的正常运行将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发展速度带来一定影响,但在本文假设的气候变化幅度范围,即(T≤1.8℃,ΔP≥-0.24%,气候变化不会改变水资源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和管理水平提高是水资源系统运行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决定着水资源系统及其供需平衡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预测结果可作为研究区需水管理和节水水平提高的定量参照指标,同时也为其经济规划、水资源调配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利平  陈小凤  赵志鹏  胡志芳  
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世界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愈来愈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对于理解和解决可能引起的与工业、农业、城市发展等经济领域密切相关的水文水资源系统的规划管理、开发利用、运行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气候变化情景的生成技术、与水文模型接口技术和水文模拟技术等几个方面综合概述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相毅  贾仰文  王浩  牛存稳  
将全球气候模式与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耦合,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提供的多模式平均数据集基础上,利用WEP-L模拟了海河流域历史30年(1961—1990年)和未来30年(2021—2050年)降水、蒸发、径流等主要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30年:①从年际变化规律看,气温普遍升高,降雨量略有增加,蒸发量普遍加大,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有丰水年洪水规模更大、平水或枯水年干旱情况更严重的趋势;②从年内变化规律看,各月蒸发量普遍增加,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减少,非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增加,各月径流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将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慧平  赵明华  
论文首先分析了在现状年 (1993年 )供水能力和需水条件下 ,1960~1993年的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脆弱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未来气候情景分析了在200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供水能力和需水要求下 ,未来气候变化 (2000~2042年 )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脆弱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保证率50 %时 ,2000~2019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但2020~2042年水资源短缺2 0~5 7亿m3。若考虑未来气温的上升 ,则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大。因此 ,2020年以后需在调入5 6亿m3客水资源基础上 ,从区外调入更多稳定的水量以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畅  毛德华  周慧  曹艳敏  
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分析1996~2015年过去20 a及2020~2079年未来60 a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涟水流域蓝水绿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将气候变化划分为1996~2015年、2020~2049年、2050~2079年三段气象背景时期,选用Had GEM2-AO大气模式的RCP2.6、RCP4.5、RCP6、RCP8.5四种典型浓度路径作为未来时期的气象输入条件,并细分为9种气候变化情景。运用PSO粒子群优化算法,以KGE克林效率系数为目标函数,采用湘乡站实测径流量及MOD16蒸散发数据并行校准模型参数,通过p-factor、r-factor、R2、NSE和PBIAS评价模型模拟效果和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校准期及验证期蓝水绿水模拟均达到可信程度。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对比1996~2015年、2020~2049年、2050~2079年三段气候背景时期,在各RCP浓度路径下蓝水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大约降低了1.4%~17.3%,绿水流均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约增长3.5%~12.4%,绿水蓄量则在持续降低,大致下降了7.8%~19.7%,即使将95PPU模拟不确定性范围考虑进来,绿水流的增长趋势也较为明显。因此,将绿水资源纳入涟水流域未来水资源评价体系,实现蓝水绿水综合规划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秀云  姚玉璧  王润元  
利用白龙江流域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白龙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34.2~-7.4)mm/10年之间,降水量递减以夏季降水量递减为主,倾向率在(-21.2~-3.8)mm/10年。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10~0.40)℃/10年之间,增温率以冬季最大,其值在(0.22~0.55)℃/10年之间,秋季次之,其值在(0.15~0.35)℃/10年之间,春季最小,其值在(0.03~0.34)℃/10年之间。年际变化趋势从2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欣  吴绍洪  戴尔阜  张雪艳  康相武  潘韬  
以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和PRECIS模型发展的B2情景数据为驱动,运用分布式VIC水文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情景模拟。通过2001—2030年对照期与1981—2000年基准期水资源量对比表明:水稻主产区整体水资源量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呈下降趋势;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稻主产区的28个二级流域的水资源变化量幅度在-48.5~269.1 mm之间,相对变化率在-6.1%~29.6%之间。沿海的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闽江流域、韩江流域、闽东、粤东及台湾沿海诸河流域、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增多明显;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元江—红河流域、黄河上游干流区间、嘉陵江流域和淮河干流水资源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君蔚  
1 淡水资源是人类的命脉我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食为民天"、"万物土里生"的思想深入人心;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其实世界也全如此,耕地,土壤肥力……迄今仍是国际上的热点问题.我长期从事于水土保持工作,到80年代仍认为"土之不存,毛将焉附?"由衷拥护延安会议上确定的:"以土为首,土水林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但经科学发展和生产实践证明:①土壤自然肥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惠娟  千怀遂  
论文利用多项式法将气候耗水量从水资源消费总量中分离出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候耗水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气候耗水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不同表现,在我国东部,二者的相关性较显著,西部不太明显,而且冬、春季的区域分异明显,夏、秋季不明显,其中冬季在南北向的分异明显,春季在东西向的分异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彧瑞  马金珠  齐识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已为众多科学家关注。二者的影响谁起主导作用,贡献率究竟有多大,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主观赋权法和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客观赋权法,计算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贡献率,最终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了二者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权重系数分别为52.63%和47.36%,这表明气候变化因子对水资源的影响要大于人类活动因子对水资源的影响;②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在流域内部存在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中游地区的气候因子对水资源的贡献率最大,是区域内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最真实的反映;上游地区由于积雪的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李新建  吉春容  
[目的]为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发挥新疆种植苹果有利的农业气候条件,规避不利气象灾害的影响,科学制定新疆苹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利用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方法,对影响苹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20℃日数、6—8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区域的影响。[结果]新疆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日最低气温≤-20℃日数空间分布呈现北疆多,南疆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结论]近55年,新疆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日最低气温≤-20℃日数显著减少,并且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79年、1985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气候变暖的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苹果适宜种植区明显减小,次适宜种植区明显扩大,不适宜种植区也有所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苹果种植既有利也有弊,但总体弊大于利。因此,各地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其变化情况,调整苹果发展规划和种植区域,并针对制约苹果种植的不利气候条件,采取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科学应对,促进苹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