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7)
- 2023(5065)
- 2022(4139)
- 2021(4302)
- 2020(3314)
- 2019(7524)
- 2018(7657)
- 2017(13088)
- 2016(8647)
- 2015(9715)
- 2014(9848)
- 2013(8969)
- 2012(8322)
- 2011(7985)
- 2010(8323)
- 2009(7282)
- 2008(7028)
- 2007(6674)
- 2006(6283)
- 2005(5730)
- 学科
- 农(43497)
- 农业(28898)
- 济(25920)
- 经济(25897)
- 业(24058)
- 教育(19773)
- 中国(14184)
- 业经(11064)
- 发(9773)
- 农业经济(9656)
- 管理(9416)
- 发展(8916)
- 村(8834)
- 农村(8827)
- 展(8794)
- 理论(7463)
- 教学(6796)
- 劳(6712)
- 劳动(6711)
- 土地(6708)
- 学(6601)
- 制(6492)
- 农业劳动(6289)
- 人口(6197)
- 地方(6154)
- 收入(6149)
- 策(6139)
- 及其(5920)
- 方针(5849)
- 动力(5780)
- 机构
- 学院(109454)
- 大学(106366)
- 研究(41476)
- 农(39194)
- 济(38330)
- 经济(37304)
- 管理(34266)
- 理学(29548)
- 农业(29355)
- 理学院(29141)
- 教育(28830)
- 管理学(28517)
- 管理学院(28288)
- 范(26313)
- 师范(26240)
- 中国(26197)
- 京(23833)
- 科学(23768)
- 业大(22085)
- 所(21053)
- 师范大学(20922)
- 江(19724)
- 中心(18950)
- 研究所(18874)
- 农业大学(17817)
- 职业(17504)
- 技术(16387)
- 北京(15485)
- 财(14928)
- 州(14817)
共检索到182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遇春 吕卫东 朱宏斌
在对"农民""职业教育"概念及内涵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给予新的阐示。认为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主体应定位于生产教育、生活教育与生态教育。同时,提出新时期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战略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普雁翔 宋丽华 向明生
新型农民培育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之一,然而在认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本文通过对常见误区的逐一辨析,提出人力资本、现代公民、生命周期和民族文化传承者等新的培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建议从职业资格、自主投资、产业规划和财税政策等方面推进新型农民培育。
关键词:
新型农民 误区 理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全全 王茜雯 闫智勇 王玉静
当前,职业教育活页教材在编写理念与结构上难以满足新时期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对此,必须基于对环境层的思考,在理念层和结构层理顺职业教育活页教材开发的思路。在环境层,以产业转型发展为驱动,明确活页教材的时代背景;在理念层,以课程嬗变历程为依据,厘清活页教材的理念定位;在结构层,以行动逻辑课程为范式,遴选活页教材的体例结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欣妍 赵福奎
新时期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推进、撬动高职院校“办适合的教育”。针对农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培养体系欠缺、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衔接度不高、职业农民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除通过“学院+平台”“线下+线上”“公共+个性”“学习+生产”“评价+追踪”等方式,联动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主体、拓展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空间、开放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课程、创新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教学、导向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评价外,还需要规范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招收录取机制、搭建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学分认证机制、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弹性学制、完善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以确保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持续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清
作为职业院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特点,懂得学生的需求,掌握其发展规律,这对学生的成长作用会很大。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具有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如在心理咨询中注入思想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求最好、但求不同,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师道"弱"为先等教育理念。
关键词:
新时期 职业院校 师德 新理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宇 张艳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后示范"时期,质量评价理念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推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呈现出"与人无涉"、单一且行政色彩浓厚以及短暂单向等特点。"后示范"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改革与发展应重塑教育质量评价理念,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开展应以"以人为本"、多主体利益兼顾、回应协商和双向交互等为质量评价理念,为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树立思想先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建军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政策和技术层面的运作,更应是思想、理论和方法层面的革命。本文从价值论、认识论角度认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当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从外烁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由单向传授的教学观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只有这样,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才具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理念 知识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称萍 徐文新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民工群体出现明显的代际分化,就业流向呈现多元化。农民工的生存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对新时期农民工职业教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诉求。为此,就需要树立"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推进农民工职业教育城乡联动;建立"一体化"的配套制度,整合农民工职业教育资源;构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农民工职业教育渠道;开发"一体化"的课程,提升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教育 城乡一体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立伟 王礼力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今天,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一手调查,运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证明:职业教育和农民的文化水平都对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且职业教育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大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但是农村农民职业教育相对欠缺,政府组织力度不够,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比重很小。
关键词:
农民收入 职业教育 文化水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谢莉花
近年来,在德国经济社会、劳动世界和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需借由普职关系的重新定位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扩展的现代职业性”为两者关系架构的调整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实践方向,作为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导理念,它超越传统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相互分隔的对立视角,赋予“职业性”更宽广的内涵,并彰显教育独特的个体与社会价值。该理念以全面的职业教育发展观为引领,旨在构建横向上职业宽基础、纵向上专业深发展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同时,确立职业学习质量标准、结合经验和科学导向形成新学习模式、塑造职业—学术型教育新类型,推动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优势互补与协同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芳
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获得农村职业教育的突破性进展,可以从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中理解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迫切性;从人力资本理论中寻找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理性支撑;从现代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中获得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借鉴和启迪;从对农村职业教育现实价值的挖掘中端正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中寻找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职业教育 发展策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薛明珠
新时期,农民道德现状存在着道德信仰多元、道德价值消退、道德行为冷漠、道德心理分化等重大问题。利益冲突、教育不足、干部作风、舆论问题等是造成农民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须从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基层干部素质,优化农村社会舆论等多角度来构建农民道德教育系统。
关键词:
新时期 农民 道德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元凯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成为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传统的重生存、轻生活,重单一技能培训、轻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需要。从全人教育的理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要以全面的、整体的方法来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改变,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需求及人生经验,调整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提高该群体的素质,达到培养社会人的目的。
关键词:
全人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教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端明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使广大的中国农民直接暴露在现代市场经济风险下,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又使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保障体制无法运转,这样,中国广大农民成为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没有保障的弱势群体。因此,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重大。中国农民社会保障体制迟迟没有建立的原因有二:其一,传统社会保障理念仅考虑到其工具价值,忽视了其目的价值;其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他们在社会利益分割过程中没有谈判地位。从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双重价值出发,建立保障农民生存权和基本发展权的农民扶持性社会保障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工具价值 目的价值 扶持性保障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