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8)
2023(6413)
2022(5494)
2021(5166)
2020(4192)
2019(9170)
2018(9062)
2017(17576)
2016(9423)
2015(10177)
2014(9755)
2013(9178)
2012(8269)
2011(7607)
2010(7894)
2009(7556)
2008(7225)
2007(6580)
2006(6029)
2005(5457)
作者
(24681)
(20341)
(20168)
(19287)
(13074)
(9593)
(9141)
(7689)
(7651)
(7524)
(6729)
(6613)
(6417)
(6347)
(6329)
(6270)
(6116)
(6038)
(5979)
(5874)
(4981)
(4981)
(4863)
(4680)
(4665)
(4587)
(4476)
(4457)
(4046)
(3977)
学科
(31743)
经济(31710)
管理(27571)
(25720)
(20886)
企业(20886)
(12074)
方法(10349)
中国(10326)
(9863)
(8844)
(8766)
贸易(8762)
(8543)
数学(8410)
业经(8297)
数学方法(8223)
(8119)
农业(7518)
地方(7147)
(6826)
银行(6823)
(6592)
及其(6203)
(6060)
金融(6059)
理论(6045)
政策(5802)
(5596)
(5562)
机构
学院(126188)
大学(120783)
(52769)
经济(51541)
管理(47726)
研究(43153)
理学(40084)
理学院(39700)
管理学(39051)
管理学院(38801)
中国(33741)
(26423)
(24952)
科学(23845)
(21380)
(20503)
中心(20170)
财经(19654)
研究所(18870)
(17820)
(17638)
(17119)
师范(17012)
(16377)
(15843)
北京(15803)
业大(15258)
经济学(15067)
财经大学(14180)
技术(14167)
基金
项目(77586)
研究(62424)
科学(61651)
基金(54618)
(45977)
国家(45556)
科学基金(39501)
社会(38488)
社会科(36422)
社会科学(36419)
(31271)
教育(29030)
编号(27751)
基金项目(27529)
(25841)
自然(23994)
成果(23466)
自然科(23423)
自然科学(23417)
自然科学基金(22974)
资助(22568)
课题(19489)
(17884)
重点(17490)
(17071)
(16942)
项目编号(16861)
(16680)
(16645)
(15478)
期刊
(65518)
经济(65518)
研究(41421)
中国(25611)
(19659)
管理(19018)
(17709)
教育(17672)
(15740)
金融(15740)
科学(14507)
学报(13776)
业经(12524)
农业(12114)
经济研究(11258)
技术(11141)
大学(10928)
学学(10103)
财经(9289)
(8547)
(8068)
国际(8007)
问题(7814)
商业(6459)
现代(6407)
(6393)
论坛(6393)
职业(6208)
图书(6206)
世界(6136)
共检索到200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长春  
试论新形势下的外资政策李长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呈逐年上升趋势。1983年利用外资总额不到20亿美元,1994年增加到458亿美元。截止1994年底,我国利用外资累计已达1900多亿美元。现阶段,不管从利用外资的存量规模还是从年引进外资的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伟全  
改革开放30年,外资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际上外资政策的演变过程来看,我国当前外资政策总体上仍处在以规制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外资政策阶段。21世纪初国际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在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外资政策应该相应地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实施有效的干预政策来促进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扩散,最终使我国企业通过协作和不断地学习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菅保萱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正日益成为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广阔市场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洽谈投资。从长远来看,江苏亟需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技术水平和效益,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对基础设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发展如何实施产业政策倾斜,对跨国公司、国际金融资本等进入过程中潜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超前研究。本文围绕江苏利用外资中的一些宏观政策问题,探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调整思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田敏  
本文通过分析,主张客观评价外资并购导致的境内资本流出风险。同时分析了当前外资并购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4月1日实施外国投资者收购中方股权外资外汇登记制度以来的政策效果,提出了尽快修改《外商投资外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以使中方转股收汇登记制度能与《暂行办法》、外汇年检制度相结合等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园林  
自2005年以来,国内对利用外资的“以市场换技术”观点再次提出质疑并展开了一场讨论,武汉科技学院罗时凡等同志的《我国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引发国内争议的再思考》、对外经贸大学李玉梅同志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等文章,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这一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家华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为刺激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积极发展经济、举办事业而有意设置"政策豁口"的产物。近几年,预算外资金宏观失控或畸形增长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表明它已不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对其进行科学调控。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国家财政分配制度。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效益财政运行机制。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规范收入渠道和管理,将其置于严格的财经纪律监控之下,合理引导其流向(开支);第二步,完全缝合"政策豁口",取消预算外资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柳士昌  
自我国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程,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外资的作用以及利用外资的策略进行重新思考。本文回顾了外资作用的实践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政府在引资中的作用,最后对新形势下外资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及引资的策略进行了再思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若斌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利用现状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因此 ,必须对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开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医疗市场的发展也日趋活跃,服务项目从单纯医疗服务向健康咨询、指导、整形、美容等多项服务模式转变。但是,在医疗服务市场繁荣的同时,社会上非法行医活动也有所抬头。为依法保护群众的健康权益,规范和整顿医疗市场秩序,青岛市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把加强医疗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孙惠明  
随着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网络的日益普及,作为传统文献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其职能和社会地位正在受到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读者服务工作也随之受到很大冲击。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敏  
在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形势下,应从根本上树立质量第一、兼顾数量的引进利用外资理念;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机制的招商引资机制确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在外资政策目标中的首要地位。这既有利于利用外资,又能促进外汇储备来源结构更加合理和外汇储备规模适度增长、降低外汇储备的潜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目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洪涛  
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与传统保险业相比,现代保险业不仅包括经济补偿功能,还包括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这是对保险业功能的新界定,也说明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是现代保险企业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大主导业务,且保险资金运用业务日益成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用足现有政策,再造间接入市 目前,保险资金可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河  吴雪  
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正常的国家关系"转变。2010年以来朝鲜半岛发生的多次争议事件导致局势不稳加剧,中国对朝鲜半岛外交及中朝双边关系面临微妙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对朝外交新形势,应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调整对朝政策:承担必要责任,摆脱被动牵制;撬动对朝"杠杆",发挥主动影响;遵循务实原则,谋求国家利益;理解对方关切,保持传统友谊,从而实现中朝关系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