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0)
2023(11622)
2022(9129)
2021(8176)
2020(6411)
2019(14340)
2018(14124)
2017(26701)
2016(14548)
2015(15937)
2014(16302)
2013(15877)
2012(14751)
2011(13568)
2010(13757)
2009(12428)
2008(12484)
2007(11321)
2006(10430)
2005(9974)
作者
(44296)
(36892)
(36657)
(34794)
(23648)
(17675)
(16676)
(14302)
(14231)
(13375)
(12676)
(12346)
(12128)
(11961)
(11729)
(11385)
(10924)
(10765)
(10688)
(10523)
(9424)
(9190)
(9119)
(8548)
(8395)
(8358)
(8330)
(8195)
(7641)
(7415)
学科
(67156)
经济(67085)
(38330)
管理(36640)
(28482)
企业(28482)
中国(24896)
地方(21736)
(21129)
方法(19443)
业经(17750)
数学(16017)
数学方法(15808)
农业(14464)
(13652)
(13497)
(13338)
(13290)
(12861)
银行(12840)
(12678)
金融(12677)
(12497)
地方经济(11419)
(10396)
贸易(10384)
发展(10381)
(10353)
技术(10326)
理论(10012)
机构
学院(210312)
大学(207714)
(85812)
经济(83795)
研究(80698)
管理(73610)
理学(61684)
理学院(60868)
中国(60800)
管理学(59656)
管理学院(59257)
科学(49971)
(46254)
(42187)
(40425)
(39983)
研究所(38071)
中心(35914)
(34270)
业大(31151)
财经(30944)
农业(30867)
(30585)
师范(30233)
北京(29705)
(29105)
(28007)
(27945)
(26515)
经济学(26343)
基金
项目(135570)
科学(106387)
研究(99539)
基金(95867)
(84805)
国家(84022)
科学基金(70916)
社会(63345)
社会科(59993)
社会科学(59979)
(54830)
基金项目(49862)
(45904)
教育(44810)
自然(44182)
自然科(43156)
自然科学(43145)
自然科学基金(42357)
编号(40087)
资助(38469)
(35641)
成果(33148)
重点(31412)
课题(29659)
(28739)
发展(28531)
(28285)
(28058)
国家社会(26546)
创新(26525)
期刊
(107003)
经济(107003)
研究(67753)
中国(50991)
(39473)
学报(35072)
科学(32372)
(29710)
管理(29696)
教育(27843)
农业(26662)
大学(26454)
学学(24798)
(24346)
金融(24346)
业经(18934)
技术(18833)
经济研究(17145)
财经(15271)
问题(14123)
(13938)
(13219)
图书(10366)
(10348)
科技(10258)
(10067)
商业(10025)
现代(10009)
世界(9864)
技术经济(9846)
共检索到338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杨辉  张培林  
通过引入互适性的概念,提出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的理论研究,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的内涵与特征;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互适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借鉴排队论理论,结合"推拉"效应理论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二者之间的互适性作用机理关系,以及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机理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振洪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新阶段,其突出的时代性和深厚的人文性值得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深入思考。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类型的职业教育,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更需抓住时机,突出优势,勇担使命。一、机遇与使命:"新型城镇化"语义中的"高职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慧媛  
文章构建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于熵值法测算沿海11省份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对新型城镇化各构成要素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度量。结果表明,11省份间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要素间耦合协调情况不容乐观,总体仍然存在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莉  
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承包权,赋予了农村土地的金融属性。探索农地金融的发展路径,并以此为基础,拓宽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项目,既可以实现农村金融的飞跃发展,又抓住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切入点。文章主要是从法制约束、农地流转、农地估价、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保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发展农地金融的障碍及政策突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景木南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创新城镇化发展理念、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质量,使新型城镇化成为新时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当前,要客观看待城镇化发展存在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瑞  王振波  
区域城镇化发展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对这种差异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价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以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静态的发展水平和动态的发展效率两个方面对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综合差异指数把安徽省划分成4类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包括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中水平区和低水平区,为此指出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城镇化发展在资源投入、利用上的效率,又要坚持走提高发展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内涵型发展之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P-DEA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的不足,能够更科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文章讨论了小城镇崛起的充分条件,指出"就地城镇化"模式不能作为普遍经验来推广;产业培育是小城镇的立镇之本,必须重视小城镇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先予后取"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辩证地看待部分"空心村"的衰落问题,不能将农业人口的减少误认为是农业衰退的标志,也不能将部分村庄的衰落错误地归咎为城镇化道路或城市化政策的失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