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4)
2023(9746)
2022(7870)
2021(7593)
2020(6133)
2019(13724)
2018(13194)
2017(23534)
2016(13202)
2015(15273)
2014(14610)
2013(13868)
2012(12671)
2011(11566)
2010(11331)
2009(10230)
2008(10035)
2007(8661)
2006(7428)
2005(6609)
作者
(37561)
(31372)
(31300)
(29645)
(19724)
(15197)
(14012)
(12393)
(12021)
(11016)
(10841)
(10315)
(9929)
(9694)
(9683)
(9652)
(9458)
(9353)
(9146)
(8945)
(7936)
(7637)
(7505)
(7139)
(7079)
(7055)
(6916)
(6756)
(6320)
(6296)
学科
(48677)
经济(48626)
管理(32307)
(28322)
方法(22680)
(21085)
企业(21085)
数学(20734)
数学方法(20540)
中国(17493)
(13502)
贸易(13496)
(13272)
(12839)
(11229)
(10081)
教学(9818)
业经(9399)
(8630)
农业(8606)
理论(8605)
教育(8216)
环境(8007)
(7848)
银行(7816)
(7546)
(7537)
(7435)
金融(7434)
关系(7103)
机构
大学(191213)
学院(184562)
(79437)
经济(78232)
研究(66454)
管理(64574)
理学(56631)
理学院(55920)
管理学(54823)
管理学院(54508)
中国(48991)
科学(40423)
(39991)
(34422)
(33575)
(33430)
研究所(31070)
业大(29537)
中心(28951)
财经(27768)
农业(27552)
(27091)
师范(26698)
经济学(26216)
(25777)
北京(25545)
(24905)
经济学院(23833)
(23164)
师范大学(21531)
基金
项目(126817)
科学(98758)
基金(92540)
研究(90715)
(82855)
国家(82185)
科学基金(69108)
社会(58908)
社会科(55958)
社会科学(55946)
基金项目(48986)
(46875)
教育(44425)
自然(44271)
自然科(43344)
自然科学(43327)
自然科学基金(42640)
(40727)
资助(37284)
编号(34415)
(29404)
重点(29198)
成果(28809)
(26835)
(26381)
大学(25917)
国家社会(25631)
教育部(25471)
中国(25316)
创新(25103)
期刊
(78657)
经济(78657)
研究(57100)
中国(39802)
学报(35116)
教育(30778)
(29437)
科学(29391)
大学(26853)
(24929)
学学(24299)
管理(23960)
农业(20472)
经济研究(14945)
财经(14854)
技术(14396)
(13451)
金融(13451)
(13026)
(12509)
(12151)
国际(10894)
图书(10881)
问题(10788)
业经(10626)
世界(10584)
(9647)
科技(8905)
业大(8274)
技术经济(8071)
共检索到270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德忠  张冰天  
随着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和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传统文学的魅力开始重新绽放光彩,吸引世界各国人民加入到学习的队伍,只为一览东方文化的精髓,感受其万千风采。为满足世界各国学者的学习需求,国内各出版社适时出版了一批介绍相关文学作品的书籍,《中国文学常识》便是其中之一。由郑振铎编著,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常识》一书,全书由十四章构成,以时间为轴、地域为线,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经典和大家著作串联起来,使读者能够以清晰的时间脉络了解文化发展,从不同风格的大家之作中品味其中的无穷韵味。该书内容集解析、评议于一体,不仅分析了作品内容,而且总结了发展得失,在解读的同时更容易引发读者思考,对初学者而言,有助于引导其深入学习,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者来说,该书仍值得反复诵读品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柳国栋  
当前很多综合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设立一门基础学科就是现代汉语。而对于这门学科,学生对其内容感到迷茫甚至畏惧,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成为各个高校的难题。各高校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主动使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子们学好现代汉语并能够熟练地将现代汉语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曾德良  
文章阐述了文学界对中国文学分期,剖析了《中图法》对中国文学分期模式的演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规范、实用的角度提出了修改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汉语成语是手语翻译的一个难点。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成语的内在语言机制,以期拓展成语手语翻译的路径,提高手语翻译教学的效果。手语翻译实践中,译者要根据成语特点合理选择异化或归化策略,尽可能准确地传递成语信息。在汉语成语的手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成语语义,重视培养学生的手语隐喻思维,创设情境反复练习,结合文化教学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手语翻译的能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纪坤  
有关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学术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其中陈思和的三分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陈思和的观点,当代文学可分为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文学3个阶段。《中国图书馆分类法》"I2中国文学"类目下涉及到当代文学分期的类目可以根据这3个阶段细化,即把每一类目的文献都分为3个时期,以方便读者找书和图书馆员的排架工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鹿一鸣  
新媒体具备超时空性、交互性及信息个性化等特点,相较于传统媒体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目前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新媒体环境下,各类媒介信息冲刷着大学生认知视野,使其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一定改变,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受到了一定冲击。文章结合《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一书,多角度分析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并思考应对之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宏伟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能够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水平,是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最后环节,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本论文以W高校中文系近5年来比较文学方向的毕业论文为依据,认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逐年提高,产生了一些优秀论文,但是学生仍然存在心态上不够重视、过分依赖教师、选题偏大、理论运用生硬、缺乏学术规范等问题。作为指导老师应随时关注学生论文写作的进展,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提升论文质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依靠悲剧哲学和以情感美学为本的文学理论,王国维重建了传统及各种功利的文学内涵界定与文学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他通过研究中国抒情文学及其境界之美,充实了其文学课程的内容架构,从而完成了以人间情感教育为宗旨的文学课程革新实验。这一长达十年的文学课程革新探索不仅盘活了许多被历史遗弃的中国文学,而且为教育、引导个体在世俗人间安顿自己的情感生命,开辟了一条"境界"优美的文学途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学院查洪德教授发表的《研究中国文学须有中国思维》(《文学遗产》2018年第5期)一文,认为中国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应该珍视。但20世纪以来,传统思维方式遭到批判,使得古今话语、古今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差异。进入新世纪,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论研究都提出要回归本土,回归到中国文化与文学生成的原始语境,这当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镇伟  
苏州大学教授潘树广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料学》,1992年7月由黄山书社出版。全书105万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本书为文学研究工作者、图书档案工作者和文献检索课教师而编著,是我国第一部通论古代、近代、现代文学史料的专著。全书分八编,第一编是通论;第二编是史源论,论文学史料的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庆本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1901年)中曾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1)中华民族的历史,本身就是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中国之中国"是华夏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亚洲之中国"是中华民族与亚洲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的时代,而"世界之中国"则是中华民族与世界范围内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的时代。范围虽有不同,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实质却亘古未变。中华民族之所以蔓延几千年,永葆青春活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是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玲  
当前,拓展中国文学性别研究的理论资源,需要透过各种流行思潮,去审察东西方思维中更为本源性的哲学思想资源。对照西方哲学资源的基本格局,我们可以弥补以往理论接受上的结构性偏颇,从而深化性别批评维护个体生命差异性的意识,并在女性主体性建构问题上补上道德追求这一重要维度。返观中国传统哲学资源,我们既要有批判前现代文化阳尊阴卑等级秩序的当代意识,又应该在思想史问题上摒弃简单的线性发展观,突破性别身份限制,充分汲取中国哲学阴阳思维中所建构的不同生命境界,领会庄禅传统中的出世性的心灵自由追求,以之充实女性主体性资源。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麓怡  邹时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焕玲  
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古代汉语课程不仅要注重语言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也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古代汉语课程应尝试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以激趣的方式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