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6)
2023(6863)
2022(5113)
2021(4735)
2020(3669)
2019(8327)
2018(8560)
2017(14417)
2016(9210)
2015(10561)
2014(10750)
2013(9538)
2012(8655)
2011(7961)
2010(8074)
2009(7150)
2008(6953)
2007(6541)
2006(6143)
2005(5949)
作者
(25902)
(21280)
(21164)
(20346)
(13658)
(10219)
(9780)
(8645)
(8246)
(7806)
(7279)
(7232)
(7039)
(6989)
(6900)
(6862)
(6573)
(6522)
(6385)
(6241)
(5610)
(5518)
(5382)
(5084)
(5037)
(4903)
(4854)
(4748)
(4464)
(4444)
学科
(27612)
经济(27572)
教育(19330)
管理(18561)
(17234)
中国(16879)
(12938)
企业(12938)
(9902)
(9806)
理论(8804)
方法(8782)
(7980)
业经(7696)
发展(7289)
数学(7192)
(7167)
数学方法(7049)
教学(6951)
(6849)
农业(6633)
地方(6212)
技术(6168)
(5740)
(4642)
产业(4594)
研究(4507)
(4289)
(4267)
银行(4240)
机构
大学(125383)
学院(119748)
研究(50309)
(39762)
经济(38610)
管理(34656)
科学(31738)
中国(30763)
(29767)
教育(29764)
理学(29084)
理学院(28588)
管理学(27721)
管理学院(27493)
(26922)
师范(26654)
(26608)
研究所(24315)
(23837)
师范大学(21942)
(21197)
中心(20654)
北京(19690)
农业(18937)
(18730)
业大(18687)
(18349)
技术(18278)
(16297)
职业(14727)
基金
项目(76911)
科学(61074)
研究(60442)
基金(51600)
(46438)
国家(45919)
科学基金(37090)
教育(35827)
社会(35231)
社会科(32929)
社会科学(32919)
(31647)
(29359)
编号(26448)
基金项目(25617)
成果(24488)
自然(23188)
课题(22784)
自然科(22649)
自然科学(22638)
自然科学基金(22231)
资助(20728)
重点(19773)
(18679)
(18633)
(18126)
规划(16597)
(16035)
(15921)
教育部(15603)
期刊
教育(49262)
研究(48023)
(46841)
经济(46841)
中国(37112)
学报(22934)
(22435)
科学(19410)
大学(18070)
农业(15325)
学学(15268)
(14015)
技术(13965)
管理(13865)
职业(12068)
(9145)
金融(9145)
(8431)
技术教育(7905)
职业技术(7905)
职业技术教育(7905)
经济研究(7707)
财经(7526)
(7326)
论坛(7326)
业经(7265)
(6624)
图书(6498)
(6393)
问题(6314)
共检索到199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景荣  
随着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率先进入大众化时代。在我国 ,高等教育也正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大众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认识 ,以此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这样才更有利于推动“科教兴国”战略。本文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投入的关系探讨了大众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松,郝宏兰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严重滞后于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命题。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并给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金土  
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关系问题关于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我的基本观点是,两者密切相关却未必同步。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比大众化早得多。众所周知,按照马丁·特罗的高教大众化标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起始于2002年,而在一百多年前的《癸卯学制》中,高中后的教育就明确地分成高等学堂、优级师范学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秀杰  
本文在比较中提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与别国不同的特色是 :高度自觉的质与量统一性特色 ;“一主多元”的发展模式特色 ;产生迟、发展快、发展不平衡的速度特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建华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命题,育人功能是根本。受教育大众化影响,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出现短缺现象,如何坚守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加强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研究,揭示矛盾的根源,探索调适功能的合理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瑜  
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将直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中等教育的大发展,刺激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在战略重点选择上,要坚持“数量优先”、“高职高专为主导”、“内涵与外延并重,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对策上,要切实做强陕西高等教育,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和高等院校准确定位与分类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快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镜人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朱镜人高等教育“大众化”(MassHigherEducation,又译为“大众高等教育”),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指人人都能享受高等教育,而是强调使更多的民众有接受高等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大众化是21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典型表现。但由于国民总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依然任重道远。组织变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辅相成,组织变革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有之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高等教育功能开发的动力之源。大众高等教育组织增强了吸纳受教育者的能力,满足了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愿望,激活了高等教育所固有的追求卓越的本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天野郁夫  陈武元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具有与欧美各国不同的路径,即以大力发展对社会需求具有“敏感性”的私立高等教育来达成的,但也因此遇到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及爆发全国性的大学学潮等问题。为了摆脱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构建适应大众阶段的、新的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日本政府(文部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教育审议会于1971年提交的咨询报告所阐述的关于高等教育的13项改革构想及其实施。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在许多方面与现在正处于急速发展的大众化过程的中国具有共通性,其为解决问题而出台的诸政策对中国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爱娟  邓朝晖  冀鸿飞  
本文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公平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性别公平。在总量上男女两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已经达到公平。本科层次的两性入学机会差异在逐步缩小,专科层次已达到公平。在研究生层次上男女性入学机会的非公平仍然存在,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呈倒U字形曲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男女性机会差异不断扩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又转向逐渐缩小的趋势。在学科层次方面,人文经管类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远远超过男性,理工类男女两性高等教育不公平仍然比较突出,所以发展文科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公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文婷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以及高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大德育体系,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以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效率,促进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史朝  
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涵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过程、形式和途径。并对民办高等教育、中心城市办学、面向农村与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以及吸引外资办大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天野郁夫  陈武元  黄梅英  
马丁·特罗对于高等教育三个发展阶段的特性和结构的论述有先见性和预见性 ,但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它只是根据欧洲和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建立起来的 ,缺乏有关亚洲、特别是东亚在 2 0世纪 70年代正发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 ,没有预想到信息技术的惊人发展所带来的变化等。日本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由于存在着“日本式的”私立高等教育 ,使得日本能够在短时期内赶超上欧洲各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而且以高于欧洲各国的速度实现了大众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