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1)
- 2023(2510)
- 2022(2035)
- 2021(2225)
- 2020(1678)
- 2019(4073)
- 2018(4169)
- 2017(5737)
- 2016(4349)
- 2015(5011)
- 2014(5298)
- 2013(4518)
- 2012(4306)
- 2011(4071)
- 2010(4332)
- 2009(3577)
- 2008(3558)
- 2007(3227)
- 2006(2970)
- 2005(2859)
- 学科
- 教育(18461)
- 中国(9519)
- 济(7022)
- 经济(7016)
- 理论(6064)
- 管理(5916)
- 教学(5546)
- 学(4516)
- 业(4265)
- 发(3675)
- 发展(3516)
- 展(3394)
- 革(3278)
- 企(3267)
- 企业(3267)
- 改革(3163)
- 思想(3126)
- 研究(3085)
- 高等(3085)
- 政治(3007)
- 思想政治(2836)
- 政治教育(2836)
- 治教(2836)
- 德育(2815)
- 教育改革(2780)
- 方法(2661)
- 学校(2626)
- 财(2536)
- 学法(2499)
- 教学法(2499)
- 机构
- 大学(56031)
- 学院(50346)
- 教育(25922)
- 研究(22365)
- 范(18762)
- 师范(18718)
- 师范大学(15725)
- 京(13974)
- 科学(12137)
- 济(11804)
- 管理(11702)
- 经济(11204)
- 所(11143)
- 职业(10767)
- 教育学(10082)
- 北京(10059)
- 研究所(9984)
- 中国(9925)
- 技术(9866)
- 江(9719)
- 理学(9632)
- 理学院(9370)
- 管理学(8915)
- 管理学院(8774)
- 中心(8625)
- 院(7949)
- 教育学院(7415)
- 州(7365)
- 职业技术(7321)
- 财(7054)
共检索到93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涂艳国 周贵礼
教育回归人性,指教育要基于与利用人性之真,达成人性之善,促成人完满的生命体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教育理论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是在全面把握人性与教育的相互意义及其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给予教育根本性、基础性、总体性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引领,让教育更加尊重人性、更好地利用人性、更合乎人性,让人性在教育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向某种理想状态发展。教育活动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则是要踏上回归真实、走向至善、追寻智慧之路,尊重人的本性,贴近人性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以美善的方式实现对人性的改善与提升,让教育主体全面占有自身的智慧本质,成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达成完整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
教育 人性 人性化教育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常艳春
教育是一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愉快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教师应该是最为从容和淡定、最为悠然和安静、最为纯正和优雅、最为阳光和高尚、最善读书和思考,并且引领学生思考和读书的一群智者。那么,如何把"慢"融入教学,让"慢"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呢?一、慢,才能建构知识的意义现代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红格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确立和发展有赖于立法的推动。循环经济立法的核心在于,为循环经济提供基于人性的全面而有效的激励工具。这些工具至少应当包括产权、矫正性税收和补贴、成本、资金和需求、信息及对政府的激励。
关键词:
循环经济立法 激励制度 回归人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教育复归人性,既是教育的人学依据,又是教育的直接指向。教育既是人性的需要,也是人性的生成与改善过程。教育应当出于人性本性而进行尊重生命本性、维护感性生存和善待自然德性的人性教育,应当利用人性特性而实行合乎实践理性的人性化教育;应当为了人性自由而践行合乎价值理性、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民主和抑恶扬善的教育。教育的人性复归就是对人性的真正全面占有和生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依据对"生活世界"真实内涵的解析,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可以在"观念"和"实体"两个层面,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思维方式,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二是突显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实现职业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生活世界 理念 课程 教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庆元 李霞
教育应该关涉人的生存,认识人的生存特性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实践表征着人与世界之间最为本源性的关系,也是人之为人的深层根据;悟性则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实践与觉悟是人"本源性"的生存特性。体悟教育彰显人的这种"本源性"的生存特性,是人生存状态的澄明与回归,因而它是回归人本真存在的教育,并且可以引领人走向美好人生。
关键词:
实践 觉悟 体悟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本研究借助福柯的"话语实践"分析框架,运用N-Vivo8.0对UNESCO的"终身教育"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终身"的哲学根源是回归人的价值理性,彰显人、制度和合作的力量。这正是"终身教育"拥有如此强劲生命力的根源之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陈鹤琴、陶行知在长期、曲折的办学实践中分别创构了各具特色的本土化教育理论——"活教育"与"生活教育"。虽然二者的理论侧重点不完全一致,但其秉持大爱精神与植根儿童命脉,注重教育本土化与现代化求索中的人本精神,提倡"中西融通"与凸显办学路向的文化自觉,均昭示了他们作为现代教育家的价值共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教育创新精神,对当代如何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经验和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国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强
"客观主义"知识论者对"知识个人性"的漠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知识论的历史渊源很深。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的个人性"曾经一度缺失,但进入20世纪以来,呼唤"知识个人性回归"的声音占了主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知识论中,"知识个人性"却倍受关注,因此说当前课程改革提倡对"知识个人性"关注,符合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文化、且顺应时代要求。
关键词:
知识论 知识个人性 主客二元对立 回归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竹邻
管理知识越来越多,繁荣而繁杂,再加上各种"激情爆满"的管理培训,不少管理者积极而盲目地学习各种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被层出不穷的"管理时尚"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忽视管理的基本使命。关于管理的使命,散见于企业家和管理专家的说法有很多,而以德鲁克在《管理——使命、责任、实践》一书中的论述最具代表性,也最系统和简明。根据德鲁克的论述,企业管理的基本使命体现在三个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凯平 张辉
统计回归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模糊回归的研究时间较短,但在许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从模型假设和估计方法两个方面,将统计回归与模糊回归进行比较,分析了二者的不同之处,同时指出,模糊回归的研究可以借鉴统计回归的相关思想。
关键词:
统计回归 模糊回归 模型假设 估计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斌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关键词:
教育世界 生活世界 现代性困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庆丽
教育和爱的原初共生共存在现代性中遭受根基性损伤。现代教育以理性和效率作为自我身份认同话语来凸显自身对整饬秩序和经济价值的至上追求,同情和爱等表达人类在联合生活中深沉情感联系的内容被视为盲目和低效而遭受忽视,它们失去在现代教育中本应有的地位、价值和意义。这致使教育和人的生存都陷入了困顿。现代教育回归教育中的同情之爱,可以通过还原教育和教育爱的原本面貌而恢复人的完整、自由存在。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教育爱 同情 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红日 王海荣
随着被世人称为“诚信大厦”的华尔街的摇摇欲坠,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我国也正经受着“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为此,本文欲将以“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人性假设为视角,深入剖析我国当前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并试图通过提出加强制度与道德两方面建设的思路来实现会计诚信的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