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7)
- 2023(5690)
- 2022(4697)
- 2021(4014)
- 2020(3372)
- 2019(7105)
- 2018(6676)
- 2017(12983)
- 2016(6725)
- 2015(7419)
- 2014(7462)
- 2013(7488)
- 2012(7389)
- 2011(7082)
- 2010(7296)
- 2009(6838)
- 2008(6377)
- 2007(5874)
- 2006(5547)
- 2005(5170)
- 学科
- 济(58102)
- 经济(58070)
- 管理(20150)
- 地方(18506)
- 方法(15095)
- 数学(13621)
- 地方经济(13614)
- 数学方法(13569)
- 业(12041)
- 中国(11367)
- 财(9575)
- 学(9547)
- 业经(8966)
- 企(8847)
- 企业(8847)
- 农(8036)
- 环境(7834)
- 经济学(7145)
- 家(6461)
- 融(6393)
- 金融(6392)
- 发(6236)
- 国家(6212)
- 制(6195)
- 农业(5969)
- 产业(5763)
- 和(5688)
- 体(5619)
- 资源(5570)
- 财政(5299)
- 机构
- 大学(110212)
- 学院(110012)
- 济(60286)
- 经济(59311)
- 研究(43402)
- 管理(39188)
- 理学(33326)
- 理学院(32857)
- 管理学(32491)
- 管理学院(32248)
- 中国(31526)
- 财(26201)
- 科学(23787)
- 京(22622)
- 所(21874)
- 经济学(21093)
- 财经(20403)
- 研究所(19592)
- 经济学院(18639)
- 经(18459)
- 中心(18292)
- 江(16607)
- 院(15362)
- 财经大学(14940)
- 范(14830)
- 师范(14762)
- 北京(14395)
- 科学院(13533)
- 州(12988)
- 农(12657)
- 基金
- 项目(68889)
- 科学(55524)
- 研究(51795)
- 基金(51419)
- 家(44102)
- 国家(43803)
- 科学基金(37518)
- 社会(37210)
- 社会科(35430)
- 社会科学(35420)
- 基金项目(26501)
- 省(26010)
- 教育(21952)
- 划(21528)
- 自然(20849)
- 资助(20463)
- 自然科(20315)
- 自然科学(20311)
- 自然科学基金(19928)
- 编号(19114)
- 发(17432)
- 国家社会(16698)
- 重点(15958)
- 成果(15854)
- 部(15495)
- 发展(14965)
- 展(14781)
- 济(14760)
- 经济(14631)
- 课题(13870)
共检索到175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面对区域差距,新古典主义学派与循环累积增长学派之间存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争。文章认为尽管市场存在某种自发的区域均衡机制,但这只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且,报酬递增、迁移成本、制度性障碍等因素都对这种均衡机制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市场并不能在短期内自动缓解区域差距,有必要引入适度的政府干预,纠正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的“市场失灵”。
关键词:
区域差距 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陶丽 邓桥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011年和2012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期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即大部分地区依靠投资拉动G D P增长的方式仍未改变,中西部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严重和区域间产业转移仍然面临障碍。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且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故此,政府应当采取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解决以上问题,保证"十二五"规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在2015年最终得以实现。
关键词:
宏观经济管理 “十二五”中期 问题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飞 周国富
文章同时考虑"经济关联"、"知识关联"和政府政策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产业集聚水平高低对我国产业集聚区进行内生分组,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显著存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受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尽管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使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有所上升,但其上升的速度仍然缓慢,产业集聚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降低各地区的运输成本,借此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子美
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适度与科学。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强化法治意识 ,准确定位 ,转变职能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政府干预 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豆建民
一、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干预的原因分析 1.清除市场分割的障碍。我国区域间市场分割主要表现在行政区域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而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市场封锁,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鼓励当地产品扩张市场容量,或者限制某些紧缺的原材料从本地流出,或者在要素市场上层层设卡,阻止人才的外流。目前,在不少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甬军
陈云贤、邱建伟著《论政府超前引领:对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该专著深入阐述了政府超前引领的内涵,并对中国政府超前引领进行了经验总结。作者认为,理论上的政府超前引领是指政府在行使国家公共权利和管理社会的过程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对经济和社会现象进行新的揭示和预见,对历史经验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靖宇 张宪平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并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对1978—2005年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通过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四大区域内部及四大区域间差距对总差距贡献率的变动情况,以期为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关键词:
泰尔指数 差距分解 研究启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跃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与经济集聚和政府干预的现实背景相关。以政府干预为中介变量,系统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经济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首先提出待检验的研究假说,进而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设定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经济集聚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干预下的经济集聚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研究还表明:非农就业、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分别在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政府干预下的非农就业、技术进步和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不能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经济差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天舒 黄俊
针对地区经济集中于少数企业这一有趣现象,本文利用1998~2007年县级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区域经济集中的形成及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寻租越严重的地区,经济的集中度越高,表现为少数企业占据了地方经济的大部分比重。基于资源禀赋的分析显示,当地区资源越丰富时,随着企业寻租动机的增强,区域经济集中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尽管集中的区域经济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集中更多是寻租的结果,由此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最后,高度集中的区域经济仅使少数人获益而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竞争福利,从而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关键词:
寻租 资源禀赋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婉郦
平成时期(1989年后)的日本,以多种调查数据与不同测度方法衡量,其居民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均不断扩大,并且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程度明显高于家庭;进入21世纪,日本居民收入差距虽总体扩大趋势有所放缓,但贫富两极分化渐显。进一步探究演变缘由可知,既有转型中经济新自由主义与政治新保守主义的直接作用以及频繁爆发经济与金融危机的间接作用的国际因素诱导,又有日本结构性改革、经济持续低迷、社会结构变迁与雇佣形式多样的共同作用的国内因素主导。借鉴日本的历史经验,我国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把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要机遇期,避免经济下行引发收入差距扩大与脱贫者返贫现象发生。
关键词:
日本 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缘由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石春华
地区间经济差距是中国整体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政策倾向、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深度、要素市场扭曲等因素是形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颇受关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拉大。为了统计需要,本文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四个地区。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萌 宫晓芹
新型城镇化阶段,空间经济格局呈现都市圈化,由此产生新的区域经济差距格局。文章构建了以都市圈为尺度的中国四级区域划分体系,利用2006—2018年的数据,采用三层嵌套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都市圈化区域和未都市圈化区域之间的差距、都市圈化区域内部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逐步上升;都市圈之间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有所下降;成熟都市圈和其他一些东部地区的都市圈的内部差距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