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4)
2023(2460)
2022(2084)
2021(1797)
2020(1569)
2019(3554)
2018(3360)
2017(6558)
2016(3717)
2015(4151)
2014(4063)
2013(4101)
2012(3705)
2011(3280)
2010(3308)
2009(2881)
2008(2867)
2007(2532)
2006(2323)
2005(2020)
作者
(11474)
(9774)
(9523)
(9051)
(5831)
(4613)
(4340)
(3762)
(3586)
(3473)
(3301)
(3292)
(3042)
(3028)
(2977)
(2941)
(2940)
(2874)
(2777)
(2700)
(2383)
(2342)
(2278)
(2177)
(2145)
(2083)
(2064)
(2043)
(1979)
(1936)
学科
(15586)
经济(15569)
(10400)
管理(8506)
方法(8318)
数学(7612)
数学方法(7551)
(6440)
(6200)
企业(6200)
(5362)
劳动(5343)
中国(5191)
农业(5020)
(3893)
业经(3270)
(3158)
收入(2978)
人口(2962)
动力(2892)
劳动力(2759)
农业劳动(2643)
(2630)
(2624)
贸易(2624)
(2539)
农业人口(2527)
理论(2457)
环境(2402)
地方(2400)
机构
大学(55640)
学院(55123)
(24133)
经济(23763)
管理(21219)
理学(18738)
研究(18703)
理学院(18511)
管理学(18183)
管理学院(18074)
中国(12725)
(12445)
科学(12060)
(11383)
业大(10486)
农业(9932)
(9707)
(9504)
研究所(9010)
(8463)
中心(8039)
财经(7965)
经济学(7794)
(7550)
师范(7451)
(7271)
农业大学(7130)
经济学院(7070)
北京(6827)
经济管理(6595)
基金
项目(39317)
科学(31255)
基金(29282)
研究(27073)
(26226)
国家(25995)
科学基金(22138)
社会(18459)
社会科(17574)
社会科学(17569)
基金项目(15764)
(15379)
自然(14266)
自然科(13953)
自然科学(13948)
自然科学基金(13737)
(13156)
教育(12852)
资助(11802)
编号(10207)
重点(8851)
(8776)
(8365)
(8114)
国家社会(8076)
成果(8068)
科研(7603)
创新(7592)
教育部(7541)
计划(7529)
期刊
(24674)
经济(24674)
研究(14819)
中国(12624)
(10986)
学报(10749)
科学(9511)
大学(8194)
学学(7786)
农业(7390)
管理(6842)
(6723)
教育(5631)
技术(4460)
财经(4279)
经济研究(3900)
(3850)
业经(3774)
(3705)
问题(3458)
业大(3193)
资源(3132)
(3094)
技术经济(2980)
(2836)
金融(2836)
统计(2790)
农业大学(2745)
科技(2655)
(2469)
共检索到78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莉  
本文依据党的“十五大”关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要求,从劳动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出发,以所有权和分配权的关系为原理,并结合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形成过程的特点,分析了劳动力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和途径,方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玲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 从劳动力资本化的涵义、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行性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了劳动力资本化的实施构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云峰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改革我们的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条,也就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必祥  
本文指出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否定的是它将资本、劳动、土地都同等地看作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并没有否定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正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解释了按要素分配的历史性。文章最后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及其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贾丹林  
论劳动力成为商品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刘艳,贾丹林劳动力能否成为商品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因为马克思论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一个历史范畴,只适应于资本主义社会.笔者认为,劳动力能否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炼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私企业中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说所有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申晓梅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能不能直接等同于按劳分配?前几年理论界有人提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等同于按劳分配的观点。随着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化逐渐成为事实,此观点被认可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对此我却有不同的理解或认识。按精典作家的论述,按劳分配的本义应该是“社会产品在作了各种必要扣除后,归劳动者消费的消费资料按劳动这个统一尺度进行分配。”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构想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经济条件,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的经济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如还存在着广泛的商品货币关系,劳动的直接社会性程度很低,各人劳动质的差别很大,无法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等,因此贯彻按劳分配应该从现实情况出发,不能作教条主义的理解和套用。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克任  
目前我国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因而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它作为对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一种设想、也包含不少主观臆想的因素或非科学的成份,从而使按劳分配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当前明确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萍  张存刚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作为分配关系 ,其存在的合理性应该从生产关系中找。不能以十五大提出的按要素分配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来说 ,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存在的差别是很大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辉  刘文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应该强调劳动对剩余的分配权,主张劳动和资本共同占有剩余。然而,劳动者报酬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生产目的是不相符的。由此,必须合理确定各要素的贡献度,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明确并提高劳动对"剩余"的分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海燕  任保平  
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鉴《21世纪资本论》中收入分配表的分析方法,用CHIP数据库中的数据计算出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分配表。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在于高收入阶层过快的增长速度和低收入阶层缓慢的收入增长,而过低的收入和教育的不平等又使低收入阶层人力资本无法提升,劳动力要素呈现阶层代际固化现象,加剧了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状态。要改变这一现象,需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加强最低工资制的执行力度,改变教育的不公平以提升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并规范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从而构建合理有序的劳动力要素分配格局,为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海燕  任保平  
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鉴《21世纪资本论》中收入分配表的分析方法,用CHIP数据库中的数据计算出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分配表。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在于高收入阶层过快的增长速度和低收入阶层缓慢的收入增长,而过低的收入和教育的不平等又使低收入阶层人力资本无法提升,劳动力要素呈现阶层代际固化现象,加剧了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状态。要改变这一现象,需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加强最低工资制的执行力度,改变教育的不公平以提升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并规范高收入阶层的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陶生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按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震  
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现实合理性,但现阶段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存在重大局限和误区。目前,社会贫富悬殊和利益对立是分配体制安排和理解不当的结果。只要找到分配理论的问题所在,矛盾就可以解决,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让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确立利润分享和劳动产权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