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8)
- 2023(7872)
- 2022(6775)
- 2021(6180)
- 2020(5387)
- 2019(12517)
- 2018(12695)
- 2017(24724)
- 2016(13354)
- 2015(15436)
- 2014(15608)
- 2013(15410)
- 2012(14721)
- 2011(13369)
- 2010(13750)
- 2009(13172)
- 2008(13150)
- 2007(12152)
- 2006(11134)
- 2005(10411)
- 学科
- 济(54558)
- 经济(54500)
- 管理(36966)
- 业(32549)
- 企(25785)
- 企业(25785)
- 方法(23477)
- 贸(20887)
- 贸易(20877)
- 数学(20396)
- 易(20281)
- 数学方法(20235)
- 中国(17228)
- 财(15959)
- 制(14530)
- 农(14192)
- 学(11798)
- 银(11798)
- 银行(11757)
- 行(11340)
- 融(11290)
- 金融(11283)
- 地方(10637)
- 体(10396)
- 业经(9974)
- 务(9427)
- 财务(9401)
- 财务管理(9377)
- 关系(9124)
- 企业财务(8795)
- 机构
- 大学(201883)
- 学院(199952)
- 济(85157)
- 经济(83299)
- 研究(73066)
- 管理(69012)
- 中国(58258)
- 理学(57631)
- 理学院(56973)
- 管理学(55988)
- 管理学院(55630)
- 京(43953)
- 科学(43408)
- 财(42991)
- 所(39000)
- 农(37129)
- 研究所(34739)
- 财经(33035)
- 中心(32179)
- 江(31585)
- 业大(29742)
- 经(29727)
- 农业(29666)
- 北京(28526)
- 院(27063)
- 经济学(26372)
- 州(25407)
- 范(24533)
- 财经大学(24306)
- 师范(24162)
- 基金
- 项目(121846)
- 科学(92959)
- 研究(88170)
- 基金(86537)
- 家(76951)
- 国家(76352)
- 科学基金(62160)
- 社会(54015)
- 社会科(51183)
- 社会科学(51167)
- 省(46997)
- 基金项目(44448)
- 划(40617)
- 教育(40449)
- 自然(39770)
- 自然科(38790)
- 自然科学(38770)
- 自然科学基金(38045)
- 资助(37322)
- 编号(35864)
- 成果(31034)
- 重点(27875)
- 部(27532)
- 发(26595)
- 课题(26308)
- 创(24830)
- 科研(23607)
- 创新(23422)
- 教育部(23071)
- 性(22921)
共检索到323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雪元
一、关贸总协定确立的原则关贸总协定的核心在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此关贸总协定确立了非歧视原则、低关税原则、废除数量限制原则、外贸政策法规透明度原则、全国政策法规统一原则,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维田
关贸总协定制定的规则要在各主权国家之间适用这一点,决定了它的法律框架必须为自由贸易原则确定若干例外,才能绕开极为敏感的“主权权利”这个暗礁,得以顺畅的通行和运转。在它显得杂乱的规则体系中,第20条的“一般例外”条款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例外中,尤其引人注目。如果卒读一下该条的条文,其措辞含义很宽而又令人费解,一时很难把握其精髓和实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筱红
贸易与环境问题是一个涉及国际社会多层面、多领域的复杂而重大的问题,已成为世贸组织新一轮多哈回合谈判的重要议题。世贸组织环保例外条款承认了各国国内环境政策的合法性,但运用不当易演变成贸易保护手段,从而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关贸总协定1994第20条(b)、(g)两项立法主旨、适用条件的阐释,揭示了这些条款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促使世贸组织环保例外条款公正有效地实施,并期望对我国外贸政策的选择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世贸组织 关贸总协定1994 环保例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章璃
中国在进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过程中,首先寻求的是恢复其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然而,一定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的存在大大推迟了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进程。内部障碍是在于中国本身的经济制度与关贸总协定的距离,这一距离随着中国外贸体制的不断改革,正在逐步缩小;外部障碍则主要来源于有关国家的单边立法条款和中国与一些世界贸易伙伴签定的双边贸易协定。本文将立足于分析美国有关立法条款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维田
国际贸易中的国民待遇规则,和最惠国原则一样,都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形成的条约规范。在18、19世纪欧美各国签订的“通商条约”里大都含有国民待遇条款,但在适用范围与对象上不尽相同。有些这类条款是以“人”作对象的,即给外国侨民(尤其是商人)以和本国国民一样的待遇,但范围却有限制,主要限于经商活动、设置机构(商号、分公司、办事处等)等民事权利,也有规定某些刑事权利的,一般都在条约里明文规定。有些条款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维田
二、产品标准与东京回合守则应当承认,构成不遵守国民待遇规则的第20条“一般例外”,其本身确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它引言中的含糊措词,使得常常界限不清或难以划清,带来许多麻烦。在实践中日益集中表现为“产品标准”问题。(一)问题的缘由1.产品的卫生、安全与技术性能最常发生也最难处理的是食品与药品的卫生与安全标准。例如,在美国与加拿大交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维田
近来国内报刊上简介关贸总协定的一些文章和某些学术论著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说法:关贸总协定“已于1948年1月1日生效”。我认为,作为常识,这么说是不准确的;从严格法律意义上说,则是错误的,因为迄今为止,关贸总协定并未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强永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关贸总协定")是关于战后国际贸易准则的一项多边协定.也是当前就国际贸易问题作出有约束力决定的唯一国际组织,该组织自1948年成立以来,先后通过七轮多边谈判,对国际贸易规划的确定奠定了原则框架.而乌拉圭回合对这些原则框架的完善和适用范围的扩张正进行着新的努力.目前,我国为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在这种情况下,深入了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曲如晓
数十年来,尤其是近一二十年中,世界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陆续签订了为数众多的国际性或多边性的环境协定(MultilateralEnvironmentalAgreements,简称MEAS),并对有关动植物和相关产品以及某些有害环境的物质等的贸易作了相应规范。乌拉圭回合结束后,贸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晓庆
6.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措施 (续上期) 《协议》在适用保障措施方面也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优惠。协议第9条规定如果来自于某一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该进口国对这类产品的进口总量中所占份额不超过3%,则进口国不得对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适用保障措施。但是,如果来自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晓庆
“保障条款”是许多涉及自由贸易内容的国际协定或条约里所包含的一种例外条款。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为使本国经济部门免受外国产品冲击,可引用“保障条款”采取多种措施限制进口。由于关贸总协定的保障条款(第19条)中有许多概念未加定义,影响了实际操作。“关贸总协定保障条款与《保障措施协议》”对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保障措施协议》的背景和内容作了详细介绍。文章较长,分两期刊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南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是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关贸总协定第24条是其限制和约束区域性贸易安排的机制,但条款本身的不严密之处被有的缔约方曲解利用,从而使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成为贸易保护的壁垒,布鲁塞尔协议只是对条款作了一些补充和说明,远远不能解除该条款的局限性,这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瑾
在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中,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地位的增强,关贸总协定逐步确立了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差别优惠待遇。这些优惠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条文中给予的某些优惠待遇条件苛刻,程序复杂,无实际操作价值,缺乏约束机制,拟在“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思维
当中国的经济列车即将驶入关贸总协定的轨道之时,人们忧虑世界经济大潮对中国的冲击,特别担心洋消费品对中国市场的大举进攻而使民族工业危机四起.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问题在于,中国返关既对我国是一场挑战,同时又为我国经济和发展提供了一系列规范性的保护. 虽然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自由竞争、平等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贸易保护、拆除贸易壁垒的规则和措施.但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实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帆
关于加入关贸总协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国内从冲击民族工业角度议论较多,认为入关“短期弊大于利,长期利大于弊”。本文坚持从正面角度,全面地论述入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肯定了入关的积极意义。认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入关”都是利大于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