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1)
2023(2057)
2022(1699)
2021(1537)
2020(1316)
2019(2712)
2018(2746)
2017(4771)
2016(2360)
2015(2894)
2014(3074)
2013(2992)
2012(2711)
2011(2543)
2010(2600)
2009(2428)
2008(2301)
2007(2233)
2006(2041)
2005(1963)
作者
(9527)
(8000)
(7991)
(7462)
(5051)
(3729)
(3540)
(3163)
(2905)
(2880)
(2725)
(2707)
(2699)
(2618)
(2579)
(2514)
(2501)
(2343)
(2337)
(2271)
(2062)
(2020)
(2016)
(1829)
(1811)
(1786)
(1765)
(1750)
(1633)
(1627)
学科
(13441)
管理(12535)
(11649)
企业(11649)
(11473)
经济(11469)
技术(10804)
技术管理(5876)
方法(5571)
数学(4550)
数学方法(4496)
(3333)
(3011)
中国(2884)
业经(2600)
新技术(2558)
高新(2545)
高新技术(2545)
理论(2506)
农业(2428)
环境(2383)
(1895)
(1874)
(1872)
贸易(1869)
银行(1864)
教学(1858)
(1836)
(1788)
(1783)
机构
大学(43908)
学院(43807)
管理(17795)
(16796)
经济(16371)
研究(15118)
理学(14964)
理学院(14834)
管理学(14536)
管理学院(14458)
中国(10968)
科学(10529)
(10327)
(8121)
业大(7940)
(7925)
技术(7510)
研究所(7451)
(7339)
中心(7201)
北京(6650)
农业(6338)
(6146)
(5830)
(5502)
(5420)
师范(5398)
工程(5266)
(5145)
科技(5118)
基金
项目(30206)
科学(23827)
基金(21522)
研究(20964)
(19658)
国家(19534)
科学基金(16566)
社会(12724)
(12321)
社会科(12196)
社会科学(12194)
基金项目(11391)
自然(11323)
自然科(11072)
自然科学(11071)
自然科学基金(10875)
(10473)
教育(9653)
资助(8609)
编号(7955)
(7428)
重点(7136)
创新(7051)
(6515)
(6409)
计划(6302)
科技(6261)
技术(6256)
成果(5760)
课题(5669)
期刊
(18403)
经济(18403)
研究(11784)
中国(10744)
技术(8919)
学报(8042)
管理(7943)
科学(7942)
(6539)
大学(5994)
学学(5569)
教育(5329)
技术经济(4954)
(4919)
农业(4827)
科技(4762)
(3600)
论坛(3600)
图书(3178)
(2888)
财经(2637)
经济研究(2593)
情报(2504)
业经(2441)
业大(2435)
(2416)
金融(2416)
(2347)
(2292)
职业(2229)
共检索到67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满强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动因是已为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证实的基本事实。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建立了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结果是:1909-1949年40年间技术进步对美国非农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高达87.5%。其他学者利用这一方法对各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测算的结果是:美国1948-1969年间为55.5%,英国1950-1962年间为63.9%,法国1950-1962年间为81.9%,德国1950-1962年间为58.1%,日本1953-1971年间为60.6%。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幸平  
产业集群内技术进步、扩散和应用对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产业集群的技术进步成果扩散有序进行,本文从技术进步成果扩散的动态管理、组织、实施,以及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盛法生  
试论技术进步计量的建模形式杭州大学盛法生一、引言现代企业发展无不依靠技术进步,这是国内外一切成功企业共同的结论和遵循的客观规律。技术进步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技术进步可以创造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环境和条件,可以改变人们的劳动性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翔硕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回报率,相对降低劳动的报酬,使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技术进步使发达国家财富正效应增强,提高预期收入,从而使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的报酬相对降低,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结果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出,发达国家出现贸易逆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淼,毕新华,张荣  
本文对我国技术进步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运行过程进行了剖析,对技术进步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创新扩散、产业结构变动、宏观调控五个子过程的运作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对我国技术进步系统的运行机制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长风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它的研究在当代经济增长模型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如何准确测定的问题,实践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计算结果往往失真,缺乏地区间,国际间的可比性。本文试图从技术进步测定的理论基础——中性技术进步理论入手,在对技术进步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技术进步类型来测度技术进步作用的大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传志  孔祥明  朱专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豁然  
文章指出农户缺乏吸纳科技的积极性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力是造成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水平低的两大原因。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对策是: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切切实实地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收入有明显增加,理顺农产品价格和让农民学会核算生产成本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小平  覃广华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要素在产业内各企业间的动态组合方式。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产业组织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竞争型和垄断型。垄断型产业的生产集中程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别程度等比竞争型产业都要高。西方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产业组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如丁、穆勒(J.miu)在1852年就提出,竞争型产业比垄断型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往往更快。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迅速发展,成为西方学者广泛注意和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天仕  徐现祥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技术进步方向却被忽略了。本文从Acemoglu(2002)的定义出发,推导出度量技术进步方向的方法,并据此考察了中国1978~2005年的技术进步方向。结果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的技术进步大体上是偏向资本的;而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更有助于提高资本(相对于劳动)的边际产出,而且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理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红  潘志刚  
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随着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耗费了巨大的稀缺不可再生资源,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成为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三元系统。通过构建该三元系统的关联模型,量化了该三元系统间的关联关系。由技术进步效率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建立该三元系统的调控优化模型,得出技术进步效率是该三元系统调控的最佳切入点,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喜仓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水平低下,工业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大再生产道路。加快技术进步速度,把经济发展迅速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的内涵扩大再生产轨道,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首要问题。从技术进步系统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除了科学技术本身,经济波动、经济结构、科技投入、工业内部技术进步协同效果,宏观调控、企业技术进步是制约和影响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红玲  胡中立  周爱清  
技术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它们之间数量关系的测度,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于宏义(1984)提出了理想状态条件下,由资金、劳力和产值构成的广义技术水平的测度公式。根据其基本原理,本文将进一步将资金剖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消耗,并从生产模型出发,推导广义技术水平更一般的实用计算公式。一、技术水平的测度对于一个经济系统,其总的投入量(X)可分为三要素:K_f、K_c和L。以r_f表示固定资产折旧率,w表示劳动力费用系数,则该经济系统的结构可用图1表示出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  魏晓平  
借鉴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思想,把能源、环境质量引入生产函数,并将技术因子与劳动力、能源、环境质量相融合,得到更贴近现实的反映经济增长的产出方程式,从而可测定技术因子对"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直接与间接效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检验中国198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环境治理、技术进步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长期中,分别融入技术变量的劳动力、能源消费和污染治理投资及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短期中,加入技术变量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加入技术变量的劳动力与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呈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