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
2023(1949)
2022(1589)
2021(1409)
2020(1219)
2019(2602)
2018(2716)
2017(4948)
2016(2551)
2015(3046)
2014(3030)
2013(3034)
2012(2862)
2011(2591)
2010(2635)
2009(2321)
2008(2333)
2007(2270)
2006(2034)
2005(1923)
作者
(8692)
(7398)
(7366)
(6898)
(4654)
(3488)
(3211)
(2880)
(2718)
(2695)
(2512)
(2481)
(2442)
(2364)
(2358)
(2249)
(2242)
(2214)
(2189)
(2184)
(1984)
(1821)
(1806)
(1711)
(1710)
(1655)
(1629)
(1629)
(1585)
(1475)
学科
(14034)
管理(12055)
(11743)
经济(11739)
(10866)
企业(10866)
技术(10232)
技术管理(5664)
方法(4884)
(4349)
数学(4084)
数学方法(4056)
农业(3726)
(3284)
中国(2911)
业经(2690)
(2646)
(2525)
新技术(2511)
高新(2505)
高新技术(2505)
(2310)
贸易(2310)
(2279)
理论(2080)
(2044)
劳动(2043)
(1970)
人口(1882)
(1833)
机构
学院(43234)
大学(43064)
(17470)
经济(17125)
管理(16603)
研究(14460)
理学(14095)
理学院(13961)
管理学(13764)
管理学院(13673)
中国(10279)
(9150)
科学(9055)
(7884)
(7537)
研究所(7010)
(6957)
业大(6946)
(6856)
中心(6639)
技术(6607)
农业(5906)
北京(5785)
财经(5534)
(5518)
(5366)
师范(5305)
经济学(5138)
(5053)
(5052)
基金
项目(28653)
科学(22467)
研究(21217)
基金(20280)
(18135)
国家(18002)
科学基金(15117)
社会(13408)
社会科(12824)
社会科学(12821)
(11570)
基金项目(10761)
(9521)
自然(9407)
教育(9400)
自然科(9195)
自然科学(9195)
自然科学基金(9033)
编号(8427)
资助(7837)
(6908)
成果(6662)
创新(6595)
重点(6494)
(6348)
(6183)
国家社会(5815)
技术(5774)
课题(5677)
(5570)
期刊
(20059)
经济(20059)
研究(12412)
中国(10371)
学报(7429)
科学(7417)
技术(7303)
(7250)
管理(6838)
大学(5630)
(5398)
教育(5345)
学学(5335)
农业(5105)
技术经济(4442)
科技(4262)
(3391)
论坛(3391)
财经(3252)
业经(3088)
经济研究(2881)
(2831)
金融(2831)
(2808)
(2790)
图书(2633)
问题(2480)
(2357)
职业(2209)
情报(2122)
共检索到66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继绳  
技术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从一个行业向另一个行业的转移,促进着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低效率的部门效率得以提高,使应用领域得以扩大,使落后行业面貌涣然一新。通过转移,又可使不同的技术组合成新的技术体系,从而产生新的飞跃,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二次大战以来,技术转移已趋于多种形式。目前常见的国际技术转移有20多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商业性技术转移和非商业性技术转移。前者最典型的形式是许可证贸易,后者的典型形式是政府或国际间技术援助和技术间谍。尽管技术转移的类型各异,但其转移有着共同的规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冬林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了产业国际化转移的进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带来了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转移,并不断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工业发展竞争地位的变化,而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转移的载体和知识、技术转移的媒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雄  蒋晓燕  
会计规律,是会计科学研究中一个新的命题和新的领域。会计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自己的规律。会计,在其数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在其现实经济生活中,呈现出各种特有的规律性,而且这些规律影响和决定着会计发展的基本势态。我们系统地研究和揭示会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温芳芳  
文章以2012年度SIPO专利实施许可登记备案信息作为样本数据,综合采用专利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等方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入手,定量描述我国技术转移的现状;借助技术转移网络直观展示我国区域间技术转移的模式与规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为付  
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和转移是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常见现象,产业资本跨国转移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整合利用其它国家的优势生产要素,其转移的载体是跨国公司,其转移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原理。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所转移的产业也不相同。在国际产业分工更加深化的条件下,国际产业资本将向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集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雄胜  
会计利润确认与计量的短期特质严重地扭曲了利润指标的完整面目 ,削弱了利润指标在战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拓展会计利润观 ,使会计确认与计量利润不只停留于短期 ,而且关注长期趋势 ,并使短期与长期利润形成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 ,以充分发挥利润指标的积极作用。为此 ,依据价值转移规律 ,在会计工作中牢固地树立战略利润观 ,企业基于这样的利润信息可以不断地调整并完善经营策略 ,最终赢得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文章借鉴了西方价值转移理论 ,对我国企业如何确立战略利润的观念 ,基此开展有效的价值管理提出了具体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俊文  
国际产业转移,直接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其变化,影响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展开分析,进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求揭示出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规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晓君  
制造业国际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将某一制造行业、制造产品、制造部件、制造区段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在移入国或地区形成集聚。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三次制造业国际转移浪潮方兴未艾,给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静  朱恒民  宋瑞晓  丰俊超  
研究了在线知识转移网络的动态统计特征和拓扑结构,发现在线知识转移网络的演化特征与传统的BA网络模型存在差异。通过对某BBS论坛的实际网络数据分析后,在BA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ageRank算法的在线知识转移网络演化模型。同时,在网络增长率的解析中发现,网络增长模型的度具有幂率分布特征。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网络增长模型算法中的衰减系数和节点度增长系数,最终实现对在线知识转移网络增长的控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克忠  
科技向贫困地区转移的关键是选准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点(选准当地的支柱产业、把住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关)。农科教结合是其必由之路(要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确定科技扶贫项目,以因地制宜为原则选择实用技术,必须为科技到位创造条件)。实现科技商品化,科技通过市场流通应成为科技向贫困地区转移的主渠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原小能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跳跃性;第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光  
以连续经济空间为切入点,构建了纳入劳动力增长与迁移、技术创新与扩散、土地使用权竞争的产业转移模型,通过研究中国的产业转移模式发现:劳动力增长和技术水平空间梯度是推动产业转移的条件,高技术水平衍生的高土地租金是产业转移的直接推力,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标志;中国的产业转移方向主要为南北向,东西向产业转移则不明显,只在东、中部的结合处出现了产业转移活跃区且范围有限;当存在技术水平“异常点”时,南北产业转移现象将更加显著;劳动力增长与技术溢出在推动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同向性。国家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可将东部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在东部经由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率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借助技术溢出效应和创新引领效应,实现东西向、南北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鉴于中国劳动力增长趋缓的现实,可通过提高技术空间扩散效率降低其对产业结构演化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新民  马喜梅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勇于担当起领导的历史责任,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有机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了价值整合、思想引领、精神凝聚、创新动力的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深厚、最广泛的自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仕伟  徐飞  
通过对1901-2016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国籍的计量分析,基本可以看出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心由德国转移到美国的大致状况以及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态势:欧美国家是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心,而美国是世界科学技术活动的中心,但是,这个地位并不是十分稳固的。随着各国对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重视,世界科学技术研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已初露端倪,这对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政策调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成林  
一、催人深思的七大信号 近几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1978年到1986年,全国农业人口比重年平均下降速度只有0.256%,慢于世界平均水平,转移的劳力比农业新增劳力要少。同时期,全国新增农业劳力7648万人,比转移出去的劳力多1600多万人。更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