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56)
- 2023(4701)
- 2022(4108)
- 2021(3943)
- 2020(3227)
- 2019(7557)
- 2018(7648)
- 2017(16487)
- 2016(8898)
- 2015(10166)
- 2014(10437)
- 2013(10495)
- 2012(10133)
- 2011(9479)
- 2010(9728)
- 2009(9506)
- 2008(9484)
- 2007(8722)
- 2006(8140)
- 2005(7646)
- 学科
- 济(36623)
- 经济(36581)
- 管理(26953)
- 业(25157)
- 企(19169)
- 企业(19169)
- 方法(15945)
- 数学(14682)
- 数学方法(14506)
- 中国(12993)
- 农(11951)
- 财(11262)
- 制(10779)
- 贸(10583)
- 贸易(10576)
- 易(10417)
- 银(9527)
- 银行(9525)
- 行(9192)
- 策(8862)
- 融(7436)
- 金融(7436)
- 税(7404)
- 业经(7189)
- 税收(7101)
- 收(7052)
- 农业(6938)
- 及其(6782)
- 政策(6361)
- 度(6276)
- 机构
- 学院(134983)
- 大学(133876)
- 济(62597)
- 经济(61194)
- 管理(51501)
- 研究(45497)
- 理学(42656)
- 理学院(42265)
- 管理学(41776)
- 管理学院(41510)
- 中国(39228)
- 财(33943)
- 京(28183)
- 财经(25558)
- 科学(23066)
- 经(22990)
- 所(22912)
- 江(21183)
- 中心(20878)
- 研究所(19844)
- 经济学(19537)
- 北京(18868)
- 财经大学(18724)
- 经济学院(17672)
- 州(17248)
- 农(16951)
- 范(16902)
- 师范(16820)
- 院(15925)
- 融(15241)
- 基金
- 项目(73451)
- 研究(59181)
- 科学(57915)
- 基金(52809)
- 家(43608)
- 国家(43229)
- 社会(37114)
- 科学基金(36716)
- 社会科(35265)
- 社会科学(35258)
- 教育(27507)
- 省(27259)
- 基金项目(26370)
- 编号(25597)
- 资助(23682)
- 划(23432)
- 成果(22943)
- 自然(21416)
- 自然科(20836)
- 自然科学(20830)
- 自然科学基金(20472)
- 课题(18043)
- 部(17806)
- 发(16329)
- 性(16250)
- 重点(16094)
- 教育部(15643)
- 项目编号(15456)
- 人文(15252)
- 社科(14861)
共检索到220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定核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操作手段胡定核顾名思义,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目标实现的中间变量。由于货币政策有着自身运动特点的传导机制.把握住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影响中间变量变化的是操作手段,操作手段具体的目标被称为操作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惺惟 谷牧青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基础货币因不再适合充当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角色,而应逐渐被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所取代。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市场性、基础性、传导性、稳定性和可控性角度验证了Shibor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可行性,并论证了"利率走廊"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调控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Shibor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利率走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平
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用体现出显著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不但受到经济体制、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与一国的经济传统是分不开的。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的特殊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工具 选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聪
货币政策的需求管理与调节,不仅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而且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词:
货币政策,需求理论,需求管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斌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基准是目标数量度,目标水平度、目标偏好度.我国货币改革目标选择的缺陷是目标过度.我国应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荣 谢赤 郭德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消费基金分配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财政收支具有典型的封闭性。与此相适应,虽然没有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容,但实际上是把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贷款规模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图是通过控制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达到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用总量,其理论依据是传统体制下的“存款+现金=贷款”。这在一切信用归集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是投放货币和企业获得信用唯一渠道的前提下,贷款规模对控制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以及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显著效果。1990年以前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之比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琳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大多是以货币供给外生性为前提的 ,本文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趋强的结论。本文认为 ,银行和居民对经济作出的反应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传导 ,此外 ,中国加入WTO后 ,将会削弱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因此 ,应逐步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利率指标。
关键词: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家和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由来已久,国内某些学者认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多目标的互为矛盾的体系,使用它只能引起央行调控经济的效率下降。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之后,笔者提出应该准确地理解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提出应该按照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来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演变 定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勇 方阳娥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调剂资金头寸和债券投资的重要场所 ,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开始注重对超额准备和市场流动性状况这两大操作目标的协调。本文梳理了各种对人民银行调控操作目标造成影响的冲击因素 ,研究了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所采取的响应方式 ,结果表明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变动而造成冲击时 ,人民银行难以分别以确定的力度和方向作出响应 ,从而难以实现两大目标的一致性。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操作目标 冲击 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涛
1993年以后 ,我国以货币供给量 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但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有效性 ,笔者认为 ,我国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在对货币政策两分法和操作目标、中间目标等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和清晰界定基础上,本文指出,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深入发展,主要中央银行普遍放弃了中间目标的政策模式,有关货币调控方式的讨论主要是指操作目标。操作目标则是货币政策的逻辑起点,对于反映货币政策当局政策立场,有效传递中央银行决策信息并引导市场预期,顺利实现产出、物价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至关重要,是划分货币调控方式的最主要标准。利率政策一直是现代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调控方式,但各国之所以开始采用数量型货币调控方式,很大程度上与储备头寸说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特殊的成立背景以及体系架构密切相关,这对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