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865)
2022(4385)
2021(4296)
2020(3575)
2019(8413)
2018(8478)
2017(18291)
2016(9979)
2015(11492)
2014(11815)
2013(11926)
2012(11486)
2011(10653)
2010(11021)
2009(10877)
2008(10939)
2007(10087)
2006(9458)
2005(9054)
2004(8032)
作者
(28842)
(23519)
(23473)
(22825)
(15246)
(11041)
(10895)
(8913)
(8899)
(8894)
(7911)
(7689)
(7680)
(7572)
(7466)
(7340)
(6971)
(6970)
(6954)
(6854)
(6217)
(5778)
(5771)
(5465)
(5439)
(5377)
(5347)
(5308)
(4730)
(4625)
学科
(40921)
经济(40866)
管理(30396)
(28725)
(22000)
企业(22000)
方法(16835)
数学(15227)
数学方法(14969)
中国(14645)
(13932)
(13244)
(12387)
(11389)
贸易(11382)
(11182)
(10630)
银行(10628)
(10177)
(9689)
(8908)
(8565)
金融(8565)
税收(8420)
(8357)
业经(8290)
农业(8204)
及其(7400)
(7031)
制度(7025)
机构
学院(150813)
大学(149910)
(68664)
经济(67052)
管理(56775)
研究(51391)
理学(46479)
理学院(46034)
管理学(45424)
管理学院(45127)
中国(45098)
(38166)
(32005)
财经(28323)
(26552)
科学(26334)
(25348)
(24416)
中心(23882)
研究所(22696)
北京(21736)
经济学(21057)
财经大学(20633)
(20024)
(19445)
师范(19361)
(19289)
经济学院(18955)
(17753)
(17540)
基金
项目(79465)
研究(64286)
科学(62247)
基金(56571)
(46453)
国家(46025)
社会(39946)
科学基金(38911)
社会科(37878)
社会科学(37871)
教育(29918)
(29710)
基金项目(28199)
编号(28093)
成果(25768)
资助(25712)
(25401)
自然(22581)
自然科(21973)
自然科学(21967)
自然科学基金(21562)
课题(19924)
(19110)
(17962)
(17454)
重点(17401)
项目编号(17012)
教育部(16794)
(16505)
人文(16450)
期刊
(84523)
经济(84523)
研究(56926)
中国(29619)
(28170)
(26707)
金融(26707)
管理(22474)
(18627)
教育(17521)
科学(15465)
学报(15082)
财经(14583)
业经(14187)
经济研究(13871)
技术(12753)
(12491)
大学(12371)
问题(12125)
农业(11994)
(11973)
学学(11230)
国际(10760)
理论(9844)
实践(8765)
(8765)
(7797)
商业(7747)
技术经济(7692)
现代(7497)
共检索到254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平  
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用体现出显著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不但受到经济体制、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与一国的经济传统是分不开的。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的特殊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凌云  
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与创新杨凌云我国中央银行如何完善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并根据经济体制的变革不断培育和创新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而顺利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笔者不揣冒昧,对此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一、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定核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操作手段胡定核顾名思义,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目标实现的中间变量。由于货币政策有着自身运动特点的传导机制.把握住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影响中间变量变化的是操作手段,操作手段具体的目标被称为操作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聪  
货币政策的需求管理与调节,不仅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而且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实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袁东  
货币基金是伴随货币市场发展而出现的新型金融产品,目前,我国各有关方面也在积极推进货币基金的开展。货币基金依赖于货币市场的一定发展,有着同其他共同基金与金融产品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税收制度、流动性安排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即使在发达市场上,货币基金也并非没有风险,其投资组合也有着既定的原则,对此,需要正确认识。由于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较为落后,银行储蓄以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往来制度尚不同于发达国家,因而货币基金在我国的引进就面临着一些急需在政策上予以协调和明确的问题,否则,推出的货币基金将很难在短期内有效运行,也可能起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岩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 :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 ;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模型 ,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东  陈飞  高铁梅  
本文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品价格指数及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特点。从而为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小劲  
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来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与一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相适应。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进过程,对比分析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和不足,进而提出下一步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鸿  
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宏观面临的特殊情况、调控效果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累计变化看,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型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不存在滞后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一定时滞期。基于此,对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提出了改进的方向:主要是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完善中央银行宏观审慎调控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毕燕君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下,构建基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基于广义流动性的两个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独立且平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调控绩效的影响,力求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