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6)
- 2023(8943)
- 2022(7612)
- 2021(7187)
- 2020(5854)
- 2019(13365)
- 2018(13224)
- 2017(26662)
- 2016(14461)
- 2015(16371)
- 2014(16610)
- 2013(16642)
- 2012(16032)
- 2011(14578)
- 2010(15274)
- 2009(14668)
- 2008(14567)
- 2007(13250)
- 2006(12343)
- 2005(11541)
- 学科
- 济(79537)
- 经济(79461)
- 管理(44731)
- 业(38478)
- 企(30023)
- 企业(30023)
- 财(28139)
- 方法(25775)
- 数学(23301)
- 数学方法(23098)
- 中国(22764)
- 地方(20044)
- 农(18367)
- 制(17223)
- 业经(14011)
- 财政(13765)
- 银(13552)
- 银行(13541)
- 地方经济(13016)
- 行(12985)
- 务(12479)
- 财务(12459)
- 财务管理(12414)
- 学(12378)
- 贸(12292)
- 贸易(12282)
- 融(12159)
- 金融(12159)
- 易(11921)
- 体(11786)
- 机构
- 学院(214711)
- 大学(213450)
- 济(105079)
- 经济(103001)
- 管理(78415)
- 研究(76325)
- 理学(65450)
- 理学院(64781)
- 管理学(63989)
- 管理学院(63560)
- 中国(61970)
- 财(58147)
- 京(44359)
- 财经(41487)
- 科学(39973)
- 所(38714)
- 经(37276)
- 经济学(34183)
- 江(34103)
- 研究所(33735)
- 中心(33639)
- 经济学院(30460)
- 财经大学(30030)
- 北京(29262)
- 范(27405)
- 师范(27267)
- 农(27196)
- 院(26712)
- 州(26475)
- 业大(23145)
- 基金
- 项目(120152)
- 研究(94826)
- 科学(94420)
- 基金(86356)
- 家(72022)
- 国家(71391)
- 社会(61904)
- 科学基金(60704)
- 社会科(58723)
- 社会科学(58709)
- 省(45183)
- 基金项目(43601)
- 教育(43254)
- 编号(39305)
- 划(37575)
- 资助(37169)
- 成果(35048)
- 自然(34436)
- 自然科(33547)
- 自然科学(33539)
- 自然科学基金(32922)
- 部(28218)
- 课题(27808)
- 发(27364)
- 重点(26626)
- 性(25996)
- 国家社会(25437)
- 教育部(24935)
- 人文(24373)
- 项目编号(24004)
- 期刊
- 济(130611)
- 经济(130611)
- 研究(79380)
- 财(47202)
- 中国(45252)
- 管理(31314)
- 融(28206)
- 金融(28206)
- 农(25493)
- 学报(23510)
- 科学(23136)
- 经济研究(22869)
- 财经(22241)
- 教育(21280)
- 大学(19297)
- 经(19226)
- 业经(18622)
- 技术(18099)
- 学学(18050)
- 问题(17032)
- 农业(16990)
- 贸(14963)
- 国际(12929)
- 技术经济(12278)
- 世界(11620)
- 统计(11369)
- 理论(11252)
- 商业(10724)
- 经济问题(10679)
- 现代(10490)
共检索到357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树海
中国经济在历经1992 至1995 年超过两位数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从1996 年开始放慢速度,并逐年下滑。为此,中央政府进行了新一轮的启动经济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放出“双松”筹码。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缓解国有企业困境、释放就业压力和尽快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加支出、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选择适度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特点不同,应配之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非过松的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凯慧 罗杰 傅伟中
从199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尽管对遏制我国经济紧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体制转轨所形成的内生性紧缩效应以及由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本身的缺陷,如波及效应、联动效应、内耗效应使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绩效并未达到最优,需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创新和完善财政政策操作手段来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绩效,有效提升我国内需,带动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江林
我国当前应当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以继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或减税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缺乏针对性,具有不可行性。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应是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只有适当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才能有效地扩大全社会消费需求,并进而有效地扩大民间投资需求,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总需求不足问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继 刘柯杰
利率弹性、边际消费倾向和税率对财政政策的效力有决定作用。在我国 ,由于利率缺乏弹性、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税率未减 ,影响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效力。因此 ,必须完善税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逐步缩小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 ,提高财政政策的效力。
关键词:
积极的财政政策 效力 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杜惠芬 朱剑锋
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逐步退出。明智的选择是逐步弱化使之淡出,并预先研究淡出后的接续政策。在后积极财政政策选择中,政策性银行的财政化定位,是政府弥补市场金融资源配置缺口的重要途径;邮政储蓄的财政化定位,可以校正全社会资金异动,使政策性银行取得稳定的信贷资金来源。二者改由财政部主管,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采取内部定价方式转给政策性银行,严格按政府政策意图贷给服务对象。政策性银行经营中的政策性亏损或预算的财政贴息项目,由财政及时弥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邦根 徐海俊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政策手段。本文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前半期和后半期日本实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绩效 ,并根据日本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经验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生 刘成
本文对 1998年以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进行简要回顾 ,初步总结了四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特点 ,进而提出对宏观调控的三点启示 :对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当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进行把握 ;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应需要注重其供给调节的功能 ;对财政风险应当联系整个经济的风险加以考虑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回顾 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萍
1998年以来 ,为了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我国实行了以国债投资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 ,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该项政策 ,使其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消费需求 效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贾康
一、启动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自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强宏观调控以克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之后,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调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1997年,在对“软着陆”之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总需求不足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庄海燕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四年来取得了巨大成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但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摆脱内需不足的阴影?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已经有效地拉动了内需的增长?本文根据总需求模型,分析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三大需求的影响效果,并且就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拉动作用,给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积极的财政政策 总需求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龙
本文从宏观经济运行和财政运行两个方面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 :(1)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预期目标 ,实施该政策要比不实施该政策要好。如果企图通过一直实施该政策来实现预期目标 ,则财政风险是存在的 ;(2 )我国国债在总量上不存在风险问题 ,财政风险主要存在于结构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