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4)
- 2023(5274)
- 2022(4487)
- 2021(4167)
- 2020(3732)
- 2019(8236)
- 2018(8302)
- 2017(17503)
- 2016(8998)
- 2015(10164)
- 2014(10179)
- 2013(10379)
- 2012(9698)
- 2011(8910)
- 2010(9045)
- 2009(8982)
- 2008(8958)
- 2007(8311)
- 2006(7725)
- 2005(7014)
- 学科
- 济(39185)
- 经济(39021)
- 业(27377)
- 管理(25451)
- 企(20809)
- 企业(20809)
- 方法(20294)
- 数学(16839)
- 数学方法(16756)
- 中国(16144)
- 财(11983)
- 制(11876)
- 险(11397)
- 保险(11306)
- 银(11281)
- 银行(11278)
- 农(11193)
- 行(10773)
- 业经(8961)
- 融(8874)
- 金融(8873)
- 贸(8405)
- 贸易(8400)
- 易(8259)
- 和(7009)
- 理论(6927)
- 务(6739)
- 财务(6724)
- 财务管理(6705)
- 体(6479)
- 机构
- 大学(139279)
- 学院(137016)
- 济(63121)
- 经济(61892)
- 管理(54175)
- 理学(45573)
- 理学院(45117)
- 管理学(44609)
- 管理学院(44317)
- 研究(42505)
- 中国(38662)
- 财(35827)
- 京(28658)
- 财经(28069)
- 经(25383)
- 科学(21638)
- 财经大学(21074)
- 经济学(20960)
- 所(20566)
- 江(19862)
- 中心(19832)
- 经济学院(19136)
- 北京(18958)
- 研究所(17950)
- 农(16340)
- 范(16101)
- 州(16041)
- 师范(16005)
- 融(15963)
- 金融(15716)
- 基金
- 项目(80471)
- 科学(64329)
- 研究(61500)
- 基金(60919)
- 家(51004)
- 国家(50541)
- 科学基金(43825)
- 社会(43659)
- 社会科(40270)
- 社会科学(40257)
- 基金项目(31730)
- 省(28675)
- 教育(28035)
- 自然(25821)
- 资助(25616)
- 自然科(25235)
- 自然科学(25227)
- 编号(24851)
- 自然科学基金(24801)
- 划(24721)
- 成果(21200)
- 部(19769)
- 国家社会(18015)
- 教育部(17780)
- 人文(17332)
- 重点(17196)
- 制(16515)
- 性(16439)
- 课题(16218)
- 社科(16010)
共检索到214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敏丽 曹艳春
本文首先运用生命周期模型来推导养老保险制度对私人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可降低我国城镇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和城镇居民储蓄率,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则会提高城镇居民储蓄率。
关键词:
养老保险 私人储蓄 实证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孟庆平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会影响和改变居民的储蓄与消费模式,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储蓄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之间也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不足是影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储蓄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既然居民储蓄中很大一部分是为养老准备的,政府就可以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创新,发掘居民养老储蓄的公共价值。将其转化为强制性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这既能缓解政府社会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资金困境,也能保证居民退休后有较高的收入来源。
关键词:
居民储蓄 社会养老保险 公共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倩倩
新西兰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以薪酬为基础的自愿性私人养老储蓄计划,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新西兰个人养老储蓄,保障公民的退休收入水平。该计划创新性的模式设计,赋予国民自动注册和限期自由退出权;灵活的政策规定,刺激家庭储蓄热情。发展至今,已成为新西兰养老金制度的最重要支柱。因此,本文在介绍此私人养老储蓄计划基础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数据和图表,从加入、缴费和投资三个角度客观综合评估该私人养老储蓄计划执行现状,从而得出该计划发展至今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变革提出实际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西兰 私人养老储蓄计划 企业年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云赟
文章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社会背景,运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设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参数值,研究衡量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使2007年我国私人消费从92168亿元上升至97059亿元,国民储蓄从122234亿元下降至117343亿元,国民储蓄率从48.99%下降为47.02%。因此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并不大,而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提高却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该继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关键词:
国民储蓄 代际核算 代际平衡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亚柯 吕文栋
新古典养老金经济学认为,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会对一国储蓄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现收现付制会挤出居民储蓄,从而减少一国储蓄,而完全积累制则会通过养老基金的强制性储蓄,增加一国的长期储蓄。但是,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仍依赖于经验分析。本文综述了针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进行的经验研究,包括现收现付制对个人储蓄影响的经验研究和基金积累制储蓄效应的经验研究。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储蓄效应 经验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俊霞
养老社会保险本质上是为满足社会老年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收入再分配。其基本功能在于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市场失效,以维持社会公平,并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差别和刺激消费,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种差别,并抑制了居民的当期消费。在我国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条件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以分配效应为基本取向,着力于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稳定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分配效应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居民储蓄 OLG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保险 居民储蓄 OLG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白茹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降息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储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挤出效应"还不明显,同时认为储蓄的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 养老保险制度 老龄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岳远斌 韩海容
养老保险基金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分析○岳远斌韩海容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偿付,是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我国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式。虽然,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采取收费方式,但由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随淑敏 彭小兵 肖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养老保险的"财富替代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对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故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预防性储蓄视角,实证分析统筹之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居保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率;在考虑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受消费惯性的影响,居民往往倾向于将城乡居保(预期)增加的家庭收入结余下来而转化为储蓄,导致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不确定性因素和城乡居保"低保障"水平的交互影响,居民在面对收入波动、医疗、教育和婚姻等不确定性事件时仍倾向于增加家庭储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保对低收入家庭、45岁以上的参保居民以及农村家庭储蓄率提高的促进效应更大。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城乡居保制度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侯鸿昌 李博楠
本文以2000—2016年23个主要发达国家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了不同政策利率区间下实际存款利率对私人储蓄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私人储蓄与实际存款利率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第一,当政策利率较高时(大于1%),实际存款利率对储蓄的影响以替代效应(正向)为主;第二,当政策利率降到0.5%~1%时,收入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负向),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第三,当政策利率降到0.5%以下时,替代效应重新占据主导地位(正向),货币政策恢复有效性;第四,当政策利率真正进入负利率时代后,利率对储蓄的影响仍以替代效应为主(正向),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加强。本文丰富了负利率政策有效性的相关研究,为判断央行利率变动如何影响经济活动提供了帮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飞 臧旭恒 姚健
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理论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参保家庭储蓄率及消费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2017年构成的短期面板数据,利用准实验方法(DID和PSMDID)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度并轨改革通过改变家庭养老金收入预期和提高家庭未来养老风险,显著提升了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家庭的储蓄率,降低了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但改革的储蓄与消费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性。在消费类型方面,改革主要减少了参保家庭的食品及在外就餐、衣着和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异质性分析方面,此改革对低财富、女性户主、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户主年龄为40岁~50岁和西部省份等家庭的影响更大。替换改革年份、替换实验组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的安慰剂检验,以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上述结论。鉴于此,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应使实施的政策更加公开透明,做好改革的事前预测及事后评估。同时,在深化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逐步弱化个人账户作用,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关键词:
老龄化 居民储蓄 养老保险 拐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媛 盖骁敏
使用1995—2016年省级城镇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依赖程度高的区域,老龄化加剧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大;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养老金占工资比例上升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会减少储蓄率;在职人员参保率上升,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对储蓄率有降低作用,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变为增加作用。因此,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积极开发老年市场,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继续增加参保人数,提高养老金并减少养老保险缴费,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储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