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6)
- 2023(12956)
- 2022(10902)
- 2021(10228)
- 2020(8699)
- 2019(19404)
- 2018(19358)
- 2017(38557)
- 2016(20884)
- 2015(23485)
- 2014(23520)
- 2013(23453)
- 2012(21884)
- 2011(19771)
- 2010(20644)
- 2009(19948)
- 2008(20471)
- 2007(18879)
- 2006(17559)
- 2005(15998)
- 学科
- 业(95567)
- 济(90557)
- 经济(90430)
- 管理(78661)
- 企(77324)
- 企业(77324)
- 农(47474)
- 方法(35791)
- 财(31941)
- 农业(31324)
- 业经(30956)
- 数学(27338)
- 数学方法(26943)
- 中国(24554)
- 制(23805)
- 务(22491)
- 财务(22460)
- 财务管理(22426)
- 企业财务(21245)
- 策(20140)
- 环境(19433)
- 划(18462)
- 技术(17991)
- 贸(17618)
- 贸易(17607)
- 易(17186)
- 体(16806)
- 和(16787)
- 银(16328)
- 银行(16308)
- 机构
- 学院(316631)
- 大学(308991)
- 济(136777)
- 经济(133997)
- 管理(126802)
- 理学(107456)
- 理学院(106437)
- 管理学(104955)
- 管理学院(104396)
- 研究(103317)
- 中国(86164)
- 财(68385)
- 京(65333)
- 农(62195)
- 科学(59627)
- 所(52824)
- 财经(52518)
- 江(51409)
- 中心(48357)
- 经(47203)
- 农业(47186)
- 研究所(46763)
- 业大(46599)
- 北京(41494)
- 州(40467)
- 经济学(39925)
- 范(38641)
- 师范(38356)
- 财经大学(37962)
- 院(36119)
- 基金
- 项目(193825)
- 科学(154523)
- 研究(147304)
- 基金(141570)
- 家(120859)
- 国家(119619)
- 科学基金(103935)
- 社会(95701)
- 社会科(90417)
- 社会科学(90391)
- 省(77095)
- 基金项目(74700)
- 教育(65294)
- 自然(65063)
- 自然科(63428)
- 自然科学(63411)
- 划(62893)
- 自然科学基金(62281)
- 编号(60870)
- 资助(57567)
- 成果(49820)
- 部(43886)
- 发(43132)
- 重点(42903)
- 创(42249)
- 课题(41107)
- 业(40963)
- 制(39506)
- 国家社会(38854)
- 创新(38758)
共检索到496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国宝
跨世纪的最后十年,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将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如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运用生态经济协同思想,促进经济发展,将是本年代的一大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我国农业方面的情况作些初步探讨。一、生态效益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当前,人们在经济工作中往往只注重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的关系,重视经济活动所依托的社会环境。但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岚
一、环境问题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这是对人类环境的特征和范围的明确具体的界定。环境问题,就是指这些人类生存和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国才 王士革 谢洪 张桂香 张金山
中国西部山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显著,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由于长期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注重短期效益行为以及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原因,使得西部山区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及土地退化较为严重。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使得中国西部山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调整产业结构,落实水土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才能恢复与重建一个有利于中国西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西部山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文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因而,应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以保护和改善我国本已相当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法制建设 法律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凌夫
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紧缺且污染严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其次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第三是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四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创建节水型社会;第五是加大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现状 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奇胜 刘红萍 张安录
农地整理是一项旨在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利国利民的活动。然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地整理的目标多侧重增加耕地面积以及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但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一目标重视不够,也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农地整理生态绩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利于土地经济和土地生态的均衡发展。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比较全面地思考。
关键词:
农地整理 农业生态系统 保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钢,李静,赵景柱
本文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角度,分析了制约西北地区发展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和干旱、生态资源安全、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生态系统退化、点面源环境污染、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等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着重探讨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及荒漠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及恢复措施。其目的是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环境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秀梅 屠庆忠
在我国 ,尤其是西部地区 ,以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态问题尤为突出 ,农业的发展和地区生存环境都受到严重威胁 ,怎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极其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 作用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农 白清云 张洪生 沈跃 周其文 宁安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春艳
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内涵、表现形式、产生原因、解决对策及制度保障进行了全面地概括,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评述,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综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玉秋
经济发展既给环境带来冲击,也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急迫需求。许多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高消耗资源为代价的,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使农业环境日趋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空前紧张突出。为了防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防患于未然,农业环境预警显得越发重要。环境预警,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为环境保护和建设打下前提和基础。文章通过对预警、生态环境预警等基本概念的界定,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指出了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预警现状,提出了完善农业生态环境预警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预警 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洪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晶 张文政
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又异常珍贵的资源。土壤孕育了植物,植物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可以说,土壤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也随之而来。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这些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归宿都是土壤。而当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量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土壤功能和土壤生态系统就会遭破坏。毫无疑问,这将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晶 张文政
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却又异常珍贵的资源。土壤孕育了植物,植物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可以说,土壤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也随之而来。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这些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终归宿都是土壤。而当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量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土壤功能和土壤生态系统就会遭破坏。毫无疑问,这将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岳书铭
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并分析了我国农业保护政策应当涵盖的具体目标,探讨了我国农业保护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对立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界定了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长期目标、兼顾性目标及近期目标。
关键词:
农业保护 政策 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