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6)
2023(10588)
2022(9111)
2021(8263)
2020(7145)
2019(16067)
2018(15917)
2017(30938)
2016(16921)
2015(18842)
2014(18750)
2013(18435)
2012(17012)
2011(15507)
2010(15518)
2009(14994)
2008(14794)
2007(13358)
2006(12047)
2005(10954)
作者
(51729)
(43113)
(42844)
(40562)
(26977)
(20685)
(19379)
(16770)
(16194)
(15288)
(14659)
(14185)
(13810)
(13497)
(13271)
(13215)
(13115)
(12713)
(12380)
(12380)
(10829)
(10727)
(10344)
(9768)
(9664)
(9578)
(9568)
(9491)
(8649)
(8403)
学科
(66297)
经济(66181)
管理(56888)
(50847)
(41758)
企业(41758)
方法(29810)
数学(26429)
数学方法(26154)
(21748)
中国(19563)
(19325)
(18999)
业经(15226)
环境(15043)
(14188)
贸易(14182)
(13889)
(13465)
(13114)
银行(13075)
(12929)
财务(12903)
财务管理(12871)
(12771)
(12451)
企业财务(12201)
农业(11902)
(11841)
(11185)
机构
大学(252148)
学院(250451)
(104479)
经济(102388)
管理(96632)
研究(83883)
理学(83319)
理学院(82431)
管理学(81234)
管理学院(80800)
中国(64727)
(52966)
(52517)
科学(51541)
(45404)
(43049)
财经(41070)
业大(39731)
研究所(38858)
中心(37856)
(37325)
(37091)
农业(35939)
北京(33268)
经济学(32032)
(30423)
财经大学(30394)
(30114)
师范(29713)
(29209)
基金
项目(166032)
科学(130043)
基金(121280)
研究(116937)
(107519)
国家(106657)
科学基金(90194)
社会(76597)
社会科(72697)
社会科学(72674)
(64668)
基金项目(64665)
自然(58588)
自然科(57142)
自然科学(57121)
自然科学基金(56088)
(54989)
教育(52921)
资助(48834)
编号(45433)
重点(37717)
(37202)
成果(36674)
(34936)
(34613)
(34434)
创新(32600)
科研(32232)
国家社会(32072)
课题(31832)
期刊
(114328)
经济(114328)
研究(73341)
中国(47923)
学报(42666)
(41127)
(39894)
科学(37989)
管理(34934)
大学(32090)
学学(30627)
农业(26395)
(24378)
金融(24378)
财经(20817)
教育(20747)
技术(19393)
业经(19105)
经济研究(18714)
(17765)
问题(16023)
(13509)
(13138)
技术经济(12451)
(12323)
商业(12174)
科技(12174)
理论(12139)
统计(11670)
(11175)
共检索到370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剑文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近30年来,在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本身可供选择方案的重大内容缺失,加上缺乏司法保障机制,也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难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以确立可供选择方案制度和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为核心,内外结合地健全、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剑文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该构建要求提供可选择的可供选择方案的可供选择制度,以弥补现有制度缺陷。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可供选择制度应该在制定行政规章以及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最终通过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来完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娟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改善类生存现状和获得良好环境质量的保障。通过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及其发展,针对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后仍存在的问题,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玉洁  刘秋妹  吕建华  朱坦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的国家之一,完善的立法体系是保障EIA有效性的基础。回顾了我国EIA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历程,阐述了EIA的立法背景和主要驱动力,最后从完善立法框架及建立外部支持保障机制两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春  崔刚辉  
本文针对现行我国公司法有关清算的制度,区分清算责任人和清算主体概念,对股东作为清算责任人如何承担 责任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涛  
行政追偿是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惩戒的制度。行政追偿与行政赔偿相比较,两者的责任性质、承担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承担责任的限额不尽相同。文章介绍了美国、法国的行政追偿制度,分析了我国行政追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行政追偿制度的追偿程序、追偿时效、追偿限额与异议处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伟  
公众参与原则是我国环境法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环境法律的各项制度中,该原则有利于提高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来保障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但由于我国环境法律的制定还不成熟,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规定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得到完善与发展,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淑娟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赋予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但却未规定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作者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比较,指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的措施与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彩霞  
本文通过对德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介绍,从环评报告书形式、环保审批、公众参与等方面对中德环评制度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环评制度中存在的相应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路丽娜  郑丽霞  张哲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更是为了保护社会大众的环境权益。在我国政府加大环境保护监督和执法力度之后,农村成为工业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基于此,作为受建设项目直接影响的主体,环境影响评价法应该更加注重农民大众的主体地位。在环评中,建设单位不仅应承担行政责任,在立法中还应规定建设单位对公众的民事责任能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效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莉芬  
公司清算制度是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公司清算法律尚存在一些缺陷,现行公司清算制度未能有效保护国家、公司员工、债权人和股东合法权益。政府行政部门有权随意撤销和关闭公司,普通清算程序与破产清算程序存在冲突,清算小组是否有资格承担民事责任存在模糊。完善我国公司清算制度,必须废除行政清算程序,规范普通清算程序与破产清算程序,并明确规定清算小组的主体身份。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罗英  
依宪征税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变革中宪法规范表现的滞后性与我国税法的迅猛发展及不完善经常发生冲突与矛盾。我国宪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法的建设和完善缺乏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此,宪法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是税法完善的前提和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雷根强  
一、我国财产课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财产课税体系不合理。 我国开征的财产课税税种中,只有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由于受土地公有制的制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长期以来不征收地价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由于财产税税制结构的不合理,使财产税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财产税立法层次低,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税收立法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包章炎  
一、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在卫生劳务分配方面进一步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物质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采取积极、稳妥的步骤,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基本国情,费用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多种形式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和遵循如下指导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