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0)
2023(10229)
2022(8740)
2021(7854)
2020(6704)
2019(15099)
2018(15010)
2017(29350)
2016(15888)
2015(18060)
2014(18162)
2013(18214)
2012(17544)
2011(16425)
2010(16802)
2009(16348)
2008(15995)
2007(14515)
2006(13640)
2005(12838)
作者
(49798)
(41476)
(41389)
(39503)
(26397)
(19649)
(18742)
(16076)
(15797)
(14943)
(14493)
(13812)
(13764)
(13544)
(13287)
(12868)
(12279)
(12168)
(12105)
(11828)
(10684)
(10395)
(10139)
(9643)
(9420)
(9386)
(9318)
(9097)
(8514)
(8103)
学科
(85823)
经济(85714)
管理(49844)
(41939)
(33983)
企业(33983)
方法(28646)
数学(25113)
数学方法(24883)
中国(22628)
(19887)
(19812)
地方(18872)
(17988)
(17472)
业经(16426)
(13990)
(13729)
银行(13700)
(13226)
地方经济(13059)
(12928)
金融(12926)
(12726)
贸易(12714)
环境(12365)
(12324)
农业(11496)
体制(10878)
(10637)
机构
大学(248938)
学院(245867)
(113114)
经济(110808)
研究(92515)
管理(87590)
理学(73384)
理学院(72493)
中国(71467)
管理学(71397)
管理学院(70941)
(55951)
(54055)
科学(53297)
(48123)
研究所(42860)
财经(42840)
(40634)
中心(39857)
(39193)
(38535)
经济学(36732)
北京(35025)
业大(34033)
(33583)
经济学院(32624)
农业(31876)
财经大学(31502)
(30731)
师范(30383)
基金
项目(149534)
科学(116946)
基金(109287)
研究(108165)
(96200)
国家(95466)
科学基金(79758)
社会(70836)
社会科(67118)
社会科学(67100)
基金项目(56612)
(56316)
自然(50020)
教育(48827)
(48731)
自然科(48713)
自然科学(48696)
自然科学基金(47819)
资助(45710)
编号(41883)
成果(35781)
重点(34443)
(34275)
(33478)
(31640)
课题(30593)
(30037)
国家社会(29933)
教育部(29280)
创新(28473)
期刊
(138927)
经济(138927)
研究(85014)
中国(53372)
(43214)
学报(38501)
(37066)
管理(36447)
科学(36202)
大学(29667)
学学(28110)
(27113)
金融(27113)
农业(24399)
经济研究(23355)
财经(23290)
教育(21936)
技术(20433)
(20197)
业经(19518)
问题(18555)
(15176)
技术经济(13480)
国际(13458)
(12186)
世界(12120)
理论(11857)
现代(11758)
统计(11662)
经济问题(11299)
共检索到398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振平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建立起贯通全国的网络体系,在服务国家工业化战略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套制度存在着很多弊端,本文从国家控制过强和市场规律缺乏两个角度分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供销合作社制度弊端,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一引论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以一种命令一服从的强制方式界定了每个经济当事人的损益边界。这是一种特定的产权安排。由于不允许当事人之间的自愿谈判和交易,所以计划体制趋于使这一产权安排下的损益效应变成一种“外部性”,即一部分当事人享有“计划权利”,而另一部分当事人则承担并履行“计划义务”。这种外部性的存在是中央计划经济下一切经济扭曲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崔建华  
在当代,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转轨期,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要从人力资本投资制度,产权营运中的交易、流动、收益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党国印  
计划经济制度及其理论的历史终结党国印中国正在向计划经济告别,相应地,关于计划经济的一整套"理论"的迷人光环也正在暗淡下去。但是,这一过程远未结束;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及其新的翻版还固守着若干据点。经济学的启蒙在中国尚未结束。本文在对计划经济理论发展扼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时磊  杨德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教育发展堪称"奇迹",这一"奇迹"相当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完成的。计划经济时期普通学校发展"奇迹"的成因是什么?本文认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教育指导思想的"大众化"转向,其重要体现是教育体制分权。计划经济时期教育体制分权体现在:第一,坚持国家办学和厂矿企业、社队办学的"两条腿走路"方针;第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教师"制度。教育体制分权降低了就学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奇迹"。使用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省级层面静态面板、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均证实,测量教育体制分权的普通学校专任教师数是推动在校学生数量增长的核心因素,学校数量增长许多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指标噪音较大。最后,本文还利用研究结论反思了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从历史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客观评价中国实行了28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意义与成就,发现:计划经济时期完成了中国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形成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积累大量实物经济和生产力,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吉东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因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应如何结合,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实际操作的难点和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为此,下面仅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度”的问题论述如下。一、“度”的内含“度”在哲学上是指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这里的“保持”意味着事物的稳定、协调、“数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翟业亿  
(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而产生的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的经济管理制度。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认识,按照这一矛盾发展的趋向,对未来社会经济运转的图景作了科学的阐述,在《资本论》中多次谈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一个自觉的、有汁划的联合体”。“这个自由联合体,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锋  申艳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会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为新中国成立后会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财粮会计制度、机关事务会计制度、公营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背景和会计核算方法入手,分析太行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会计制度建设,总结了该历史时期会计工作的贡献以及对现在会计工作的启示,填补了我国会计史学界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会计制度研究的空白,为新时代会计工作开展与制度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李达昌王映松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主要特征(一)预算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特性表现为高度的集中统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权限都集中在中央。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鹏  许亦平  林桂军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单一银行体制与高度集中的货币信贷管理制度,这是整个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环境。单一银行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综合信贷计划直接控制现金发行量和贷款总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实现"保证币值稳定,使流通中的货币与商品量相适应"的货币政策目标。1952—1957年间,中国人民银行以现金发行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直接调控,对货币政策变量能够有效控制。1958年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破坏了与单一银行体制相对应的制度安排,导致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总量失控,结果引发严重通胀。1966—1978年间,银行组织机构虽然遭到破坏,但中央仍掌握对信贷的控制权,货币供给没有失控,这...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星  纪欣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构了单位制,为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公私关系取代劳资关系、产业工人国家雇佣以及单位福利主义是其中影响技能形成的核心要素。这段时期,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始终在技工养成与新社会力量塑造之间摇摆,其演变围绕着两个核心逻辑主线展开:一是国家卷入的统与放;二是技能形成与改造人并行。在思想改造与“学用一致”的目标导向驱动下,产生了诸多政策行动。由“用工配额制”衍生出来的“招生即招工政策”激励了国有企业兴办技校、参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动机,这对中国国有企业工业能力的积累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中国产业体系的制度结构研究课题组  
由于史料与数据缺失以及学术传统等原因,经济学界对计划经济的具体运行机制及其效率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在制度变迁理论的框架上,利用最新的历史资料,对建国初期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1949-1957年)进行经济史层面的归纳,通过分析经济史料中的事件细节,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研究相关数据,试图揭示出这次基本经济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制度绩效。研究结果发现:计划经济的建立,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产业体系失衡、价格机制缺失、供求关系紊乱、企业缺乏竞争等问题,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经济效率受到了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