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7)
- 2023(10269)
- 2022(8586)
- 2021(7856)
- 2020(6838)
- 2019(15043)
- 2018(15215)
- 2017(30353)
- 2016(16338)
- 2015(18410)
- 2014(18640)
- 2013(18711)
- 2012(17333)
- 2011(15363)
- 2010(16044)
- 2009(15973)
- 2008(16213)
- 2007(15020)
- 2006(13880)
- 2005(13300)
- 学科
- 业(81422)
- 企(74113)
- 企业(74113)
- 济(73993)
- 经济(73846)
- 管理(70448)
- 财(29827)
- 方法(29058)
- 业经(27320)
- 农(26336)
- 制(23237)
- 务(21121)
- 财务(21087)
- 财务管理(21055)
- 数学(21029)
- 数学方法(20821)
- 中国(20392)
- 企业财务(19921)
- 农业(18177)
- 体(16791)
- 技术(16788)
- 策(15244)
- 划(14646)
- 银(14370)
- 银行(14363)
- 体制(14330)
- 贸(14135)
- 贸易(14126)
- 和(14076)
- 易(13784)
- 机构
- 学院(249494)
- 大学(245337)
- 济(111224)
- 经济(109036)
- 管理(100351)
- 理学(84227)
- 理学院(83481)
- 管理学(82605)
- 管理学院(82132)
- 研究(77789)
- 中国(66191)
- 财(59923)
- 京(51584)
- 财经(45624)
- 经(40992)
- 科学(40620)
- 江(40231)
- 所(38604)
- 农(36200)
- 中心(35927)
- 经济学(33677)
- 北京(33318)
- 财经大学(33312)
- 研究所(33298)
- 州(31637)
- 经济学院(30370)
- 业大(30042)
- 商学(29301)
- 商学院(29056)
- 范(28312)
- 基金
- 项目(143830)
- 科学(115313)
- 研究(112682)
- 基金(105476)
- 家(88064)
- 国家(87194)
- 科学基金(76837)
- 社会(73972)
- 社会科(70113)
- 社会科学(70096)
- 省(55914)
- 基金项目(54993)
- 教育(50623)
- 自然(46326)
- 编号(45851)
- 划(45253)
- 自然科(45234)
- 自然科学(45223)
- 自然科学基金(44484)
- 资助(42940)
- 成果(38825)
- 制(34541)
- 业(33496)
- 部(33260)
- 创(33095)
- 课题(31561)
- 重点(31461)
- 发(30909)
- 性(30531)
- 国家社会(30227)
- 期刊
- 济(137841)
- 经济(137841)
- 研究(83170)
- 财(50938)
- 中国(50257)
- 管理(44476)
- 农(36178)
- 融(30855)
- 金融(30855)
- 科学(28801)
- 学报(27299)
- 业经(24508)
- 农业(24211)
- 财经(24050)
- 教育(23012)
- 大学(22957)
- 技术(22809)
- 学学(21520)
- 经济研究(20837)
- 经(20713)
- 问题(18706)
- 贸(15734)
- 技术经济(14742)
- 财会(13887)
- 国际(13847)
- 业(13820)
- 现代(13557)
- 商业(13036)
- 世界(12980)
- 会计(12767)
共检索到400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金兴健
近20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果按照产量标准,我国很有可能取代老牌制造业强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是目前制约我国制造业实现质变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因此若要我国在产量和技术两方面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必须推动国内企业发展技术,力争取得技术上的垄断优势。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 产量标准 技术标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对产品质量毫不妥协、不认同"价廉物美"、处处顺应人的需要,塑造了德国产品的良好形象,也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毋庸置疑,"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是一块金字招牌,不仅意味着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还承载着一丝不苟的精神、诚信的态度和民族的骄傲。然而,成就"德国制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漫长的积淀,甚至还走过
关键词:
德国制造 工厂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金兴健
近20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果按照产量标准,我国在若干年后可能跻身制造业强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是目前制约我国制造业实现质变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因此中国若要在产量和技术两方面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必须推动国内企业发展技术,力争取得技术上的垄断优势。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 产量标准 技术标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罗纳德·麦金农
一、中美的角色转换1.中国的变化我先介绍两次来中国的情况对比。1992年,我初次到中国。当时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在80年代、90年代都维持了高速增长,但当时中国金融体系的处境并不妙:银行存在严重的坏账,国有企业普遍亏损,政府收入占GDP比重也在不断下降。总体而言,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差,政府依靠银行给国有企业进行贷款,大量的不良贷款因此产生,当时的情况是比较棘手的。但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震华
在当今世界贸易中,服装贸易已占有重要比例。世界服装的进出口量每年正以9%以上的幅度持续增长,贸易进出口额90年代初就已突破上千亿美元,仅上海地区1994年的生产能力已达5亿多件,外贸出口18亿美元,占上海出口总量的19.7%。应该承认,服装贸易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而且正有作为支柱产业兴起的势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文鹏 黄艳艳
在中国入世的背景下,伴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自己的制造业基地转移到祖国大陆。从目前的状况看,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有利条件。但中国的差距和劣势也是明显的,突出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技术性后发劣势和制度性后发劣势。如果不能够克服这些后发劣势,中国也就无法建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泓
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一般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包括5个关键环节,即:(1)对当地市场的必要保护;(2)对当地市场的培育;(3)后发优势的作用及其利用;(4)市场机制的作用;(5)对市场机制的引导。另外,大国条件以及技术可获得性和技术差距等因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条件的满足和实施是在当地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归结出历史上存在的促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造业中心建设的3种典型模式,并分析了传统的大国模式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依附发展模式的实施条件以及局限性,指出在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建设,从而促使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丹鹤 彭博 黄海思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从投资、有效劳动投入量及生产率这三方面剖析了低碳技术与IT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机制,分析了在保持当前技术发展速度的前提下,低碳技术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技术 IT技术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江 佟国顺
20 0 2年 8月 30日至 9月 5日 ,沈阳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这次大会共签约利用外资项目 1 2 6项 ,总投资额 2 7 4 4亿美元 ,其中外资额 2 4 78亿美元。这表明 ,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正加速与国际接轨。当越来越多的产品打上“中国制造”的字样走向全球时 ,有人惊呼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今天的“中国制造”不仅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同时也赢得世界的尊重。本文便是我们参考沈阳制博会相关报道而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巍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是我国大陆最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上海在历史上曾在远东乃至亚洲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加速发展对外贸易,“以贸兴市”是上海各层决策人和专家学者们的一贯主张。而在浦东新区外高桥设立保税区便是这一政策的重要体现。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办法》的规定,外高桥保税区的功能主要是“发展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港口、仓储、出口加工以及金融服务等业条”。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国外一些评论认为 ,以加入 WTO为契机 ,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工厂。本文回答了什么是世界工厂。文章认为 ,中国的制造业领域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 ,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因此 ,目前中国还不是世界的工厂。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 ,必须保持比较优势 ,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要在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 ,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增强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世界的工厂 中国制造业 WTO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豆建民 刘叶
以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当城市规模小于23.004万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当城市规模处于23.004万和199.996万之间时,两个产业间的互补效应逐渐显现,城市经济也从协同集聚中获得好处;当城市规模大于199.996万时,受资源、环境等条件限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显示出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扬
为了研究制造业企业中流通投入占生产—流通总投入的比例,文章提出了职能成本结构的概念,将制造业企业视为生产和流通的结合体,分析其如何综合权衡生产职能和流通职能的执行,并从生产层面、流通层面和市场层面构建目标职能成本结构决定模型,从融资能力、资本周转和变现能力构建调整速度影响模型。随后,文章选取2003-2014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系统GMM估计和纠偏LSDV估计方法,对文章在理论部分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在两种方法下,目标职能成本结构调整到一半所需的平均时间大约为2.87年或3.04年;公司规模、资本结构、销售依存度和存货周转率等因素与目标职能成本结构显著负相关,库存率与目标职能成本结构显著正相关;更强的变现能力会显著加快职能成本结构调整速度,但当总资产周转速度减慢,融资能力不强时,企业也会倾向于加速调整职能成本结构。
关键词:
职能成本结构 调整速度 动态面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