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6)
- 2023(9527)
- 2022(8148)
- 2021(7753)
- 2020(6399)
- 2019(14595)
- 2018(14950)
- 2017(27786)
- 2016(15013)
- 2015(17137)
- 2014(17232)
- 2013(16781)
- 2012(15890)
- 2011(14297)
- 2010(14568)
- 2009(13652)
- 2008(13257)
- 2007(12093)
- 2006(10967)
- 2005(9795)
- 学科
- 济(54296)
- 经济(54235)
- 管理(45756)
- 业(43665)
- 企(35094)
- 企业(35094)
- 中国(21070)
- 方法(19160)
- 农(18450)
- 技术(18395)
- 数学(16092)
- 数学方法(15950)
- 地方(15573)
- 制(15044)
- 财(13883)
- 业经(13156)
- 技术管理(12314)
- 学(12194)
- 农业(11918)
- 银(11864)
- 银行(11844)
- 行(11446)
- 体(10790)
- 融(10347)
- 金融(10339)
- 理论(10014)
- 贸(9691)
- 贸易(9678)
- 和(9419)
- 易(9339)
- 机构
- 学院(211361)
- 大学(208978)
- 济(80687)
- 管理(79626)
- 经济(78642)
- 研究(72215)
- 理学(67118)
- 理学院(66271)
- 管理学(65287)
- 管理学院(64853)
- 中国(56242)
- 京(46221)
- 科学(45106)
- 财(40878)
- 江(39381)
- 所(36304)
- 农(34037)
- 中心(33531)
- 研究所(32665)
- 财经(30997)
- 业大(29999)
- 范(29959)
- 师范(29642)
- 北京(28474)
- 州(28209)
- 经(27629)
- 院(26820)
- 农业(26504)
- 技术(25370)
- 省(23695)
- 基金
- 项目(135200)
- 科学(106216)
- 研究(104815)
- 基金(93172)
- 家(80338)
- 国家(79567)
- 科学基金(67670)
- 社会(63907)
- 社会科(60265)
- 社会科学(60253)
- 省(57531)
- 基金项目(50439)
- 教育(47982)
- 划(46809)
- 编号(44714)
- 自然(41704)
- 自然科(40636)
- 自然科学(40619)
- 自然科学基金(39885)
- 成果(37673)
- 资助(35819)
- 创(33614)
- 课题(32409)
- 发(30683)
- 创新(30450)
- 重点(30328)
- 部(28954)
- 项目编号(26839)
- 年(26305)
- 性(25724)
共检索到336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东明 张莹
目前我国水利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网络功能不完备,科技资源共享机制还未形成,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相对落后。因此,作为水利部门应充分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优化科技创新活动投融资体系,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本文以长江科学院为例就构建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做一论述,以资借鉴。
关键词:
水利 科技创新 构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东明
客观、科学、有效、定量地评价水利科技创新的绩效,对于水利领域各主体在同行业竞争中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科技创新实力,采取适当的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系统优化、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水利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有利于我国水利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
水利 科技创新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玥晗 王小鹤 武明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和关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及“三农”工作等重要论述指示精神,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新业态的新型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辽宁省农科院积极探索“1+2+X”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模式,开创覆盖全省的农业开放协同创新服务新局面,为辽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开放协同 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树全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应包括五个子系统:即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与应用系统。当前我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重大与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符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在创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立良好环境、加强协调。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 创新理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晓玉,林国红,林钢,周昊颖,孟红娅,刘俊彦
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医院面临着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医院的筹资机制和经费补偿渠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医院改革的实践,强烈地呼唤着创建与新的形势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方法体系。院科两级核算是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开展服务量单位绩效评价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是医院经济管理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斌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过程,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科技创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既承担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的历史重任,又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对新形势,惟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经济发展 问题与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睿 苟茂海
科学构建农业科技人才业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对加快培养造就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推动提升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实践出发,根据农业科技人才所从事的不同科技活动特点及岗位性质,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以差异化分类评价为依托,提出基于科技业绩分类分级及服务一线贡献,构建“菜单式”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数字化评价系统建设作为数据支撑和平台保障,全方位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维度,以期从实践层面为丰富和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研究及科学运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淑林 魏勤芳 刘冬梅 庞晓鹏 齐顾波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得到了较大发展,农业科研成果显著增多,并且更加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成果应用更加广泛。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刊特组织了一期专家笔谈,以期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文堂 华玉武 高建伟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高等院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承担着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与成果转化等重要功能。在当前党和国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农业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农业院校,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积极构建符合地域发展需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关键词:
地方农业院校 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瑞晶 李媛媛 金浩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我国次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主体结构、合作过程和体系演化的复杂性,并分别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探索科技金融对接途径。设计多主体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主体间合作的收益分配、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机制,并提出有助于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演化的政策建议,以实现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推进次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生
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成功实施的保障和手段。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除了具备一般技术创新的特征外,还与一般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不同。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了技术创新主体、客体、技术创新实施的各种组织和制度安排。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循环经济框架下技术创新的特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形成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和体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体系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蔡世忠 薛喜梅
阐释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需求主体、农业科研管理、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六个方面的综合体系。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等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构筑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新型农业 建设对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翠萍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的配置能力和效率(知识配置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的主要指标。国家创新体系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应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为补充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参考文献7。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登峰 王丽萍
在回顾美国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过程和评述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应该包含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环境及服务体系四个部分,并认为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体系结构,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同时认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及完备程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创新体系 新能源汽车 汽车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