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0)
2023(7171)
2022(6099)
2021(5651)
2020(4452)
2019(10345)
2018(10217)
2017(19878)
2016(10856)
2015(12475)
2014(12684)
2013(12738)
2012(12694)
2011(11845)
2010(12325)
2009(11574)
2008(11532)
2007(10619)
2006(9900)
2005(9465)
作者
(33149)
(27153)
(27010)
(25739)
(17224)
(12718)
(12494)
(10568)
(10326)
(9983)
(9223)
(8979)
(8823)
(8756)
(8392)
(8353)
(7994)
(7994)
(7925)
(7897)
(7230)
(6814)
(6641)
(6410)
(6235)
(6192)
(6168)
(6146)
(5563)
(5363)
学科
(51940)
经济(51887)
(27017)
管理(26607)
中国(21090)
(17974)
企业(17974)
地方(17257)
(16745)
方法(15039)
数学(13032)
数学方法(12896)
业经(12051)
(11779)
银行(11769)
(11513)
农业(11429)
(11381)
(10771)
金融(10771)
(10425)
(10301)
(10257)
贸易(10243)
地方经济(9907)
(9884)
(8512)
环境(8253)
技术(7668)
发展(7624)
机构
学院(165264)
大学(163575)
(69877)
经济(68244)
研究(61758)
管理(56642)
中国(48290)
理学(46181)
理学院(45572)
管理学(44936)
管理学院(44605)
(36810)
(35908)
科学(34934)
(32147)
研究所(28230)
(27261)
中心(27123)
财经(26776)
(25956)
师范(25753)
(25457)
北京(24859)
(23948)
(22595)
(21740)
经济学(21415)
师范大学(20555)
业大(20058)
农业(19505)
基金
项目(92498)
研究(74582)
科学(71165)
基金(62036)
(52536)
国家(51986)
社会(45210)
科学基金(42911)
社会科(42862)
社会科学(42855)
(37400)
教育(34963)
编号(32748)
基金项目(31969)
(31152)
成果(28944)
(26641)
资助(25701)
课题(24388)
自然(23774)
自然科(23097)
自然科学(23091)
自然科学基金(22637)
发展(22037)
(21636)
重点(21224)
(20586)
(20268)
(19135)
项目编号(19099)
期刊
(90701)
经济(90701)
研究(61175)
中国(40656)
教育(28632)
(25572)
(25360)
管理(22893)
(22021)
金融(22021)
学报(21115)
科学(20069)
农业(17455)
大学(16581)
业经(16521)
技术(16027)
学学(14859)
经济研究(14695)
财经(13564)
问题(12642)
(11673)
(10552)
图书(9725)
国际(9276)
商业(9087)
理论(8852)
(8724)
论坛(8724)
(8491)
技术经济(8199)
共检索到281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郭洪瑞  
对"学什么"与"学会什么"的规范,即内容为纲与质量驱动是课程标准发展的两种不同取向。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学科课程标准的发展可分为过渡期(2001—2014年)和初创期(2014年至今)两个阶段。过渡期的学科课程标准本质上是内容标准,实现了从教学大纲时代到内容标准时代的过渡。初创期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实现了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的有效统整。学科课程标准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未来应注重提高学科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明确内容标准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表述;进一步优化学业质量标准,厘清学业质量与考试命题的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孟令红  
本研究针对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1958年至2008年的六次修订,将从目标、内容、课时以及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希望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及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庆芳  程可拉  
美国高中新课程标准运动是“基础振兴”阶段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标准运动过程中,从美国各学科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基准的出台到州一级课程指导框架的开发,再到基于这些课程基准和标准在各州各学区课堂层面的实施,这表明美国高中课程进入了规范化和高期望的新时代。它必将丰富课程发展的思想和内涵,尽管目前对这场运动的实效性进行评价尚早,但运动本身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庆芳  程可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课程标准运动进入到全盛时期,全国性的各学科标准相继出台。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最佳的课堂实践风起云涌。本文对最佳实践课堂的6种结构进行简单评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辉  
本文从文化背景进一步揭示数学课程情感目标的内涵,提出数学课程情感目标应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课堂学习情感和关注数学精神这三个维度上进行,以期数学教育更好地完成教育是为社会和人的持续发展这一任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晶  
由陈玉丹撰写的《音乐教学论》一书,对我国高校音乐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音乐教材不仅为高校音乐教师提供了音乐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资料,也为音乐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提供了指导,为实施音乐新课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敏   高嘉佳   周鹏   邬佳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发展经历了以“专业知识”为导向的教学大纲阶段、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标准阶段、以“一体化”为导向的课程标准阶段、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阶段,已经成为指导教学与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形式、实施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明确途径。在深入剖析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内容体系基础上,从更新教育理念、设计单元项目、制定考核标准、统筹把握内容等方面提出其建设路径,并从分类分层建设、国际化发展、职业发展功能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等方面提出未来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发展路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胡惠闵  
随着教育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正在发生着更深入的、整体性的变革,教师教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与调整再次成为变革的核心,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改革的当务之急。文章从建立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目标、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形成以实践为取向的开放性的课程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论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继勤  辜川毅  
本文指出了能力本位课程标准开发应考虑的若干问题,并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流程为例加以说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兰  
论文针对中小学写作教学实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评价的论述,阐释了 笔者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并就广大教师如何开展写作教学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康宁  
在社会学视野中 ,课程标准并不只是关于学校所应传授给学生的教育知识之标准的一个“专业性文本” ,而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性文本”。课程标准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客观地”根据对学生、社会及学科的研究结果来编订的“技术过程” ,而是以政府决策层的价值取向为依据、有选择地利用有关学生、社会及学科的研究成果去编订的“社会过程”。课程标准编订工作的启动是政府决策层的价值需求发生变化及其权力运作的结果 ,课程标准成形的过程也充满着价值的碰撞与权力的较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敏  Murray Print  
现代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参与能力的下一代合格公民。当前,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主要有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价值观学习三种学习模式,侧重关心民主法则及其实现过程、公民的价值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十大议题。通过分析品德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和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课程的政策文本,可知公民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虽然在有些方面还需要平衡和衔接,但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已形成立体的课程依存与支撑结构。这种在正式课程间建立关联是我国实践公民教育的一次课程创新,它顺应了现代公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群  王荣珍  
2022年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在学生能力培养路径层面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跨学科学习在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同样被关注和规划。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在核心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框架上都有差异,中国课程标准从课时安排、学习方式、实践范例的角度规划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国课程标准更多地在科学类学习中通过跨学科的核心概念支撑跨学科学习,并通过STEM课程加以落实。两相比较,中国可结合课程体系特点分领域围绕共同主题或核心概念开展跨学科学习,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和评价策略,同时发挥教科研体制优势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规划。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傅伟  邓光  孙丽娟  
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课程标准,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流方法和手段。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应遵循层次性与职业性的基本原则和普适性、发展性、包容性、系统性与社会性的具体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