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238)
2022(2128)
2021(2210)
2020(1929)
2019(4421)
2018(4551)
2017(9709)
2016(5230)
2015(6203)
2014(6247)
2013(6450)
2012(6354)
2011(6049)
2010(6192)
2009(6134)
2008(6213)
2007(5606)
2006(5391)
2005(5023)
2004(4359)
作者
(16483)
(13454)
(13251)
(12890)
(8455)
(6341)
(6133)
(5203)
(4983)
(4951)
(4438)
(4312)
(4278)
(4277)
(4216)
(4029)
(3963)
(3937)
(3904)
(3867)
(3554)
(3321)
(3265)
(3158)
(3082)
(3038)
(3000)
(2926)
(2696)
(2621)
学科
(22423)
经济(22388)
(12510)
管理(12398)
中国(11928)
方法(9845)
数学(9085)
数学方法(9040)
(7869)
企业(7869)
(7607)
(7261)
(5962)
银行(5959)
(5819)
(5798)
(5691)
贸易(5684)
(5572)
人口(4939)
农业(4600)
(4541)
金融(4541)
(4282)
(4184)
(4160)
(3982)
制度(3981)
税收(3933)
(3906)
机构
大学(87638)
学院(85343)
(38243)
经济(37405)
研究(31356)
管理(29338)
中国(25118)
理学(24359)
理学院(24057)
管理学(23670)
管理学院(23501)
(20882)
(19573)
科学(16871)
(16840)
财经(16156)
研究所(14800)
(14465)
北京(13344)
中心(13028)
(12666)
经济学(12634)
(12091)
师范(12029)
财经大学(11856)
(11553)
经济学院(11535)
(10605)
(10462)
师范大学(9726)
基金
项目(45406)
研究(35015)
科学(34967)
基金(32687)
(27822)
国家(27595)
社会(22391)
科学基金(22214)
社会科(21083)
社会科学(21079)
基金项目(16768)
教育(15995)
(15921)
编号(15013)
(14222)
资助(14042)
成果(13870)
自然(12747)
自然科(12371)
自然科学(12367)
自然科学基金(12137)
(11138)
课题(10426)
重点(10141)
(10092)
(9707)
教育部(9505)
社科(9209)
国家社会(9072)
人文(9020)
期刊
(46012)
经济(46012)
研究(33398)
中国(15903)
(13996)
科学(11458)
学报(11348)
管理(11057)
(11008)
金融(11008)
(10732)
大学(8938)
教育(8648)
财经(8533)
学学(8136)
经济研究(7940)
业经(7509)
(7338)
问题(7324)
农业(7082)
(6563)
技术(6087)
理论(5451)
国际(5395)
商业(5021)
实践(4860)
(4860)
统计(4509)
现代(4446)
经济问题(4223)
共检索到138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范勇  
人口变动和迁移是当今世界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各国不仅密切注意现在的人口变动,而且重视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动趋势。我国对人口变动迁移的现状,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也都同样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足的是,缺少了对我国人口分布变迁的历史状况的研究。从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动迁移的原因,这对于我国人口分布变动现状的研究,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筱  
秦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对秦汉人口问题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秦汉社会特有的本质,审视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线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秦汉人口分布与迁徙作一初步讨论。 一 中国自西汉始,才有具体户口统计数字。《汉书·地理志》载:“迄至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这是第一次史籍明载的全国户口统计数字。秦统一以前全国户口统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亚玲  
作者在收集考古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铜矿、锡矿分布及其变迁状况 ,指出历代铜矿生产的地理分布以南方为主。唐代以前北方虽然出现过大型铜矿 ,但宋代以后随着南方铜矿的进一步开发和随之而来的矿业经济崛起 ,南方铜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直至今天。历代锡矿的地理分布 ,则以南方占压倒优势 ,无论是青铜时代 ,还是汉唐盛世 ,抑或宋元明清 ,直到今天均产在南方、尤其以西南地区为盛。从而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也应该包括铜矿矿业经济的变迁内容在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胜生  陈丹阳  张涛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的变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区域尺度上,人口分布由东向西梯度递减,且梯度差异不断扩大;地市尺度上,武汉市始终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神农架、恩施、十堰、宜昌始终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县级尺度上,人口两极分化明显;省域尺度上,人口密度高值区长期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以东,并不断向东迁移;(2)湖北省人口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是奠定湖北人口分布格局的决定因子;社会经济发展对湖北人口分布在自然基础上进行再塑造;区域发展战略对湖北人口分布的变迁起着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祝卓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发展,必须有计划地合理地分布人口。我国是一个地广人众,各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要一般地号召控制人口,而且要在研究人口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贯彻人口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促进全国所有地区国民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开队  卢东  
文章通过对《徽州文献综录》中王氏文献的系统考察,发现王氏文献的分布不均衡。从时间看集中于明清,从空间看集中于婺源、歙县,从内容看集中于文学、经学及族谱领域。这种分布状态与王氏宗族在历史时期徽州的发展实际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社会是否稳定,刻书、印刷等文化产业发达与否,徽州文化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也对文献的流传、分布有重要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人口分布问题是近几年来人口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着人口分布的定义、影响因素、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未来人口分布的预测等重要课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现将主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哲  姜丹  郝艳君  
高等学校大学生组织是由大学生组成、以实现大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校组织,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现状,特别是政治形势密切联系,经历了早期形成、发展和新型发展阶段的历史变迁。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受社会背景和大学发展阶段影响,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组织发挥着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改善大学秩序、推动大学生工作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等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德挺  袁尚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口的比值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2)从人口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构看,全国人口分布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2000年以后空间差异扩大的趋势得以遏制;"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集聚模式保持稳定,但人口分布格局逐步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3)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扩张方向看,全国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胡焕庸线"以东,改革开放以后大体保持朝西南方向小幅移动的态势,基于全国地理质心点计算的各方位人口扩张强度的高值呈现先东北、后东南的变动趋势。(4)从人口时空扩张的协调状况看,全国经济—人口协调性总体向好,但协调型城市占比有所减少。从"胡焕庸线"两侧来看,东侧协调型城市的占比较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伟兵,黎沛虹  
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人口与水灾变化的分析,认为它们之间呈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向。这即是:二者都是以宋为分界线的。宋前,二者都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且变化幅度不大,而长江流域的人口水灾都很少。宋后,二者同时扩展至长江流域,并且,与前一时期相比,情况大为不同。就流域整体而论,水灾与人口都急剧增加;就不同区域而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灾则不管人口密度的如何,呈现出一直增长趋势;而在长江流域地区,水灾随人口密度的增减而频发或有所缓和。此外,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论,则无论流域间还是流域内的各区域,水灾都是随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而不断蔓延扩展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云健  吴笑涵  
以江苏历史文献记录的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历史时期江苏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差异性特征,探讨影响洪涝灾害时空差异性的原因。时间尺度上,历史时期江苏地区洪涝灾害明清时期多发,集中于夏秋季节,其影响因素有长时间异常降水、风暴潮以及厄尔尼诺事件等。空间尺度上,洪涝灾害多发生于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及沿江地区。唐宋时期,太湖平原、沿江地区是江苏省洪涝灾害最为集中的地区,明代以降苏北平原洪涝灾害更为集中,原因应该是宋代太湖平原人口激增,涸湖造田破坏了太湖东泄水道,明清后泄洪能力得到提升,长江口的演变则使得沿江地区潮灾逐渐减少,而里下河平原因为黄河夺淮入海,导致泥沙沉降,水流不畅,成为洪涝走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叶青  许建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田成诗  柴思露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对我国地区间收入趋同的影响。修正后的β-趋同分析结果显示,1978-2010年,我国地区间总收入和人均收入都表现为趋同模式,但人均收入的趋同速度比总收入趋同速度大约快16%。为了考察这一趋同速度上的差异,我们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考察了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对地区人均收入趋同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人均收入趋同与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有显著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晓君  郑健松  李小建  朱纪广  刘严松  陈慕华  
全面二孩的实施,不但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并且将对我国未来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产生深刻影响。文章运用队列要素算法对全面二孩放开后我国总人口及省际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基于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的角度研究了全面二孩背景下我国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结果表明:全面二孩的放开能够有效延缓我国总人口的缩减趋势,全面二孩实施前后我国区域人口空间密度都保持了东部最高、中部次、东北再次、西部最低的特征;全面二孩的放开将提高胡焕庸线东南半壁的人口密度,深化我国人口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格局;根据省际人口变化强度,将我国划分为人口高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春山,罗彦,朱红  
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 2 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得出 :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 1 0年变缓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 ,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 ,中心城区总体上人口减少 ;广州人口分布趋向规则化 ,均衡化 ,人口密度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变化 ,同时郊区化现象比较明显等。并对广州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随城市规模和时空间变化特点进行了模型归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