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1)
- 2023(11886)
- 2022(9877)
- 2021(9079)
- 2020(7909)
- 2019(17424)
- 2018(17599)
- 2017(34554)
- 2016(18844)
- 2015(21233)
- 2014(21293)
- 2013(21358)
- 2012(19608)
- 2011(17631)
- 2010(18135)
- 2009(17717)
- 2008(18023)
- 2007(16703)
- 2006(15277)
- 2005(13983)
- 学科
- 业(93015)
- 济(80652)
- 经济(80504)
- 企(75386)
- 企业(75386)
- 管理(72663)
- 农(46385)
- 方法(32847)
- 财(30745)
- 农业(30599)
- 业经(30428)
- 数学(24847)
- 数学方法(24671)
- 制(24614)
- 中国(22458)
- 务(21569)
- 财务(21547)
- 财务管理(21517)
- 企业财务(20417)
- 体(18058)
- 技术(17433)
- 策(16787)
- 贸(15232)
- 贸易(15223)
- 划(15180)
- 易(14903)
- 银(14712)
- 银行(14701)
- 体制(14586)
- 和(14420)
- 机构
- 学院(282830)
- 大学(274656)
- 济(123102)
- 经济(120753)
- 管理(114799)
- 理学(97774)
- 理学院(96957)
- 管理学(95821)
- 管理学院(95336)
- 研究(86999)
- 中国(73448)
- 财(62743)
- 京(56653)
- 农(56393)
- 财经(48291)
- 科学(48018)
- 江(45193)
- 经(43478)
- 所(43174)
- 农业(42727)
- 业大(41920)
- 中心(41336)
- 研究所(37821)
- 经济学(36296)
- 北京(35414)
- 州(35290)
- 财经大学(34961)
- 经济管理(32945)
- 经济学院(32822)
- 商学(31842)
- 基金
- 项目(173440)
- 科学(138369)
- 研究(133482)
- 基金(126675)
- 家(107360)
- 国家(106242)
- 科学基金(93003)
- 社会(87466)
- 社会科(82602)
- 社会科学(82581)
- 省(69188)
- 基金项目(67465)
- 教育(59522)
- 自然(56926)
- 编号(56120)
- 划(55730)
- 自然科(55547)
- 自然科学(55533)
- 自然科学基金(54610)
- 资助(50212)
- 成果(45298)
- 制(39779)
- 部(39650)
- 业(38970)
- 创(38891)
- 重点(37955)
- 发(37618)
- 课题(37098)
- 国家社会(35892)
- 创新(35561)
- 期刊
- 济(150130)
- 经济(150130)
- 研究(84769)
- 农(59176)
- 中国(57848)
- 财(52135)
- 管理(45275)
- 农业(39257)
- 科学(36776)
- 学报(36375)
- 融(33202)
- 金融(33202)
- 业经(31073)
- 大学(29849)
- 学学(28651)
- 技术(25249)
- 财经(24655)
- 教育(23509)
- 经济研究(21396)
- 经(21148)
- 问题(20858)
- 业(20162)
- 技术经济(16056)
- 农村(15263)
- 村(15263)
- 世界(14804)
- 贸(14745)
- 商业(14649)
- 农业经济(14504)
- 财会(14342)
共检索到438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戈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地位与其供给紧张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据了我国用水总量的绝对多数。优化农业用水配置,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我国水资源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农业水权转让制度作为配置农业用水的有效方式必须得到重视。该文对我国农业水权转让制度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梳理,通过文献整理及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我国农业水权转让存在困境,如农业水权转让存在着权利主体虚置、现有水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农业水权转让规则欠缺及农业水权配置市场参与不够等不利因素。针对我国农业水权转让制度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业水权转让制度中应明确农业水权权利主体,建立科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海林 赵敏 郑垂勇
通过对我国农业用水现状的经济学分析和国外水权制度安排的研究,指出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引进水市场机制的过程中,更应重点关注农业水权制度的改革和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同时在借鉴国外水权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水权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农业水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蒲实
本文从我国的水权制度变迁出发,分析了我国现有水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产权经济学和水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可交易水权制度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给出了建立可交易水权制度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水权 可交易水权 制度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长利
各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模式可以归结为国有化模式、市场化模式、国有化与市场化相结合模式及互助合作保险模式。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需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和制度模式。未来的农业保险立法模式应该进行创新,确立起综合模式。提出了农业保险立法的目的与原则、农业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和经营主体、业务经营规则、财税支持措施、法律责任等主要框架内容。《农业法》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光伟
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农村合作金融也伴生很多风险。从合作金融机构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分析,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有: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监管人员水平普遍偏低,人事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突出,外部监管力量不足;需要从以下方面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框架:明确监管机构职责,划定监管权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强化外部法律监管,提高监管技术水平。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 监管 治理结构 法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布权
本文在界定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制度缺陷”,提出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以及科技制度创新,推动和促进具有我国西部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制度创新 西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漆玲琼
有关数据分析表明 ,目前我国农业税收制度未发挥其应有作用 ,并且导致了农村居民非税负担过重 ,非税负担不公平等问题。因此 ,必须加以改革 ,建立以流转税为主的农业税收体制。
关键词:
农业税 问题 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秋明
市场化经营和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不相适应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长期严重滞后的主要根源。新时期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重在制度创新 ,包括大力发展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社、组建国家农业保险公司、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启杰
本文以国内外农业推广改革的趋势为背景 ,提出了我国农业推广投资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政策建议。文章指出 ,以分权为核心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将是我国农业推广投资改革的基本方向 ,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应侧重于不同的推广项目。为完善投资制度与政策 ,应当适当增加政府农业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 ,完善项目经费的投入机制 ,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推广组织与投融资机制。
关键词:
农业推广 投资 制度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应彩虹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齐辉 吕先锫 许道俊 刘新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伟杰 李传健
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体系是在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WTO成员、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而建立的,旨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不断改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建立与新型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预算体制;借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建立一个综合统一、措施配套、职能完善的农业管理体制;按照WTO规则的要求,增加绿箱支持总量,改革绿箱支持结构;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的空间,调整"黄箱"政策支出方向。
关键词:
农业 国内支持政策 WTO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庸 辛国昌 刘玉春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现行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农业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提出要对水权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关键词:
节水农业 水权管理 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宗胜 何威
国内现有立法及研究鲜少详尽关注信息可携带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使得该权利在实践中难以行使。信用信息相较于一般信息,更关乎主体的人格权及财产权,因此探索信用信息可携带权的制度构建十分必要。通过对各法域的立法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实所需可知:非自然人作为信用信息的重要主体,且拥有独立人格,理应享有信用信息可携带权。衍生信用信息应当被纳入客体范畴之列,为此可尝试构建一种有偿携带机制,以弥补信息处理者的开发成本。还应赋予信息主体对公共信用信息可携带权,以促进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就行权条件,应统一信用信息携转的格式,不得妨害公共利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侵犯信息处理者的商业秘密,不影响删除权、撤回同意权的行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组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