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1)
2023(8213)
2022(6238)
2021(5739)
2020(4695)
2019(10336)
2018(10633)
2017(20866)
2016(11831)
2015(13544)
2014(13900)
2013(13300)
2012(12341)
2011(10979)
2010(11273)
2009(10820)
2008(10978)
2007(10143)
2006(9332)
2005(8961)
作者
(34313)
(28294)
(28082)
(27303)
(18032)
(13227)
(12942)
(10923)
(10700)
(10273)
(9643)
(9347)
(9153)
(9090)
(8760)
(8757)
(8522)
(8281)
(8248)
(8092)
(7291)
(6985)
(6926)
(6492)
(6441)
(6422)
(6385)
(6301)
(5763)
(5582)
学科
(49060)
经济(49013)
管理(33638)
(32211)
(24612)
企业(24612)
中国(18714)
(17552)
方法(17513)
数学(15147)
数学方法(15017)
(14001)
(13211)
业经(12631)
(10800)
银行(10789)
农业(10564)
(10329)
(9495)
贸易(9487)
(9254)
(8992)
地方(8837)
(8797)
(8786)
金融(8784)
财务(8776)
财务管理(8750)
(8624)
企业财务(8314)
机构
学院(171506)
大学(169688)
(71146)
经济(69456)
管理(59831)
研究(59490)
理学(49801)
理学院(49270)
管理学(48452)
管理学院(48152)
中国(47684)
(37222)
(37134)
科学(34096)
(30735)
财经(28571)
(27962)
(27353)
研究所(27276)
中心(27092)
(25756)
北京(24292)
(23182)
业大(23034)
师范(22955)
经济学(22240)
(22067)
农业(21913)
(21296)
财经大学(21062)
基金
项目(101773)
研究(79024)
科学(78918)
基金(71048)
(61250)
国家(60676)
科学基金(50449)
社会(49216)
社会科(46430)
社会科学(46416)
(40273)
教育(36777)
基金项目(36702)
编号(34322)
(33796)
自然(29891)
成果(29407)
自然科(29141)
自然科学(29133)
资助(29017)
自然科学基金(28579)
课题(24505)
重点(23459)
(23318)
(22892)
(21282)
(20606)
项目编号(20419)
(20289)
(19989)
期刊
(85996)
经济(85996)
研究(56609)
中国(35243)
(28272)
(27055)
学报(25087)
管理(23650)
教育(22726)
科学(22477)
(20955)
金融(20955)
大学(19442)
农业(18452)
学学(18092)
业经(15236)
技术(14941)
财经(14547)
经济研究(14513)
(12542)
问题(12493)
理论(11171)
(10434)
实践(10147)
(10147)
(9006)
国际(8798)
商业(8687)
现代(8618)
价格(8480)
共检索到273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阮艺华  
目前我国教育供求不仅在总量上是短缺的 ,而且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均衡 ,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供给短缺与需求不足的情况并存。为此 ,当前政府对教育供求的宏观调控重点是采取措施扩大供给 ,同时 ,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别教育的具体情况 ,对需求予以一定的调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闵树琴  
试论我国蔬菜产销中的宏观调控问题闵树琴在我国,对蔬菜就象对粮棉油等农产品一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其生产供给和市场流通一直予以特别重视。可以说自1985年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以来的市场化进程,同时也就是对其实施和强化宏观调控的过程。政府早在1988年就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宏宇  丛林  
银行贷款的宏观调控,可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银行对贷款本身进行宏观调控,二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调控经济运行。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本文正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的。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总论,总括论述银行贷款的宏观调控。银行贷款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日益增强。贷款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昕  
作者认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调控手段一般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并重视发挥计划、财政、金融三个部门的作用。同时,通过加快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来提高我国的宏观调控效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德文  金昕  
一、“宏观政策微观化”的内容 70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常用的微观化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区别待的税收政策。根据不同的干预目标,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制订不同的税率,个别地调整征税范围。从征税的结果来看,有的税直接影响消费支出的变化,有的税目直接影响投资支出的变动。因此,当要促进经济增长时,应主要增加那些可以减少消费支出的税,以便提高储蓄率,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当要防止通货膨胀时,则应增加那些可以减少投资支出的税,以抑制过多的投资引起的过度需求。 二是区别对待的政府支出政策。政府在筹划支出时,应区别支出项目,斟酌后果,适时调整。当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时,政府支出应主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云龙  
试论金融宏观调控问题刘云龙一、整顿金融秩序后的形势剖析由于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明显过热和社会投资失控的重要源头,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金融秩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一,整顿金融秩序,有利于遏止通货膨胀。措施之一是管住了货币发行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本文概括了宏观调控新常态的九大特征:(1)突出供给思维,应对潜在增速下滑;(2)明确"上限"、"下限"和"底线",完善区间调控;(3)理解经济异质性与增长非均衡,重视结构性调控;(4)"牵手"战略规划与财政货币政策,拓宽宏观调控视野;(5)确立调控新指挥棒,重启地方竞争;(6)考量利益博弈,把握宏观调控政治经济学;(7)关注大国溢出效应,践行负责任宏观政策;(8)尊重"市场决定论",宏观调控不能包打天下;(9)推进"机制化"建设,构筑宏观调控基本遵循。必须指出,宏观调控新常态不是被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而是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抓手;要明确当前宏观调控中,有些是会随着迈向新常态而被修正或淘汰的,有些是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瑞涛  
本文从分析投资与经济,投资与融资的内在关系出发,说明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力及调控作用的局限性,强调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配合的重要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程永昌  
论我国税收宏观调控的若干问题□程永昌一、税收宏观调控的理论地位在我国税收理论界,税收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被研究和论述的。除历史上个别时期以外,税收的调控职能和作用都一直被强调、重视。人们普遍认为,税收可以调节一切经济活动,可以作为国家手中掌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京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事实上走了一条高利率、高通货膨胀的互动攀升无根飞起的过热经济之路。1996年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治理,才有利率的两次成功下调,在我国首次实现“软着陆”。低利率、低通胀将是“软着陆”以后的中国经济的长期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辉  
[摘 要]随着混合经济时代的到来,税收调控职能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在运用税收杠杆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管理缺位与越位管理依然存在,短期行为较为严重,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为缺少系统的税收调控目标。因此,应依据一定指导原则构建我国的税收宏观调控目标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郗永勤  
本文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实践,计划管理是全局性、战略性、政策性的间接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政府计划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祁祥  
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放权让利"为导向的。改革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改革思路在最初给企业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和将企业从行政附属物地位向自主经营的轨道推入的同时。也埋下了日后微观搞活与宏观失控之间矛盾的种子。一、外赋权力与宏观失控。以往,人们在总结我国改革中出现的"一放就乱、一乱就控、一控就死、一死又放"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时,大都集中在企业的自主权是大了还是小了、国家放权多了还是少了、政府管得宽了还是窄了等方面。然而,在我看来,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权力的"数量"方面,而在于其"质量"方面。确切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