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87)
2023(3007)
2022(2499)
2021(2417)
2020(1913)
2019(4286)
2018(4130)
2017(7895)
2016(4453)
2015(4743)
2014(4761)
2013(4548)
2012(4196)
2011(3867)
2010(3869)
2009(3388)
2008(3530)
2007(3146)
2006(2631)
2005(2527)
作者
(13314)
(11206)
(10942)
(10591)
(7050)
(5459)
(4981)
(4202)
(4180)
(4152)
(3827)
(3738)
(3685)
(3596)
(3573)
(3434)
(3367)
(3316)
(3209)
(3101)
(2817)
(2729)
(2674)
(2648)
(2571)
(2470)
(2421)
(2417)
(2327)
(2270)
学科
(15278)
经济(15256)
(12386)
管理(11560)
(10188)
企业(10188)
方法(7770)
数学(6706)
数学方法(6609)
(5142)
(4977)
教育(4258)
中国(4164)
(3840)
(3726)
(3585)
财务(3580)
财务管理(3573)
企业财务(3505)
(3466)
银行(3459)
(3308)
(3266)
金融(3266)
理论(3265)
技术(3146)
业经(3054)
思想(2690)
(2593)
政治(2554)
机构
大学(63626)
学院(62816)
(23528)
经济(22998)
研究(22002)
管理(21077)
理学(18321)
理学院(18060)
管理学(17631)
管理学院(17499)
中国(15711)
科学(14604)
(13151)
(12510)
(12433)
(11654)
研究所(10743)
财经(10177)
业大(10145)
农业(9907)
中心(9735)
(9611)
(9326)
(8858)
师范(8741)
北京(8072)
(7844)
经济学(7821)
财经大学(7804)
(7791)
基金
项目(42715)
科学(33449)
基金(31515)
研究(29223)
(28535)
国家(28300)
科学基金(23738)
社会(18837)
社会科(17824)
社会科学(17816)
(16428)
基金项目(16399)
自然(16021)
自然科(15700)
自然科学(15694)
自然科学基金(15443)
教育(14298)
(14220)
资助(13142)
编号(10746)
重点(10001)
(9818)
(9695)
成果(9255)
(8927)
(8532)
科研(8507)
创新(8380)
计划(8301)
教育部(8242)
期刊
(24462)
经济(24462)
研究(18865)
学报(13999)
中国(12804)
科学(11176)
(11109)
(10393)
大学(10367)
学学(9736)
教育(9399)
管理(8065)
农业(7331)
(6519)
金融(6519)
财经(5892)
(5027)
技术(4555)
经济研究(4279)
(3966)
(3952)
业大(3559)
业经(3422)
问题(3266)
科技(3087)
农业大学(2907)
(2650)
技术经济(2591)
统计(2588)
林业(2575)
共检索到92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卞振中  
教育改革的形势对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效果影响思想品德课的声誉。影响教学效果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师资水平问题.二是教学方法问题。 德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社会科学,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有较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的道德素养和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现仅就提高德育教学成效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娜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对中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方面,力图改变以往单纯重视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注重体现实践性和行为引导。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品德课注重实践性和对学生导行的需要,在缓解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远离社会现实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习惯传统知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宗王林  
《思想品德》教材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建构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选取层次不同的系列开放性情境作为学生活动的素材……这种富有新意的设计,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及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新观念、创意新教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让学生在活动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宏章  赵欣  王玉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秉公  刘英莲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殊“双主体结构”与教学规律●陈秉公刘英莲思想品德课改革是一个深刻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更新的过程,只有在对基本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认识上取得进展,改革才能获得成功。教学的主客体结构问题,是长期困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根本性理论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薛丽君  
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传统的道德学习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远离生活世界,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道德学习被抽象化、客体化。当代美国学者戴蒙与考贝指出:"道德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规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冰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门功课的效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四条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龚其涛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地跨过这一人生特殊而重要的时期,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和实施课堂教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飞  
新课程实施十年了,西南边疆的新课程实施进展到底怎样?对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与反思不能遗漏西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强调,也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西部,引向西南边疆那些最基层、最普通的学校。在那些学校里,新课程实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学校、教师在做何种尝试与努力?新课程到底给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带去了什么?正是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探询,本期推出来自云南基层教师的三篇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办学条件艰难,尽管体制上的、观念上的障碍还在,但是,新课程已经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新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已经在这些学校开花结果。他们,正在改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肖先绪  
如何评定学生思想品德和德育效果,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德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思想品德的特点、结构来探讨提高品德测评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品德的特点及其可测度 品德能不能测,如何测,要从个体品德及其心理特点来认识。思想品德是指一个人按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原则、法制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表现出的对国家。集体、他人、事业及自己的经常而稳定的主观态度和引为习惯的特征和倾向的总和。这就是说,思想品德既有对社会的政治、法制、道德和世界、人生、自我的观点、信念、情感、意向等内部意识;又有表现在对国家、集体、他人、事业(劳动)和自己的经常而稳定的外部行为。因而,思想品德既有客观性,又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霍国元  冯建力  
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面临新挑战,大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亟待加强,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且切实联系学生发展与生活实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许瑞芳  沈晓敏  
身份是连接个体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公民身份是个体基本的社会身份。公民身份必须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才能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为。其中,公民教育是促进学生公民身份认同的重要力量。思想品德类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主要承担公民教育的学科课程,其内容的设置和学科核心能力的诉求必须回应社会的现实需要,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即形成学生的社会身份认同能力,尤其是公民身份认同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英  
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改革也提上了学校发展的日程。进入21世纪,学校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难以跟随时代潮流,教育的现代化变革已经势在必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思政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我国高校思政课已经开设了几十年,如今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但依然还是要根据社会的要求进行一定的革新。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必须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针对性的认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德胜  
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偏差、自律性较差、思想活跃、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独立学院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受学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程度、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程度多种因素的制约,应采取自主探究型实践教学、论辩型实践教学、体验型实践教学等方式,同时注重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以保障其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