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1)
2023(9253)
2022(7668)
2021(6879)
2020(5518)
2019(12555)
2018(11828)
2017(22611)
2016(11882)
2015(13271)
2014(13169)
2013(13056)
2012(12629)
2011(11526)
2010(12240)
2009(11629)
2008(10710)
2007(9641)
2006(8992)
2005(8737)
作者
(33972)
(27718)
(27612)
(26123)
(17755)
(13208)
(12581)
(10859)
(10759)
(10127)
(9489)
(9335)
(9019)
(8857)
(8732)
(8695)
(8133)
(8071)
(8028)
(7815)
(7194)
(6727)
(6705)
(6534)
(6404)
(6238)
(6223)
(6179)
(5656)
(5556)
学科
(54492)
经济(54433)
管理(32076)
(31706)
(26956)
金融(26956)
中国(25914)
(24186)
企业(24186)
(24065)
银行(24057)
(23527)
地方(21077)
(15625)
(15553)
业经(14087)
(13962)
方法(13841)
数学(11213)
(11201)
农业(11193)
贸易(11186)
数学方法(11128)
中国金融(11110)
(10803)
地方经济(10492)
(10384)
(8849)
(8538)
理论(8486)
机构
学院(168035)
大学(165470)
(75080)
经济(73378)
研究(63894)
管理(59371)
中国(55765)
理学(48515)
理学院(47915)
管理学(47400)
管理学院(47057)
(38594)
(36368)
科学(34663)
(32249)
中心(30761)
财经(28558)
研究所(28441)
(27121)
(25811)
(25398)
北京(24149)
经济学(23852)
(23811)
师范(23600)
(22965)
(22753)
(21974)
经济学院(21383)
银行(21143)
基金
项目(100045)
研究(79259)
科学(78618)
基金(70304)
(59486)
国家(58907)
社会(51157)
科学基金(50047)
社会科(48694)
社会科学(48683)
(39884)
基金项目(36035)
教育(34922)
(33001)
编号(32631)
(28618)
资助(28556)
成果(28344)
自然(27935)
自然科(27274)
自然科学(27271)
自然科学基金(26760)
课题(24136)
发展(23888)
(23488)
重点(22883)
(21822)
(21319)
国家社会(21223)
(21168)
期刊
(94525)
经济(94525)
研究(61514)
中国(42236)
(36170)
金融(36170)
(29260)
(25377)
管理(23847)
教育(21680)
学报(20925)
科学(20569)
大学(16799)
农业(16597)
学学(15509)
业经(15450)
经济研究(15396)
财经(14619)
技术(14337)
(12552)
问题(12128)
国际(11992)
(11222)
世界(9800)
理论(8603)
(8510)
论坛(8510)
(8489)
商业(8217)
现代(8147)
共检索到291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干杏娣  
本文拟从论述国际金融成长过程的基本动因,分析政府加入行为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建设与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与政策,提供一定深度与广度的基础与背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谌斌  
中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目前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金融、经济、城市、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制约。我们应坚持整体发展、重点倾斜的基本思路,改善和强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强中国金融竞争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监管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以促进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日形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上海的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如何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邓小平同志“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海正迈开大步,促进金融走向国际化。本文拟就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江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向全世界展示金融改革开放"中国经验"的重要窗口。大型银行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面临紧迫而严峻的形势,必须主动作为、敢为人先,加快自身转型创新发展,尽快实现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成小洲  林后春  蒋三庚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基本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成小洲林后春蒋三庚二十年多来,香港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地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九七”之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日益受到国人的关注。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点(一)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资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强  倪权生  吴君  
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金融产业集群现象的一个缩影,不仅提升了东道国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推动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金融产业集群的视角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利用相关金融统计数据探讨了伦敦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结构分布、金融业就业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率结构。借鉴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在人力资本、金融法律监管改革和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初步设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俊华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从外延来看,上海要成为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从内涵来看,是上海各类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理应发挥着主导作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在沪商业银行特别是上海本地法人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视角,结合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从政策制定、机构建设市场发展和产品创新等多层面,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抓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契机,不断提升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竞争力,加快金融市场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洪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传统金融中心地位在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经济体的金融中心地位在上升。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现象,探析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最新趋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本文就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怀谷   郑紫衡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香港经济的“生命线”之一。到1992年9月底,香港共有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及接受存款公司共306家,其分行网络遍布全港各个角落。来自27个国家的161家海外注册银行中,大部分属于全球最大的500家银行。据1992年6月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显示,香港银行业总资产额为56160亿港元,存款额为14440亿港元,银行同业拆放总额迭27680亿港元,其中79%以上业内交易是与海外银行进行的。由此可见,香港与全球银行体系皆有紧密的联系,拥有一个对外资银行较为开放的市场,对居民在本地与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