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2)
2023(1915)
2022(1676)
2021(1492)
2020(1342)
2019(3025)
2018(2788)
2017(5402)
2016(2966)
2015(3334)
2014(3121)
2013(3094)
2012(2895)
2011(2634)
2010(2646)
2009(2629)
2008(2597)
2007(2309)
2006(2058)
2005(1909)
作者
(7810)
(6398)
(6128)
(6016)
(4395)
(2942)
(2913)
(2487)
(2470)
(2457)
(2212)
(2167)
(2034)
(2031)
(2004)
(1947)
(1915)
(1912)
(1824)
(1808)
(1581)
(1523)
(1517)
(1493)
(1441)
(1410)
(1409)
(1387)
(1330)
(1244)
学科
管理(12094)
(11077)
经济(11061)
(8592)
(7824)
企业(7824)
(6260)
(5596)
国家(5528)
方法(3877)
财政(3580)
机关(3223)
国家机关(3222)
地方(3214)
(3116)
工作(3015)
中国(2948)
数学(2936)
数学方法(2915)
业经(2746)
人事(2709)
人事管理(2709)
(2678)
(2667)
财务(2665)
财务管理(2654)
(2629)
(2601)
企业财务(2539)
(2411)
机构
大学(41269)
学院(41212)
管理(16307)
(15765)
经济(15437)
理学(13913)
理学院(13759)
管理学(13679)
管理学院(13571)
研究(12711)
(10457)
(9266)
中国(9159)
(8275)
财经(7577)
科学(7169)
(7077)
(6778)
(6052)
(5904)
师范(5880)
中心(5862)
财经大学(5490)
研究所(5276)
经济学(5119)
北京(5071)
师范大学(4721)
(4628)
经济学院(4583)
(4487)
基金
项目(26168)
科学(20932)
研究(20724)
基金(19261)
(16108)
国家(15970)
科学基金(13945)
社会(13869)
社会科(13043)
社会科学(13039)
(10287)
基金项目(10060)
教育(9295)
(8357)
编号(8342)
自然(8305)
自然科(8080)
自然科学(8077)
自然科学基金(7939)
资助(7499)
成果(7475)
(6028)
课题(5995)
国家社会(5739)
重点(5738)
(5611)
(5598)
(5525)
(5508)
人文(5410)
期刊
(20128)
经济(20128)
研究(14271)
(9990)
中国(8478)
管理(6042)
学报(5429)
教育(5087)
科学(4916)
财经(4255)
大学(4197)
(3837)
学学(3830)
(3507)
经济研究(3319)
(3312)
金融(3312)
业经(3111)
技术(2953)
图书(2892)
问题(2637)
财会(2545)
会计(2453)
农业(2386)
书馆(2138)
图书馆(2138)
(1942)
论坛(1942)
(1915)
(1905)
共检索到64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怡  
康熙《常州府志》综合反映了常州府当时的自然人文、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史学、文学与艺术价值。通过举例分析了方志中的人物、艺文等卷,着重剖析方志中所体现的文学价值与意义。最后,对康熙《常州府志》作总结性的评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闯  
常州府中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常州地区创办的最早的一所府中学堂,同时也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官办府中学堂。1907年屠宽执掌该校,亲订章程、革新课程,从严招生并聘请许多名流雅士到该校任教,使学堂渐有规模与声色。同年,该校发生部分学生反对舍监陈士辛的短暂学潮,经过学生与校方短暂的博弈,终因学生妥协而告终。民国二年,常州府中学堂人事发生变动,童斐继任校长,随后该校演变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童斐为该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省立五中成为近代江苏教育的典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建钢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常州府学文庙等儒家文化对常州一千多年来的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府学文庙等儒家文化在常州不断传承。文章提出了进一步保护传承府学文庙等儒家文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乔邦利  
成立于1908年的常州府中学堂军乐部是常州近代首支管乐队,也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西洋管乐队中名气较大的一支,曾名列全国较著名的15支军乐队之中。屠宽、童斐和刘天华在乐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常州府中学堂管乐队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常州府中学堂管乐队的建设实践,为当时的常州地区营造了良好的音乐发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常州西洋管乐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曲金燕  贾愚  
康熙年间,由秦松龄、严绳孙编纂的《无锡县志》收录了36位作家的39首运河诗歌,涉及无锡古运河沿岸的五牧、梁溪、芙蓉湖、泰伯渎等区域,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游历和交友情况,蕴含丰富的文化主题,向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运河风貌,为研究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弥补了一些正史语焉不详的遗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秦丽娜  季秋华  
天津图书馆珍藏的康熙本《大清一统志》是清王朝入关以后编纂最早的全国性的一部方志,是目前海内所藏篇 幅最多、版本最早的一部孤本方志,国家图书馆所藏不及天津图书馆所藏的六分之一。本文从该书的编纂始末、 原书风貌、史料价值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曹红军  
《佩文韵府》106卷是康熙年间分韵编排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共收单字10252个,按其读音分别归人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并注明出处,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至今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佩文”为康熙的书斋号,因命名为《佩文韵府》。此书最早的版本即刊于康熙年间,在权威工具书中对其版本有这样几种表述:一、《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佩文韵府106卷清张玉书蔡升元等辑清康熙51年-52年内府刻本。二、《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佩文韵府106卷清张玉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毓薇  
康熙时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分别在钦天监从事编撰历法、制造天文仪器,在宫廷内修制钟表、玩具和其他机械,充当御用教师、画师、乐师、翻译等,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康熙皇帝与这些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和掌握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皇帝科学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付志宇  
康熙的土地思想 ,既想保护农民的小生产所有制 ,“制民之恒产” ,又要满足地主的土地兼并要求 ,“名民田” ,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他的经济思想既代表了改革落后生产关系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同时又有其自身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戎佩珏  戎林海  
文章回顾了我国辞书编纂领域中的常州人,绍介了他们辞书编纂的重要思想和理念,颂扬了他们的杰出贡献,指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后学好好学习,好好研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淑萍  
康熙七年郯城-莒州地震爆发后,诸多文人创作了一系列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将灾荒频仍、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再现了灾难现场。同时,文人忧国忧民、患难与共、援灾议政等人文情感的抒发又使此次诗文创作热潮成为有影响力的事件文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东有  
康熙朝米价中的商人行为陈东有清代前期,承接明代商品交换的惯性,在经济复苏之后,国内的主要产品(粮、棉、茶等)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市场中的主要力量──商人对商品的流通已经具有了主角作用。康熙朝后期三十年间的粮价奏折在直接反映市场粮价变动的同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涛  
清廷实行恤商政策是在平定三藩之后。为了发展商业贸易,清廷在平三藩战事结束后,把战争期间先后增加的有关销售领域的摊派减免了,同时严禁榷关官吏滥派私征。对满清贵族在市场中的垄断行为进行惩治。为使商人利益免受侵犯,即使对与吴三桂等人有过商业交易的商人也不过分追究,以免造成消极影响。康熙朝的商业政策,只是使商业经济对封建专制经济起些辅助作用,统治者无意大力发展商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燕仪  
康熙年间,清政府曾规定盐价的制定原则为:价由商定,官员调控。康熙四十三年(1704),偏沅巡抚赵申乔核减衡州、永州、宝庆三府盐价一事,集中体现出在这一原则主导之下地方官员对盐价的干预。其作用不直接体现于盐价的确定,而是通过监控,对商人的定价形成一定的制约。这种干预行为的起因、曲折过程及实际效果,充分反映了地方官员、盐政官员、盐商以及市场等多种力量对于盐价的影响,揭示出清代盐价的制定机制是结合市场调节与行政干预、并受官商利益关系影响的多轨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义琼  
《丝绢全书》记载了隆庆四年(1570)到万历七年(1579)发生在徽州府的一件与国家丝绢赋税改革有关的大事。此事在隆庆年间由歙县讼师帅嘉谟率先提出,要求国家分配给徽州府的人丁丝绢税不能独征歙县,而应由六县按人丁数额一起分担。那么,丝绢税真的如宣称的那么重吗?徽州府县的赋役结构如何呢?丝绢事件的五个解决方案要改的及改变的是财政赋役中的什么呢?本文在夫马进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全面地从财政史的角度加以探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