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5)
2023(11135)
2022(9221)
2021(8908)
2020(7405)
2019(17002)
2018(16749)
2017(31070)
2016(17089)
2015(19325)
2014(19209)
2013(17647)
2012(15815)
2011(13836)
2010(13609)
2009(11779)
2008(11159)
2007(9363)
2006(7690)
2005(6428)
作者
(41326)
(34602)
(34316)
(32482)
(21928)
(16450)
(15805)
(13526)
(13374)
(12066)
(11810)
(11404)
(10671)
(10580)
(10499)
(10429)
(10344)
(10340)
(9822)
(9798)
(8508)
(8257)
(8245)
(8106)
(7717)
(7687)
(7553)
(7389)
(6759)
(6755)
学科
(60550)
经济(60480)
管理(43712)
(42921)
(36436)
企业(36436)
方法(32112)
数学(27731)
数学方法(27328)
中国(21956)
教育(20863)
(17028)
(15898)
理论(14493)
业经(13956)
(12283)
农业(11428)
技术(10966)
地方(10864)
(10461)
贸易(10458)
(10133)
(9961)
(9831)
财务(9797)
财务管理(9774)
(9341)
企业财务(9290)
(8812)
教学(8713)
机构
大学(224123)
学院(219752)
管理(85350)
(84128)
经济(82401)
理学(75398)
理学院(74516)
管理学(73053)
管理学院(72597)
研究(69451)
(46097)
中国(44867)
科学(39657)
(38912)
师范(38683)
(38070)
教育(33952)
中心(32156)
师范大学(31918)
财经(31656)
(31369)
(31055)
(29132)
北京(28621)
业大(28601)
研究所(28599)
(27009)
经济学(26423)
(25486)
技术(25165)
基金
项目(156026)
科学(127244)
研究(122540)
基金(113506)
(97330)
国家(96062)
科学基金(84241)
社会(78906)
社会科(74600)
社会科学(74582)
教育(64488)
(61232)
基金项目(59948)
(53167)
自然(52248)
编号(51329)
自然科(51103)
自然科学(51089)
自然科学基金(50172)
资助(44340)
成果(42485)
(37082)
课题(36983)
重点(36186)
(34091)
(33949)
教育部(33570)
国家社会(32113)
人文(32057)
项目编号(31681)
期刊
(83259)
经济(83259)
研究(70057)
教育(55459)
中国(45347)
管理(30704)
(29623)
学报(28970)
科学(28352)
大学(25045)
(23785)
技术(23587)
学学(22006)
农业(16794)
财经(15713)
业经(14430)
职业(14123)
(13593)
经济研究(13216)
(13139)
金融(13139)
问题(11089)
(10654)
论坛(10654)
图书(10446)
(10134)
(9967)
科技(9433)
商业(9400)
技术教育(9315)
共检索到312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石屏  
家庭的教育关系确立于人类的生命秩序,由家庭的教育存在所决定,其基本属性是基于生命秩序的非平衡态的、基于生命一体的情感依赖的和基于生活性机制的教育影响。家庭的教育关系面临现代文化变迁带来的平等主义理念对教育权威的挑战,价值物化对情感伦理的挑战,工具理性对教育角色的挑战。现代家庭的教育关系的优化需要遵从其基本属性,建立非平衡态与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关怀的教育价值,丰富精神培育,以文化育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重涵  张俊  刘莎莎  
现代家庭教育是在现代家庭制度中,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和社会交往活动,是历史和社会建构的产物。从教育原型看,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比学校教育更接近教育原型的教育类型。从与学校教育关系看,家庭教育经历了从教育作用与社会成员资格认可制度合一,到整体教育向单一的现代学校让渡,再走向家庭的教育作用与学校的社会认可,以及家庭对教育代理权逐步收回的矛盾过程和趋势;生活教育与系统知识教育分别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两条主线并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从与现代家庭的关系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自我教育、教养和教育统一的过程;家庭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宏观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与变化和儿童的生命历程之间的中介性制度作用;儿童接受现代家庭生活不同形式的影响,并接受父母对其整体教育和社会经历的期望、规划和安排。现代家庭教育呈现一种家庭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影响、家庭生活和父母教养组成的嵌套结构,家庭教育的新的概念体系由此演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石屏  
家庭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类在家庭代际之间进行的生存方式的传递。其基于结构、动力的生物—文化属性,并凭借与生活一体的"示范"与"效仿"的核心机制以及言语教育方式为辅助机制实现传递,这是家庭教育机制的本质所在。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机制有所分化,因此,需要建立起彼此的联系,在本质上还原教育的完整。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袁冰洁  罗贤春  姚明  
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流文化深刻影响着图书馆学思想。在社会主流文化变迁过程中发生的图书馆相关事件,形成对图书馆的特定认知,促成了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改革开放后国家进入"走向复兴"时期,图书馆定位于推进解放思想,服务经济,提升国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形成了图书馆学"文化助推崛起"的软实力思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欢  
“民工潮”现象出现后,我国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呈现出新现象、新特点。本文以农村家庭模式划分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理论发展的趋向,并针对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变迁对子女社会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慧琳  姚佳胜  赵光磊  
随着家庭教育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家庭教育政策成为家庭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探究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变迁历程,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演进经历了萌芽、深入和全面三个发展阶段。其变迁深受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的影响,政府的理性选择、政策发展的需要以及公共问题的出现是家庭教育政策发展的动力机制,在不同阶段也因成本设置、协同效应以及学习效应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夯实家庭教育法治保障,推动政策体系逐渐完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体系,促进家庭教育政策贯彻落实;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减少政策变迁阻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曹长德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无一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倾注大量的心血,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与此同时,部分家庭教育现状与结果却让人忧虑。例如:一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孩子的兴趣需要,违背孩子的意愿,一味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齐学红  刘辉  
由于社会的整体变革造成的家庭结构的变化,造成在现代家庭与学校关系上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直接参与并介入学校的发展中,并成为学校可资利用的重要的社会资本;而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因素对学校的影响,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论文呼吁,为了营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建立家庭与学校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以积极互动的家校合作关系取代功利化、世俗化的家校合作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甘颖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湛  彭希哲  
在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传统家庭功能趋于弱化。这对维系社会正常运作的各项社会政策带来巨大冲击,并由此将家庭政策的完善与改革提上议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政策在影响人口发展、提供家庭保障和促进性别平等等方面有所建树,但仍未脱离含蓄型和补缺型模式的囿限。文章认为,中国的家庭政策体系应实现向明确型和发展型转变。首先应创建专门的家庭政策机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的福利对象、以发展家庭能力为目标进行家庭投资、推进家庭政策的适度普惠性,并尽量避免其他政策安排与家庭政策的相互制约乃至冲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玢  
家庭收支是家庭各方面变化的集中体现。以一个农民的家庭账本为线索,追踪其30多年生产与消费的变化,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与个人生命中的重大事件相结合,完整地呈现社会转型中普通农民家庭的生计变迁过程,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家庭与个人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研究发现国家在政策落地过程中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家庭及其个人的行动:一方面透过对农利益调整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文化让个人在家庭生计责任与个人发展之间相啮合,两个方面相互交织牵引着个人和家庭的生命轨迹。透过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农民家庭收支变化,能够从微观家庭层面折射出中国宏大的农村变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国祥  王克强  
农村居民在城市和农村均进行居住,导致家庭两栖化现象的发生。本文建立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决策模型,基于规模变迁视角,分析农业经营规模和家庭规模变化对家庭两栖化的作用机理,并利用logit模型对其影响效应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受家庭养老、风土人情、宅基地变现能力等影响,家庭规模小型化显著加剧家庭两栖化现象。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人口跨产业、跨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增加农村土地等要素的未来预期收益和农民居住意愿,从而进一步强化家庭两栖化现象。在传导效应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可以显著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口流动,提升家庭两栖化程度;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进而显著提高农村家庭非农收入,对家庭两栖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养老事业投入,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可  章元  鄢萍  
基于2002年中国东部9省的家庭调查数据,文章分别考察了家庭结构对女性与男性劳动参与率及工作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明显改善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但没有显著改善男性的劳动参与。其背后的机制在于:多代同堂家庭中老年父母尽力协助女儿料理家务,有助于她们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近20年来多代同堂家庭比例的下降对女性的劳动参与构成了一股抑制力量,这为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男性劳动参与率更快速下降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提供了实证基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彬  向茂甫  
基于对四川岩村烤火生活的田野考察,通过参与观察和收集口述史的方法,本研究阐释和解读了传统家庭教育空间的建构要素;同时透过烤火生活的变迁,描摹和提炼出蕴于其中的家庭教育空间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岩村传统的燃柴烤火生活中,家庭交往活动通过物理空间的容纳、心理空间的孵化和知识空间的传承建构起家庭教育空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燃煤烤火和用电烤火逐渐取代燃柴烤火生活,家庭教育空间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包括:物理空间的分解与重构;心理空间的疏离与更亲密;知识空间的更替与选择。家庭教育空间的现代变迁呼唤农村教育研究给予回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