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7)
- 2023(9139)
- 2022(7669)
- 2021(7053)
- 2020(5917)
- 2019(13342)
- 2018(13608)
- 2017(24468)
- 2016(13835)
- 2015(15336)
- 2014(15577)
- 2013(14814)
- 2012(13725)
- 2011(12188)
- 2010(12800)
- 2009(12362)
- 2008(11993)
- 2007(10835)
- 2006(9851)
- 2005(9320)
- 学科
- 济(45204)
- 经济(45110)
- 管理(41765)
- 业(35246)
- 企(31092)
- 企业(31092)
- 制(18339)
- 财(17157)
- 方法(15685)
- 中国(15675)
- 体(13881)
- 农(13247)
- 学(12566)
- 审计(12216)
- 业经(12124)
- 数学(12037)
- 数学方法(11855)
- 体制(10797)
- 银(10567)
- 银行(10530)
- 融(10344)
- 金融(10337)
- 行(10123)
- 理论(9808)
- 务(9588)
- 财务(9554)
- 财务管理(9483)
- 企业财务(9008)
- 地方(8114)
- 农业(7969)
- 机构
- 大学(190780)
- 学院(189050)
- 济(72384)
- 研究(70589)
- 经济(70538)
- 管理(65109)
- 中国(54887)
- 理学(54297)
- 理学院(53628)
- 管理学(52629)
- 管理学院(52272)
- 京(43166)
- 科学(42704)
- 财(41375)
- 所(37475)
- 农(35988)
- 研究所(33124)
- 江(32518)
- 中心(31668)
- 财经(30523)
- 业大(28472)
- 农业(28289)
- 经(27510)
- 北京(26998)
- 院(25887)
- 省(25076)
- 范(24879)
- 州(24775)
- 师范(24479)
- 财经大学(22485)
- 基金
- 项目(121060)
- 科学(93911)
- 研究(88726)
- 基金(85872)
- 家(76726)
- 国家(76049)
- 科学基金(63354)
- 社会(54825)
- 社会科(51720)
- 社会科学(51705)
- 省(47868)
- 基金项目(44160)
- 教育(42233)
- 划(40895)
- 自然(40788)
- 自然科(39755)
- 自然科学(39738)
- 自然科学基金(39024)
- 编号(36029)
- 资助(35175)
- 成果(32119)
- 重点(28530)
- 课题(27461)
- 部(27242)
- 制(27162)
- 发(25519)
- 创(25246)
- 性(23934)
- 创新(23771)
- 科研(23123)
共检索到313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广礼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国家治理,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机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国的审计体制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革新,这期间制度变迁一直都在进行,一系列关于审计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发展的重要节点,均带着改革的要求与任务,具有制度变迁的性质,为制度变迁进行了铺垫。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审计体制改革具有由行政力量主导、受工具理性驱使、以强制性变迁模式为主、遵循路径依赖下的渐进性变迁等特点,并提出在深化我国审计体制改革中,需要立足于满足制度需求,促进制度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推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制度变迁理论 路径依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莉 郑石桥
新制度经济学一直强调制度对契约结构的决定性影响,并重视制度环境对制度运行效率产生的影响,其组织理论为国家审计组织与审计环境存在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审计组织制度应与审计环境相适应,作为审计组织制度核心内容的审计体制应动态改革。按照制度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的一般制度变迁规律,适时选择审计体制创新、审计体制边际改良、资源配置机制转变的制度模式。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制度变迁 国家审计 审计体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肃昌 肖泽忠
综合考虑现行审计体制的优劣以及政府经济监管和人大预算监督对审计监督的双重需要,中国国家审计应实行"双轨制"改革,即在人大和政府分别建立履行不同审计职责的审计组织;人大所属的审计组织主要从事预算审计工作,政府所属的"审计署"主要进行政府经济监管所需要的各项审计监督工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景学成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沿革、现状和未来景学成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外汇体制改革也确定了它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并在1994年1月1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自由兑换。一、沿革从1949...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屯良 张艳
本文运用"政府式"委托代理理论对国家审计体制进行研究,指出国家审计体制的评价应以其是否适合所在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为标准,并根据这一标准对我国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革国家审计体制的建议。
关键词:
国家审计体制 委托代理 政府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艳
文章认为,在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中.中央银行在稳定货币与支持经济增长,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两难选择,中央银行与各专业银行在金融杠杆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着严重的障碍,政府、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也难以理顺,因而很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金融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为此,文章提出了以市场导向为主,突出金融主体的独立性和规范化.以及以调控方式的利益性、市场性和间接性为特征的新的金融调控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这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可能出现在各种层次上,如个人的制度安排、自愿的制度安排、团体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制度安排等等。但显然政府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政府既可以创造制度需求,同时又可以增加制度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15年的改革进程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祁毓 卢洪友 徐彦坤
环境保护事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财政联邦主义无法也不可能替代环境联邦主义,只有依据环境事务的内在逻辑,构建直接度量环境分权的指标体系,才能够全面客观揭示环境分权背后的效应机理。立足环境管理体制变迁的视角,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环境分权演进的三个阶段,运用环境机构人员分布数据,测算环境分权、行政分权、监测分权和监察分权指数,阐述了分权指数变化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采用静态、动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及方法,考察了环境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四类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关系,环境分权加剧了财政分权对环境保护的激励不足,西部地区环境分权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伴随着环境分权度的下降,其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华林 管清友 夏靖铧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为主线,通过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诺思悖论不断化解的过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高度相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变迁过程是冲击回应型”等命题作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各博弈利益主体在改革进程中的行为模式及其绩效,并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道路。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改革 制度变迁 博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文彬
文章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入手,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阶段论"。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考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是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渐进式改革,具有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依照成本高低进行连续边际调整的特色。多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国家行政指导的必要性,保证了改革的可控制性和稳健性,同时,政治力量、市场力量、公共力量的三方博弈导致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变迁呈现出一个渐进、滞后、冲突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只有分析不同路径的成本收益,才能寻找到制度变迁净成本最低的改革方案。文章总结的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方向,对于今后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 边际调整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尹平
我国国家审计体制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之下,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应以中央审计机关改革为先导 ,地方审计机关跟进但不完全模仿。地方审计体制改革的侧重点为 :理顺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责权关系 ,完善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关系、隶属关系、报告关系和经费关系 ,构建审计抗干扰机制 ,增加审计结果的透明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审计体制 独立性 改革创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澄生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走向的现实选择应完善、维护现行审计体制 ,加强人大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采取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行政处理和司法处理相结合的做法 ;制订审计机关负责人任职资格和任免程序 ,并严格执行 ;建立乡镇经济的审计监督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雯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腾飞,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稳步增长的经济发展都对审计工作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审计执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审计法的有些规定没有切实得到贯彻落实等问题仍然存在,当务之急是完善国家审计制度。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体制 比较 现状 问题 改革 完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肖文八 罗坚 张涛
本文以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和军队联勤体制改革为研究背景,在对现行军队审计体制的利弊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军队审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并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对建立中央军委审计署垂直领导下的审计委派制的军队审计体制改革方案进行了具体设想。
关键词:
军队审计体制 改革 联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温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体制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步重建、体制确立、深化改革四个阶段,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变迁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变迁的基本规律、经验及未来走向,以期更好地推动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管理体制 变迁 审计委员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