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8)
2023(10166)
2022(7916)
2021(6894)
2020(5278)
2019(11907)
2018(11866)
2017(22155)
2016(12305)
2015(13649)
2014(13991)
2013(13549)
2012(12965)
2011(12030)
2010(12453)
2009(11337)
2008(11416)
2007(10336)
2006(9767)
2005(9256)
作者
(38427)
(32001)
(31838)
(30034)
(20649)
(15100)
(14236)
(12445)
(12254)
(11553)
(11190)
(10805)
(10602)
(10263)
(10074)
(9930)
(9443)
(9346)
(9303)
(9205)
(8253)
(7966)
(7852)
(7509)
(7220)
(7207)
(7179)
(7167)
(6521)
(6445)
学科
(61066)
经济(61000)
管理(30029)
(29526)
中国(24171)
地方(22146)
(20364)
企业(20364)
(18801)
业经(15805)
方法(14853)
农业(13213)
(13121)
(12434)
数学(11946)
数学方法(11798)
地方经济(11432)
(10921)
金融(10920)
(10798)
银行(10776)
(10559)
环境(10297)
(10288)
发展(9817)
(9789)
(9356)
(9145)
贸易(9134)
产业(8944)
机构
学院(183979)
大学(182316)
(74730)
研究(73355)
经济(72933)
管理(62862)
中国(54490)
理学(52084)
理学院(51272)
管理学(50250)
管理学院(49898)
科学(45770)
(41910)
(38318)
研究所(34636)
(34418)
(34038)
中心(31872)
(30861)
(29160)
师范(28873)
北京(27022)
(26748)
业大(26747)
农业(26640)
财经(25949)
(25055)
(23373)
师范大学(23347)
(23228)
基金
项目(117117)
科学(92297)
研究(86434)
基金(82744)
(72887)
国家(72227)
科学基金(60807)
社会(55457)
社会科(52457)
社会科学(52443)
(47038)
基金项目(43452)
(39754)
教育(38305)
自然(37382)
自然科(36500)
自然科学(36488)
自然科学基金(35776)
编号(34782)
(32419)
资助(32091)
成果(29260)
重点(27408)
发展(26226)
课题(26108)
(25776)
(24452)
(23744)
国家社会(23122)
创新(22339)
期刊
(96701)
经济(96701)
研究(62250)
中国(44107)
(34014)
学报(29521)
科学(28783)
管理(25050)
教育(24464)
(23739)
农业(23104)
大学(22190)
(20720)
金融(20720)
学学(20640)
业经(17120)
技术(15902)
经济研究(14870)
问题(14210)
财经(12778)
(11851)
(11107)
(10588)
现代(9716)
图书(9672)
资源(9642)
世界(9344)
(9124)
(9075)
商业(8906)
共检索到300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世伟  
一,安徽城市化现状特征(1)城市化发展进程基本与全国城市化发展同位相变化,即发展速度慢,且有波动。但城市化水平一直同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落差。(见下图)安徽1985年城镇人口比1952年增加3.3倍(同期全国增加4.3倍),城镇人口比重由1952年的7.6%上升到1985年的18.9%(同期全国由12.5%增至36.6%),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龙  张璞  周正柱  
为了找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走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探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6-2016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各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安徽省地区城市化与经济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96-2016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系统中呈现出"土地城市化权重>人口城市化权重>产业城市化权重>生活城市化权重>生态城市化权重"情况,在安徽省经济发展系统中呈现出"经济规模权重>经济质量权重>经济结构权重"情况。研究又发现:安徽省的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在1996-2016年期间耦合发展趋势经历了低度耦合、中度耦合、高度耦合三个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章辉  
从功能意义上分析安徽城市化 ,我们可以发现安徽城市化水平低下既体现在量上 ,又体现在质上。安徽城市化功能提升的路径主要体现在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城市第三产业 ;培育“发展极” ,增强城市对“主导产业”的聚集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用“两条腿走路” ;改革现行的城市投融资体制 ,多元化筹集资金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木易  程志光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少雄  
旅游与城市化之间 ,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 :城市化进程 ,对旅游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发展 ,对城市化也有着直接的推进作用和内在的优化功能。本文从区别类型、主体构想等方面入手 ,初步探索了发挥这一互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与可行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明芳  许月明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发展必然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耕地。本文分析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总量的变化趋势,并对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耕地资源的大量流失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保护耕地资源前提下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娟  曾菊新  
结合城市化的新观念,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理论模式——中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之上,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同时,还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现实条件,分别对其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构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存芝  凌亢  白先春  金志云  
本文阐述了城市化与教育发展之间表现出来的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了城市化与教育发展的本质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研究了城市化对我国教育资源分布、农村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基础教育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大力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三个方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妍  
所谓城市化,是指由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向功能不断完善的城镇集聚并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国近代飞速发展的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迅猛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教育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如何处理城市化发展和教育的关系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期特地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希望藉此能对您有所启示。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缜  苏小斌  
1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与城市化城市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净迁移的社会进步过程。它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必然导致有限自然资源条件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需要转移到其它产业或地区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城市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加,城市本身再生产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为必然的补充。在农村和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推拉合力作用下,农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华银  杨烨军  
安徽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还处于较低水平。研究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和互动程度,对于积极推进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别建立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安徽1985-2004年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论表明,安徽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安徽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较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商德平  戴绍中  程泉民  
一、安徽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家城调总队《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课题组依据1996年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统计数据,对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未含拉萨、宿迁)进行综合实力分类和排序。将这些城市分为4大类。第一类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中  唐德善  
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竞争力,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其发展规模和方向是有规律可循的,并需要一个成长的渐进过程。安徽城市群在发展和规划过程中,由于自身定位不清和地方利益的驱动,部分城市、城市群之间不顾现实发展基础和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贪快求大,严重影响了城市群的正常形成进程。为此,安徽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更为审慎的态度,在明确发展什么样的城市群,谁来主导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样一个准确定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中心城市极化功能、完善城市等级结构、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