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0)
- 2023(2573)
- 2022(2046)
- 2021(2169)
- 2020(1636)
- 2019(3897)
- 2018(3950)
- 2017(5585)
- 2016(4422)
- 2015(5164)
- 2014(5512)
- 2013(4510)
- 2012(4264)
- 2011(3950)
- 2010(4211)
- 2009(3386)
- 2008(3392)
- 2007(3253)
- 2006(2942)
- 2005(2905)
- 学科
- 教育(19846)
- 中国(9883)
- 理论(7574)
- 教学(5876)
- 济(5081)
- 经济(5076)
- 管理(4408)
- 学(4111)
- 思想(4014)
- 研究(3903)
- 政治(3887)
- 思想政治(3733)
- 政治教育(3733)
- 治教(3733)
- 文化(3706)
- 德育(3697)
- 发(3450)
- 革(3428)
- 发展(3354)
- 高等(3309)
- 改革(3292)
- 学校(3246)
- 展(3232)
- 企(3061)
- 企业(3061)
- 教育改革(2892)
- 学法(2688)
- 教学法(2688)
- 业(2506)
- 方法(2449)
- 机构
- 大学(53999)
- 学院(48438)
- 教育(27949)
- 范(20705)
- 研究(20689)
- 师范(20671)
- 师范大学(17310)
- 京(13906)
- 职业(11772)
- 科学(11413)
- 教育学(10862)
- 技术(10211)
- 管理(10141)
- 北京(9991)
- 所(9937)
- 江(9760)
- 研究所(8988)
- 济(8361)
- 理学(8278)
- 职业技术(8026)
- 理学院(7976)
- 教育学院(7971)
- 中心(7796)
- 经济(7784)
- 管理学(7609)
- 州(7592)
- 中国(7503)
- 管理学院(7442)
- 院(7314)
- 技术学院(6735)
共检索到89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班建武 李凡卓
当前,学校教育开始有意识地主动观照并有选择地吸收部分大众文化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教育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教育关注日常生活,向生活世界回归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民主化发展在教育中的体现,有利于教育创新。同时,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观照和选择性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教育的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认识与价值引导。但是,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消费性将会削弱学校教育的传统价值根基,同时,大众文化的当下性和感官刺激性则容易导致学校教育丧失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涵养与提升功能,而大众文化的犬儒性也不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人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毕研文
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教育属性的文化简化形式。现代语文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课堂导入环节。相较于语文教育过程中经典科目的知识传递,大众文化具有多元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应加强大众文化与现代语文教育的有机联系,让大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常态化手段,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文化,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现代语文教育 简化形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春花
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当然之责。相对家庭或社会而言,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方面,学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承担所有教育学生的责任。教育不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力量,学校教育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神奇。无论是内在于人的素质,还是关乎人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关键词:
学校教育 责任 有限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李黎 刘克敌
伴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社区文化近年来其发展状况令人瞩目。本文试图从文化融合及与现代传媒关系角度阐释大众文化在社区成人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阐释如何合理利用大众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好的服务于社区成人教育,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去丰富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最后指出,现代成人教育如何反过来影响大众文化研究并进而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这也是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成人教育 社区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教育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文化内涵、精神的文化内涵、主体的文化内涵、制度的文化内涵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等。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需要教育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由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改革办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喻春兰
自从利维斯提出将大众文化引入学校课程的主张以来,有关大众文化的课程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众文化课程观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大众文化课程观从利维斯的精英主义大众文化课程观、班托克的社会分层大众文化课程观、泰勒的校外课程大众文化价值观、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大众文化课程观到白金汉等的媒介素养教育大众文化课程观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人们对大众文化在课程中的价值认识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历史规律。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课程观 课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蒲蕊
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 ,师生交往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 ,使人成为人 ,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师生交往被窄化为教育或教学的背景、手段、条件 ,从而使师生交往失落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为了实现师生交往的“成人”目的 ,需要在交往中实现真正的学习
关键词:
师生交往 学校教育 深层意义 真正的学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娜
教育变革的"意义"意味着对教育变革本身(目标、知识等)的认知与理解,意味着在教育变革中坚持正义原则,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创新与人的发展。学校作为变革的基础,须以责任与使命重塑学校的精神气质,构建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学校教育目的,以合作和共生构建学习型组织,追求诗意的教师生活,回归课堂的生命教育本质。
关键词:
学校变革 意义 正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阳美 张东娇
节奏管理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多元生长、多元协同的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周期循环、主次兼顾的管理形式。它以目标管理为核心,根据人体和心理周期运动规律,以一学年为一循环周期,借助于多元逻辑思维方式,兼用量化、模糊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的多种管理方法,使其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节奏鲜明、层面清晰,形成管理过程中特有的美。它把学校作为一种自组织,即在任何条件下和任何环境中,学校都能根据本组织的目标去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具有自我激励与约束,自我发展与调控的功能。节奏管理以此为前提,战略上目标定向控制,战术上计划层层落实,总体设计线条流畅,起伏有致,极富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祝怀新
变革文化是学校组织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意义体系,是学校变革能够发生与维持的基础。学校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承担主体之一,然而部分学校参与教育改革的态度并不积极,缺乏变革文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学校变革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是进取、创新。学校变革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发现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变革——管理变革"几个阶段,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承担各自的职责。
关键词:
变革文化 学校教育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姣
大众文化是基于大众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出现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大众文化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多元化价值,提升了农民的文化内蕴,更新了农村社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大众文化为契机,在坚守与创新之间探寻当代乡村文化的传承路径。传承意识上以内外多元化融合趋向引领乡村文化发展;传承主体上以农民为轴心,拓展乡村文化空间;传承环境上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乡村文化输出。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大众文化 传承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池野正晴 钟启泉
本文以波尔诺夫(O.Fr.Bollnow)的思想为线索,从人类是怎样一种存在的角度出发,揭示教育"对话"的本质.考察真正"对话"的意义,阐明"对话与讲授的两极构造"的内涵,倡导"走向对话教育"。作者强调,学校教育的课题是.不仅借助"对话"来展开教育,而且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一种真正的对话能力的准备。唯有借助这种对话教育,现代的人们才能以真正人类的姿态,摆脱非人性化的重大危机。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对话教育 对话与讲授 两极构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栗洪武
教育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具有源于生活的品质,但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积累和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又具有高于生活的品质。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学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通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和环境等基本要素更加凸显。审视近代以来的教育思潮,应以"扬弃"的态度与方式对待传统教育及其思想,发挥教育特有的作用,平衡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注重传承与创新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所规定的教育学意义。遵循并顺应这一本质属性及其教育学意义,是发展学校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生活教育 教育教学 社会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