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1)
- 2023(9132)
- 2022(7634)
- 2021(7433)
- 2020(5970)
- 2019(13635)
- 2018(13434)
- 2017(24280)
- 2016(14632)
- 2015(16734)
- 2014(17026)
- 2013(15372)
- 2012(14322)
- 2011(13271)
- 2010(13874)
- 2009(12737)
- 2008(12640)
- 2007(11652)
- 2006(10734)
- 2005(10109)
- 学科
- 管理(43057)
- 济(41000)
- 经济(40919)
- 业(36339)
- 企(30916)
- 企业(30916)
- 教育(23252)
- 中国(19970)
- 财(16861)
- 制(15344)
- 农(13755)
- 方法(13398)
- 理论(12678)
- 数学(11149)
- 数学方法(10853)
- 业经(10701)
- 策(10486)
- 体(10288)
- 学(10155)
- 教学(10025)
- 务(9425)
- 财务(9396)
- 财务管理(9373)
- 银(9152)
- 银行(9147)
- 企业财务(8899)
- 行(8783)
- 技术(8637)
- 体制(8506)
- 税(8419)
- 机构
- 大学(199864)
- 学院(192473)
- 济(72938)
- 经济(70940)
- 研究(69018)
- 管理(66283)
- 理学(55784)
- 理学院(55030)
- 管理学(53933)
- 管理学院(53500)
- 中国(46786)
- 京(43342)
- 财(40871)
- 教育(36822)
- 范(36795)
- 师范(36629)
- 科学(36547)
- 江(33372)
- 所(33049)
- 中心(30274)
- 财经(30211)
- 师范大学(29791)
- 研究所(29135)
- 北京(28589)
- 经(27209)
- 州(25415)
- 院(25009)
- 农(23918)
- 技术(23402)
- 经济学(22419)
- 基金
- 项目(115800)
- 研究(98676)
- 科学(93862)
- 基金(79872)
- 家(65900)
- 国家(65123)
- 社会(60470)
- 社会科(56874)
- 社会科学(56864)
- 科学基金(56209)
- 教育(55186)
- 省(46440)
- 编号(43913)
- 成果(41495)
- 划(40920)
- 基金项目(40016)
- 课题(34975)
- 资助(32566)
- 自然(32191)
- 自然科(31422)
- 自然科学(31416)
- 自然科学基金(30867)
- 年(29658)
- 部(28844)
- 制(28727)
- 性(27563)
- 重点(27503)
- 项目编号(26764)
- 规划(26570)
- 教育部(26206)
- 期刊
- 济(88704)
- 经济(88704)
- 研究(77299)
- 教育(66156)
- 中国(55051)
- 财(32997)
- 管理(26613)
- 农(23056)
- 学报(22935)
- 科学(21671)
- 大学(21102)
- 技术(20341)
- 融(20275)
- 金融(20275)
- 学学(16770)
- 职业(16352)
- 财经(16100)
- 农业(15256)
- 经(13908)
- 业经(13633)
- 经济研究(13359)
- 坛(11229)
- 论坛(11229)
- 问题(10824)
- 技术教育(10099)
- 职业技术(10099)
- 职业技术教育(10099)
- 贸(9814)
- 图书(9422)
- 高等(9369)
共检索到322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勤文 杜海坤
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过程形成机制和实践转化机制。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导向,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政治认同的教育实效,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教育对策 心理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孔凡凡
政治认同是个体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态度的心理过程,是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政治认同表现出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心理特点,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提出政治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同化机制、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三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的特点,以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心理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甘均良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具有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构建包含两个层次的六个互动体系,并需要相关保障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合力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蒙象飞 马可
政治认同是政治社会化的产物,它不仅是知识教育和认知教育,也是信仰教育。然而,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过程中,对知识教育、认知教育同信仰教育异质性的忽略、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依旧是较为突出的现象。这不仅导致用知识取代信仰、用知识衡量信仰、用知识检测信仰等不良情形,也致使大学生的政治认知缺乏理论基础,进而引发政治认知和价值认同等方面的困惑。摆脱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困境,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以政治社会化理论为视角,通过加强政治文化体验和政治活动参与等途径,实现大学生政治认同从被动遵从到主动接纳的转换,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政治社会化 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颖
书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作者:徐俊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0-8023-1出版时间:2022年3月定价:88元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网络资源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样的发展现状给我国高校教学体系带来一定影响,求学者在课堂之外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网络资源,他们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为了让网络资源对高校思政教学体系产生的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产生正面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锅红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内容、方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影响,提出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载体方式和作用效果认同的措施。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认同 自媒体时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志峰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一是由于网络多元性特点,缺乏主导性,增加了维护教育主权任务的艰巨性;二是由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缺乏现实性,产生了一些道德伦理误区;三是由于网络开放性特点,缺乏监控性,导致了一些文化糟粕的传播;四是由于网络形象化的特点,缺乏思考性,导致青少年一定程度的人性“异化”。应对网络负面影响的措施主要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夯实一个基础;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占领一个阵地;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形成一套机制;加强网络技术培训——建好一支队伍。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影响 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中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各阶层中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出现了新的特点。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明芳 程相锋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行为方面呈现政治认知一致性与肤浅性共存,政治参与多样化与盲从性共在,政治情感热情性与冷漠化共生,政治信仰坚定性与功利性交织等突出特点。深入剖析高职生政治行为特点形成的内在原因、主导因素、潜在影响因素和外在诱因,需大力提高高职生政治认知水平,开展丰富的政治活动增强政治参与主人翁意识,搭建政治行为塑造家校联动育人系统与创建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氛围。
关键词:
高职生 政治行为 特点 成因 教育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振刚 吕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平台日益增多。作为媒体的新生力量,微信以其独特功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了使微信能够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利用,要充分研究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并且使其得到有效发挥;同时,要注意微信的消极作用,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并杜绝消极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
微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民忠 刘彦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有效性,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对象,增强针对性。认识对象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以对象为目标,通过“观所思、听所言、察所行”直接总结出其特点;二是以对象生存的环境为目标,通过解读环境的变化来间接认识对象。笔者试图从解析环境入手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以期对提高针对性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2005年1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名川 谭英雄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深入分析网络文化这一新型文化形态的内涵,归纳、梳理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冲击的各种表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帖伟芝
接受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对于接受机制的探索,不但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而且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帮助学生发展成长。文章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在环境、主体和内容三方面的既有缺陷,以及当前教育接受机制实效的原因,提出了有效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成平 任海涛 魏巍
文章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出发,提出了接受机制的涵义,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具有主客体双向互动、双主体同一、反复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并从构建强有力的领导运行机制、施教传授机制、信息内化机制、监督考评机制等四个方面,对接受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