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
- 2023(1020)
- 2022(810)
- 2021(914)
- 2020(787)
- 2019(1753)
- 2018(1735)
- 2017(2502)
- 2016(1950)
- 2015(2538)
- 2014(2590)
- 2013(2100)
- 2012(1913)
- 2011(1870)
- 2010(1962)
- 2009(1781)
- 2008(1759)
- 2007(1746)
- 2006(1526)
- 2005(1446)
- 学科
- 教育(5348)
- 管理(3143)
- 中国(2995)
- 理论(2988)
- 教学(2957)
- 济(2881)
- 经济(2877)
- 政治(2189)
- 思想(2188)
- 德育(2141)
- 思想政治(2141)
- 政治教育(2141)
- 治教(2141)
- 研究(2050)
- 学校(1750)
- 业(1741)
- 工作(1707)
- 企(1641)
- 企业(1641)
- 学法(1538)
- 教学法(1538)
- 学(1467)
- 高等(1424)
- 高等教育(1135)
- 和(1109)
- 图书(1081)
- 方法(1036)
- 学理(991)
- 学理论(991)
- 书馆(980)
- 机构
- 大学(29350)
- 学院(22097)
- 研究(8686)
- 教育(7394)
- 京(6647)
- 范(6573)
- 师范(6538)
- 管理(6355)
- 师范大学(5331)
- 济(5282)
- 理学(5261)
- 理学院(5112)
- 科学(5059)
- 经济(5014)
- 管理学(4852)
- 管理学院(4793)
- 北京(4436)
- 中国(4383)
- 江(4346)
- 所(3952)
- 研究所(3551)
- 图书(3447)
- 业大(3393)
- 州(3374)
- 书馆(3357)
- 图书馆(3357)
- 中心(3341)
- 院(3290)
- 农(3227)
- 财(3018)
共检索到42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文彬 胡春光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反思审视,自现代时期即已建制的大学各种学科边界的形成与分化都是一种知识与权力相互建构下的产物,而非知识论上发展的应然。由此产生"学术部落化",并存在知识危机。
关键词:
学科 边界 知识 权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慧渊 徐枞巍
提出了大学学科建设战略管理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论述了大学学科建设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大学学科建设战略管理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谭镜星 许四海 曾阳素 陈梦迁
学科群的建构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涉及到学科群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学科群内部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知识选择的标准和如何选择各个学科的知识来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按照系统主义的方法论,分析了学科群的要素、结构及其层次;分析了蕴含在学科群层次中的知识系统化问题、学科关系问题、学科群的建制问题。我们的主张是:(1)学科群的知识系统化方向放在科学的知识结构上;(2)以"专业化模块"教学提供结构上的依托,合理规划学科群的布局,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克服单一学科人才培养的局限性;(3)打破现有的高校院系建制开展学科群建设,针对现有的优势学科和特殊学科...
关键词:
学科群 结构化 系统化 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从中国封建社会“四部之学”到近代社会“七科之学”的转型 ,是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晚清“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着重探讨了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转型的进程及特点 ,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意义及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亲国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延伸,与大学的学科建设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一些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这种互动作用更加明显。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受到依托大学的学科水平、学科结构、学科组织和学科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基础。大学科技园推动着大学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发展条件、人才培养等学科要素的建设。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大学 学科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明 廖文和
围绕新时期大学的学科评价,指出要注意现状、对象、科学、理念和方法五个方面,强调要立足于现实全面客观地正视评价存在的不足,要从学科的知识本源入手界定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抓好目的性和规律性两个基本点,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同时,不可固步僵化,要在理念创新中寻求评价新突破,进而通过技术挖掘寻求新的评价方法,不断完善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学科概念并非大学所独有,社会一般的学科概念主要作为知识分类的单位。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科已经成为热点词汇,学科对大学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学学科是围绕办学定位、教师和学生等三大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所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作为大学实现其功能的核心载体,大学学科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组织起来的专门的知识体系;根据科研发展要求所建构的知识范畴;根据社会服务需要所划分的工作领域。大学学科的外显形式可概括为:组织化、层次化、定向(人)化和项目化。通过这些形式,无形的学科得以化为有形的组织单元,并在大学办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挥功能。
关键词:
学科 大学学科 学科概念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明 杨晓江
综合分析学科评价发展基本脉络,结合学科的诊断、比较、发展三种情形,指出学科水平是学科评价的逻辑起点与循环归根。学科内在的知识与组织双重特性既赋予了学科水平内涵以新的解读,也突出其具有知识管理与组织管理的二元价值属性。在这一价值实现过程中,学科水平评价体现着对学科发展应然的关注,并顺应拨动着管理的调幅,最终实现学科的层次飞跃和水平的理性回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云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建设。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确定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建立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学科建设没有统一的方法,但一般应遵循统一领导、制定规划、组织实施、评估检查、总结完善这一基本逻辑。
关键词:
学科 大学 学科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钱颖一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考察目前中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在学科布局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一部分以若干所美国知名大学内部学院和学科设置为例,论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学院设置的三个层次的共同规律。以此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目前通行的学科分类的缺陷,大学内部学院设置的偏差,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学科建设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大学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立足创新、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发展应用、扶持新兴的原则,根据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依托重点学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大学的创新能力;改革学科投资模式,发挥投资对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学科竞争力的作用;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制度创新,确保学科建设取得良好的效益;构建检查评估机制,加强学科评估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方向 学术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华东
近年以来,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和核心性不断得到重新的定位和评价,强调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的命脉,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许多高校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或晋职倾斜,或物质重奖。总的来看,目前对本科教育的重视仍停留在人曰吾曰的阶段,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还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大学教学的价值问题,对教学的学术属性还没有清晰的阐述和判断,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教学工作就缺乏扎实的根基,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通过对大学的教学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大学教学的学术属性,构建包含三个维度的教学学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大学教学 教学学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力 杜芃蕊 于东红
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注重围绕内涵发展学科。哈佛以法治、民主和自治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保障,以形成卓越学术共同体作为理念先导,在尊重学术权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院系的办学自主权,紧密围绕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教育等内涵推进学科发展。哈佛经验表明:构建卓越学术共同体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办学者需要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围绕形成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和学科组织逐渐提升整体办学质量;作为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内在运行机制;学科发展需要保持忧患和竞争意识;办学者应与时俱进地理性审视大学文化传统与学科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金奇 冯向东
大学学科的发展与学科规训制度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学科规训制度对于学科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规限作用。学科规训促进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机构的形成与扩展;促进了学科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学科规训使早期统一的知识文化分为“两种文化”,而且使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发生分离;学科规训还对跨学科研究构成限制。从大学知识生产、学科发展与学科规训的关系可以揭示学科规训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这一独特关系。
关键词:
学科规训 大学学科 知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鲁水清
关于学科建设,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很多很好的观点,本文仅就学科性质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一、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技术经济问题起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自有人以来,就有生产劳动,也就有了科学技术的萌芽,也就有了技术经济问题的存在,只不过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认识它罢了。在这门学科诞生之前,形成它的基础的那些问题就已经存在,不过是存在于其他的部门之中。考察古代技术的发端,可以看到三个重要的标志:(1)打磨石器;(2)人工取火;(3)创造文字。这正是现代材料、能源、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