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5)
2023(6371)
2022(5296)
2021(4596)
2020(3580)
2019(8254)
2018(8066)
2017(14982)
2016(8127)
2015(9077)
2014(9103)
2013(9170)
2012(8893)
2011(8120)
2010(8367)
2009(7747)
2008(7755)
2007(6948)
2006(6501)
2005(6242)
作者
(24275)
(20057)
(19988)
(18661)
(12993)
(9642)
(9046)
(7758)
(7754)
(7459)
(6899)
(6705)
(6644)
(6439)
(6295)
(6106)
(6028)
(5864)
(5810)
(5789)
(5281)
(5046)
(4897)
(4699)
(4693)
(4520)
(4484)
(4447)
(4052)
(3946)
学科
(41608)
经济(41574)
(23942)
管理(23339)
(18097)
企业(18097)
地方(17016)
中国(15352)
(12196)
业经(10881)
地方经济(9811)
方法(9584)
(9021)
(8804)
(8667)
银行(8659)
农业(8639)
(8582)
金融(8582)
(8436)
数学(7685)
数学方法(7628)
(7450)
(7253)
贸易(7241)
环境(7104)
(6909)
技术(6758)
发展(6705)
(6684)
机构
学院(117482)
大学(114318)
(49642)
经济(48549)
研究(45383)
管理(41854)
中国(36074)
理学(34244)
理学院(33802)
管理学(33344)
管理学院(33110)
科学(26450)
(26058)
(23866)
(23504)
研究所(20729)
中心(20382)
(20031)
(19712)
(17613)
财经(17598)
师范(17452)
北京(17131)
(16765)
(16418)
(15731)
(15299)
业大(15236)
农业(14955)
经济学(14531)
基金
项目(70476)
科学(55526)
研究(54987)
基金(48410)
(41330)
国家(40904)
科学基金(34931)
社会(34762)
社会科(32977)
社会科学(32972)
(29745)
基金项目(25168)
教育(24454)
(24121)
编号(22938)
(22185)
自然(20390)
自然科(19890)
自然科学(19888)
自然科学基金(19501)
资助(19436)
成果(19292)
发展(18308)
(17958)
课题(17347)
重点(16381)
(15153)
(14788)
创新(14211)
(14058)
期刊
(66777)
经济(66777)
研究(41367)
中国(32825)
(20032)
(18294)
管理(17571)
教育(16906)
(15576)
金融(15576)
科学(15514)
学报(15418)
农业(13765)
业经(12655)
大学(12030)
技术(11183)
学学(11050)
经济研究(10568)
财经(8566)
问题(8554)
(7409)
(7123)
(6554)
商业(6450)
国际(6372)
世界(6281)
(6162)
论坛(6162)
(6094)
图书(6077)
共检索到204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传新  
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虽然我国内外部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协同发展机制,二者并没有实现有效的结合。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我们应创造良好的法律和市场环境,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和评级结果校验互补机制,通过银行与外部评级机构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的协同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金城  
本文尝试用协同学的思想和理论探讨科学发展的规律。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共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提出可以将科学看作是一个系统,将科学发展看作是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的演化过程。科学体系的演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体系的膨胀,包括科学知识量的增长、科学学科的增多和科研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是科学体系结构的“变形”,它表现为在不同的时期各学科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在科学体系中的相对地位也不一样。接下来,笔者论证了用协同学思想和理论研究科学发展的可能性。协同学认为,系统要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实现自组织过程,形成系统的演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振宇  李丹  聂逆  
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猛,外部评级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然而,由于对信用评级的认识偏差,我国在对外部评级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债券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借鉴国外在使用外部评级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国除应继续发挥外部评级的作用外,也应及时纠正对外部评级的不合理使用问题,减少对外部评级的过度依赖和不当使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微  张娜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突出了内部评级法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各商业银行已纷纷开始了内部评级工程的建设。通过对A银行内部风险评级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距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还有差距。为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应在评级系统、基础数据、专业人才、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好准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芹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的作用、基本要素及其应用和发展 ,对如何完善与发展我国银行内部信用评估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向实  王建伟  
通过对风险权重函数的推导 ,可以揭示内部评级法在资产组合层面处理信用风险和运用VaR确定监管资本要求的基本思想。内部评级法不仅凸显了我国银行业目前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还将有力推动我国银行业转换经营理念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并为我国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正确的思路 ,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卫洋  阎海思  
我国银保合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银保合作扩张机制有其自身的深层原因,而深化银保合作则需要选择相应的途径和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英隆  
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上看,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加速信息流通对于促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流通的本质在于"信息差距"。信息流通水平取决于物能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三股流力的"组合"程度。三者必须协同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凤军  
论市场协同发展刘凤军市场作为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有机结合的总体或系统,其存在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就现状而言,我国的市场发展正面临着如何选择其发展模式以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问题,所以,选此进行研究,对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浩  郑皓  
文章通过对城镇化内部协同发展基本内涵的分析,将城镇化分为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和生态五个系统,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4年的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水平,使用SPSS对我国2015-2024年间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并使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了各指标对于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的贡献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存在明显的东部沿海、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异;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等指标对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贡献较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彦明  
近几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对借款企业的外部评级工作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展开,这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金融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也是一项利国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罗丰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和评级产品应用受制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评级管理不统一、评级需求失衡、制度机制不协调等因素。应加快信用评级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明确信用评级市场的地位与作用,理顺监管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信用评级产品应用的政策扶持,提高信用评级市场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马素红  申晓旭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凸显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该文指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高度垄断,为此应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推动现有评级行业的改革,并推动国际信用评级行业新秩序的建立。中国应从宏观政策层面出台措施,扶持和推动本国自主信用评级体系的做大做强,并参与到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重建中。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辛华  
信用评级是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运行中起着风险揭示、市场定价、防范信用风险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际信用评级领域形成了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为主体的寡头垄断格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凸显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国际社会及我国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所采取的措施、信用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及应对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兵兵  才大为  王娇  陈树满  
以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比较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了两种评级方法二元化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在我国遭遇的发展困境,认为应加强规范性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评级机构的准入与退出监管,以进一步促进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二元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