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5)
2023(5120)
2022(3897)
2021(3614)
2020(2809)
2019(6368)
2018(6116)
2017(11762)
2016(6442)
2015(7074)
2014(7309)
2013(6978)
2012(6273)
2011(5643)
2010(5774)
2009(5121)
2008(5286)
2007(4639)
2006(4016)
2005(3799)
作者
(19808)
(16624)
(16263)
(15602)
(10723)
(7939)
(7477)
(6323)
(6191)
(5973)
(5731)
(5570)
(5390)
(5235)
(5233)
(5108)
(4927)
(4848)
(4725)
(4610)
(4074)
(3995)
(3961)
(3793)
(3684)
(3641)
(3601)
(3545)
(3365)
(3274)
学科
(26918)
经济(26881)
管理(17349)
(16288)
(12607)
企业(12607)
中国(11150)
方法(10627)
数学(9085)
数学方法(8958)
地方(6961)
(6527)
(6405)
(6217)
城市(6212)
业经(5557)
理论(5395)
(5153)
农业(4549)
城市经济(4495)
(4219)
银行(4211)
环境(4031)
(4014)
(4005)
财务(3994)
(3991)
金融(3991)
财务管理(3982)
(3953)
机构
大学(95070)
学院(94828)
(35392)
经济(34338)
研究(33857)
管理(32406)
理学(27867)
理学院(27423)
管理学(26817)
管理学院(26615)
中国(23488)
科学(21988)
(20854)
(17083)
(17013)
(16330)
研究所(15638)
中心(14818)
业大(14697)
(14230)
(13895)
财经(13829)
师范(13708)
农业(13006)
北京(12784)
(12620)
(12589)
(11791)
经济学(11442)
师范大学(11177)
基金
项目(65536)
科学(51893)
基金(48139)
研究(44732)
(43113)
国家(42785)
科学基金(36712)
社会(29341)
社会科(27899)
社会科学(27889)
基金项目(25712)
(25203)
自然(24591)
自然科(24094)
自然科学(24086)
自然科学基金(23633)
(21922)
教育(21034)
资助(19220)
编号(16268)
重点(15033)
(14149)
(13881)
(13179)
成果(12909)
国家社会(12591)
课题(12545)
计划(12464)
科研(12438)
创新(12409)
期刊
(39095)
经济(39095)
研究(29594)
中国(17660)
学报(17185)
科学(15281)
(14609)
(13201)
大学(12910)
管理(12749)
学学(12258)
教育(10703)
农业(9968)
技术(8726)
(7570)
金融(7570)
财经(7295)
城市(6936)
问题(6883)
(6306)
经济研究(6231)
(5847)
业经(5793)
现代(5190)
(5156)
(5064)
业大(4555)
科技(4542)
资源(4284)
(4117)
共检索到137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文野  王湘君  
城市最深刻的特征在于它的文化特征 ,而文化又深深根植于传统中。传统的城市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步伐。首先以上海和苏州为例论述了城市设计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 ,指出两者应当相互渗透 ,相互依存。同时指出 ,建筑与城市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具有历史性和传统性 ,而是因为所传承下来的结构和风物具有成熟恒久的内涵 ,具有超越一切的原动力 ,这才是传统。具体到设计中 ,应当寻求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辨证融合。其策略包括 :①手法上传统与现代结合 ;②绿色概念和可持续发展概念 ;③历史保护概念 ;④人与环境和谐。图 3参 5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铌  李亮  杨瑛  
城市设计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种富有生产力的力量,它不仅生产文化、建筑、设计与艺术,而且是延伸到过去与现在中去的一种创造性生产图式,由赋予其生命的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现代城市设计对人在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心境投入极大的关注,欲构建时空一体化、文化与自我认同,从中承传和发现时空的现代意义,以持续不断地进行现代城市设计创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衡量大学发展的哲学向度,但它们都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大学传统性表现为对人类文明的继承性,集中体现在教学功能上;大学现代性表现为对人类知识的发展性,集中体现在科研功能上;大学后现代性则表现为对知识的反思性,集中体现在社会服务功能上。大学的历史发展反映了知识内在属性从祭品向消费品的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的后现代性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地予以回应成为中国大学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后现代性的展现呼唤大学走向共同治理,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呼唤大学教学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士恩  章锦河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阶段的产物,对应着消费型社会的新型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和社会革命,后现代主义与旅游的关系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凝视。《旅游学刊》发起的"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笔谈主题,无疑具有前瞻性。比如以"后现代+旅游/休闲/游憩/旅行"为检索关键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巍  王丽丽  江麟  
信用卡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消费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如信用负债。本研究从价值观入手,对上海市消费者的循环信用和小额分期付款使用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构表明,个人传统性和现代性对消费者的金钱态度、信用卡态度、负债态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同时,金钱态度、信用卡态度和负债态度的各个维度对消费者循环信用和小额分期付款使用的影响也具有显著的差异。而且研究表明,相比小额分期付款,消费者的循环信用使用频率会导致消费者拥有更高的信用负债的容忍度。最后,我们验证了态度变量(金钱态度、信用卡态度、负债态度)在个人传统性/现代性对信用负债的影响中其中介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钢  
根据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将文脉、场所与生态设计结合了起来,是以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特点为依据的;认为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城市设计的趋势和方向,在地域性城市设计中应坚持设计与地域相结合,其中包括两个方面:设计与文脉相结合;设计与生态相结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以城市故事的概念来建立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分析城市意义要素类型和营构特性,追求城市的整体生态价值以及环境的公正价值观。研究城市故事空间的系统性、多元性、深层性和差异性,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历史文化以及市民空间行为的重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彭贺  
我国正处于传统商人精神向现代商业精神转换的过渡阶段。本文对传统商人与现代企业家进行了深入比较,对中国传统商人精神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对其进行现代转换的5条途径:从个体的创业垂统到组织的创业垂统;从家族主义到社会责任;从人际诚信到制度诚信;从积累财富到运用财富;从重教好学到组织学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独白性教化以对社会成员的规范的一元道德价值设定为基础 ,以个体人格的依附性为基本依托 ,以个体对既定伦理目标的接受、认同、贯彻为目的 ,以威权性、灌输性为其基本特征。独白性教化切合于传统专制型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传输的需要 ,因之而成为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形式。随着独白性教化的社会依据的解体 ,社会道德教化呈现出对基于平等、自主、个性的对话性的追求 ,对话性成为现代性道德教化策略的基本标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锋  
中国传统信用观是以人情或亲情为纽带而形成和运作的 ,不可避免存在自己的局限性。这种信用观人为地把人分为熟人和生人两种群体 ,使信用有了程度上的差别。因此 ,传统信用观必须进行现代性转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艳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城市人文缺乏、适住性降低等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城市设计,结合城市社会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边缘学科知识,提出加强现代城市社会中的人文设计的途径是注重社会情境设计,引进社会化设计方法,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城市社会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现代性"通常是指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是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是在其哲学意义上来探讨和使用"现代性",即将其作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刚  李丽  单晓刚  隋杰礼  王骏  
城市收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促进收缩城市的结构调整、功能优化、效率提升、实现精明收缩,是城乡规划学者亟待研究的命题。引入“城市性”的概念,追根溯源城市的本质,展开整个研究的主线。通过对中外文献的梳理,提炼出城市性的综合性观点。从城市性的识别与判断、城市的特性研究、规模紧缩与结构调整、功能优化与多样性设计、设置城市锚点、构建发展的动能、完善人的社会网络七个方面展开收缩城市城市设计的路径与方法研究。建构城市性实际上是一种“系统”和“调结构”的思路,通过建立起一套新的城市组织结构,构建城市张力、恢复城市活力、纾解城市问题、干预城市衰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丽艳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晶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