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1)
2023(15819)
2022(13014)
2021(11992)
2020(10003)
2019(22392)
2018(22168)
2017(42543)
2016(22637)
2015(24837)
2014(24629)
2013(24072)
2012(21770)
2011(19300)
2010(19276)
2009(17972)
2008(17461)
2007(15635)
2006(13807)
2005(11964)
作者
(63226)
(53388)
(52801)
(50090)
(33259)
(25305)
(23728)
(20777)
(20187)
(18589)
(17962)
(17903)
(16689)
(16638)
(16251)
(16203)
(15659)
(15501)
(15287)
(15074)
(13049)
(13011)
(12872)
(12433)
(11944)
(11656)
(11624)
(11621)
(10708)
(10546)
学科
(98893)
经济(98778)
(94569)
(76603)
企业(76603)
管理(76273)
(50372)
方法(42920)
数学(34603)
数学方法(34221)
业经(33755)
农业(33691)
(30563)
中国(24309)
(21096)
财务(21048)
财务管理(21020)
(21012)
企业财务(19948)
地方(19182)
技术(18583)
(17640)
(17097)
环境(17060)
(16869)
(16866)
(16528)
理论(16369)
(15684)
贸易(15677)
机构
学院(323706)
大学(313035)
(136401)
经济(133828)
管理(132113)
理学(114676)
理学院(113582)
管理学(111783)
管理学院(111201)
研究(99959)
中国(78699)
(65363)
(63923)
(61354)
科学(60599)
业大(51547)
农业(49826)
(49593)
财经(49182)
(48212)
中心(48112)
(44754)
研究所(43747)
经济学(40895)
(39005)
师范(38582)
北京(38491)
(38428)
经济管理(37667)
经济学院(37133)
基金
项目(222816)
科学(178845)
研究(164719)
基金(164199)
(141921)
国家(140600)
科学基金(123806)
社会(108531)
社会科(102680)
社会科学(102657)
(89681)
基金项目(87987)
自然(79091)
自然科(77280)
自然科学(77263)
自然科学基金(75901)
教育(73717)
(72674)
编号(66294)
资助(64774)
成果(50403)
重点(49426)
(49267)
(48949)
(48792)
国家社会(45405)
创新(44993)
(44549)
课题(44474)
(43035)
期刊
(157270)
经济(157270)
研究(86859)
(66862)
中国(59117)
管理(49640)
(49566)
学报(46842)
科学(46330)
农业(45225)
大学(37553)
学学(36384)
业经(33844)
技术(30131)
(28658)
金融(28658)
教育(25587)
财经(24185)
(22930)
经济研究(22321)
问题(21564)
(20889)
技术经济(17620)
(17018)
现代(15620)
商业(15572)
世界(15421)
农村(15402)
(15402)
资源(15163)
共检索到467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承训  杨承谕  
优化生态空间结构,超越区域界限,根治城乡环境污染和发展生态大农业,必须构建城乡连体的现代立体化循环大农业体系,全方位充分发挥高端生态农业的功效。城乡环境污染联动,有其共同的根源,要从多方面揭示城乡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化认识农村、农业尤其是循环大农业支撑广大城乡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实施以科技武装的多层次循环工程,并将城乡多种污染物转化为资源,形成生态农业与生物质能源产业互动关联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业质量和改善能源结构;为循环大农业培育综合性经营载体,实现邓小平所讲的"第二个飞跃",壮大集体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复兴公有制在农村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村改革与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城镇化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二平  张会萍  轩玉荣  姬旺华  
在生态共同体视域下树立河南中药农业发展理念,以原生态、道地化、区域化、生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思维引导中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知识、信息、管理、科技创新等为先导带领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绿色、集约、高效、共享、可持续为方向,构建河南中药生态农业实施路径和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晓路  张哲乐  
以成都为研究区,选取本地居民、外地游客、旅游从业者三类不同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共词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探寻三类群体共同的休闲空间感知热点与不同的休闲空间意象结构。结果发现:以宽窄巷子、青城山、都江堰、锦里、武侯祠等为代表的人文景点是成都休闲空间最突出的感知热点。三类群体由于其所处环境及信息获取方面的差别,分别形成了多元化休闲意象空间结构、聚集型休闲意象空间结构和散点式休闲意象空间结构。成都"休闲之都"的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应以挖掘资源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重点,并在幸福指数、文化内涵、品牌效应3个方面达到和谐统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宾哲   段敏   谭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宾哲   段敏   谭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宝鼎  刘佳  王桂霞  
[目的]针对立体农业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体——立体休闲农业展开研究,以期为立体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方法]文章以多元主体的立体休闲农业体系构建为总目标,在提取专家建议并兼顾立体休闲农业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5个系统25个指标的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分析各系统和各指标的权重。[结果]系统层5大系统权重大小分别为:旅游系统>循环系统>养殖系统>种植系统>能源系统。能源系统内,能源回收率>能源传输率>太阳能发电量>生物能发电量;种植系统内,资金投入与产出比>肥料节约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伟  赵俊权  杜国祯  
山地立体农业是一种"以山为梯,立体开发"的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和地形的差异进行多层次配置,实现多物种稳定共存、多质能循环转换的科学农业。本文以生态学的观点全方位解析山地立体农业,用生态位理论对其进行解释,以云南的山地立体农业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山地立体农业的生态单元,并用Lotka—Volterra模型解释山地立体农业物种稳定共存的生态学因由,从而在认识上对山地立体农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建平  景进安  
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生产的良性循环农业,是全面规划,总体协调的整体农业,是建立一个高功能人工生态系统的高效益农业,是高度知识密集的科学农业,是无废物,无污染的清洁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并发,是指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利用生物的不同特性,使其在空间的不同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力建  朱立志  蔡典雄  包菲  
农业污染的立体性导致了其污染链的多向性和复杂性,通过对循环经济运作机制的分析可以找到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的三种模式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不同环节、不同方向上阻断农业立体污染链,而且可以用较低的投入,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道元  
“七五”期间,我省乃至整个国家都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基本转向山区建设的脱贫致富上来,特别是湖北省山区工作会议以后,经济工作重心已明显地从实际中体现出来。要想使山区农业产值获得突破性大幅度增长,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传统的农业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育良  
本文以江苏农垦国营农场推行种养加一体化实践为背景。揭示和分析市场主导资源流转的机理,指出国营农场应立足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合理构建大农业。并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为关键措施,以狠抓科技与推行系统化服务为内在动力,努力追求整体和规模效益,应是形成立体化规模经济格局的重要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姬超  
乡村治理事关我国基层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随着我国城乡结构的演变,新的农村主体类型不断出现,农村和城镇、村民和干部、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各类主体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城乡结构演变之所以能够对乡村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冲击,其主要原因在于:(1)中老年人构成了当前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2)乡村治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不一致,导致治理主体在事实上的缺位;(3)村民与村干部的地位、信息不对等,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干部自治的风险进一步增加;(4)农村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的紧张关系由此产生。矫正和修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既要从根本上调整非均衡的城乡发展结构,也要充分重视基层政治行为背后的经济和社会等多维度动因,实现农村发展主体和治理主体的一体化。通过制度调适,将农村利益相关的各个主体纳入治理体系,提高地方干部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强化农村的发展动力,从而激发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伟  
概括了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6种空间结构模式,分别是:单极中心城市带动的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带动的空间结构、城乡融合区的空间结构、三维城乡合作带动的空间结构、田园城市带动的空间结构和都市圈带动的空间结构;分析这些模式的适用条件和对城乡一体发展的效应。然后,分析淮安城乡发展的现状空间结构特征,即全市区域空间结构处于极核与点轴并重发展阶段,乡镇人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导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低。针对这样的状况,提出淮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思路是:推进由点-轴式结构向网络式结构的尽快转变;在大力建设中心城市的同时,积极建设片区重点中心镇;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机制,以保证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凤义   计佳成   冯志轩  
本文旨在研究一个在中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是否来源于其垄断地位。文章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视经济循环和再生产的特点,创新性地使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线性生产分析框架,测量了行业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偏离程度的指标,该指标能够将行业置于国民经济的分工和循环过程中,在控制再生产过程中技术因素的条件下衡量不同行业利用垄断权力获取垄断利润的程度,以此考察国有企业占比与行业垄断利润的关系。本文将中国的情况同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在内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相比于美国和日本,其获取垄断利润的程度更低,而与德国和法国获取垄断利润的程度类似。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对国内国有企业占比与行业垄断利润获取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不仅没有通过自身垄断权力获取垄断利润,而且压低了本行业的产品价格,通过低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补贴了非国有企业,通过较低的价格水平提高了其他企业的利润。从国民经济整体循环看,国有企业不仅不存在依靠垄断利润“与民争利”问题,而且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积累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