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4)
- 2023(6186)
- 2022(5030)
- 2021(4808)
- 2020(3878)
- 2019(8542)
- 2018(8660)
- 2017(15200)
- 2016(8743)
- 2015(9937)
- 2014(10442)
- 2013(9962)
- 2012(9660)
- 2011(8958)
- 2010(9276)
- 2009(8991)
- 2008(9032)
- 2007(8738)
- 2006(7905)
- 2005(6850)
- 学科
- 济(33793)
- 经济(33723)
- 业(24562)
- 农(23959)
- 管理(23269)
- 企(15877)
- 企业(15877)
- 农业(15871)
- 业经(11101)
- 中国(10862)
- 制(10765)
- 方法(10703)
- 学(9931)
- 财(9021)
- 数学(8463)
- 数学方法(8265)
- 体(8049)
- 地方(7760)
- 银(7072)
- 银行(7052)
- 理论(7047)
- 农业经济(6813)
- 行(6792)
- 发(6773)
- 融(6522)
- 金融(6515)
- 教育(6282)
- 策(6245)
- 发展(5797)
- 展(5779)
- 机构
- 学院(131903)
- 大学(130025)
- 研究(47344)
- 济(46405)
- 经济(44929)
- 管理(44821)
- 中国(37215)
- 理学(37176)
- 理学院(36702)
- 管理学(35739)
- 管理学院(35497)
- 农(32142)
- 科学(30268)
- 京(28885)
- 所(25137)
- 农业(24154)
- 财(23826)
- 江(22893)
- 业大(22680)
- 中心(22584)
- 研究所(22485)
- 范(19503)
- 师范(19239)
- 省(18340)
- 北京(18148)
- 州(18138)
- 财经(17713)
- 院(16641)
- 技术(16121)
- 经(15811)
- 基金
- 项目(81846)
- 科学(62431)
- 研究(61121)
- 基金(56553)
- 家(49803)
- 国家(49252)
- 科学基金(40570)
- 社会(37058)
- 社会科(34488)
- 社会科学(34480)
- 省(33631)
- 基金项目(29273)
- 教育(28177)
- 划(27581)
- 编号(26628)
- 自然(25251)
- 自然科(24607)
- 自然科学(24598)
- 自然科学基金(24116)
- 成果(23526)
- 资助(23137)
- 课题(19349)
- 重点(18325)
- 发(17816)
- 部(17461)
- 农(17362)
- 性(15993)
- 年(15859)
- 创(15833)
- 科研(15120)
共检索到216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孟俊红
研究目的:研究拆迁补偿中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公正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中国拆迁补偿中,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中,存在着严重的利益主体缺位与利益主体错位现象。研究结论:应当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直接流转,在拆迁补偿中应当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魏子鲲 韩乔 崔元培 王建忠 薛庆林
通过分析土地增值来源及利益博弈主体诉求,构建土地增值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发现:因投资建设而产生的投资增值、因城中村土地稀缺性而产生的供求增值、因土地用途变更而产生的用途增值、因基础建设外部性而产生的辐射增值与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地价普遍性增值均是土地增值的重要来源。引入市场谈判机制,根据贡献归属与利益诉求确定参与利益分配主体,借助市场机制测度收益分配,实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元斌 林泉
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城市化趋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动力的角度分析城中村的形成机制,对城中村改造各参与主体在改造的制度选择中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土地的发展权属收益成为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博弈的关键;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中村改造的必然选择;城中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城中村改造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发展权 集体土地 城中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侠 赵德义 朱晓东 彭补拙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得出了明确各自合理利益所在是改造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政府公权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利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的项目社会评价制度;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等应对措施。最后介绍了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晶
城中村问题己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梗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研究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民的三方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在村民支持的基础上政府介入并承担改造费用,原则上不鼓励开发商介入改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博弈论 效用函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晶
城中村问题己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梗阻。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研究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民的三方博弈过程,通过构造效用函数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在村民支持的基础上政府介入并承担改造费用,原则上不鼓励开发商介入改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博弈论 效用函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华 吴瑶 管宁
研究目的:探究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结果:通过探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构建博弈模型对三者的利益均衡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效益是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矛盾焦点,规划容积率是三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要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政府要科学地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自觉参与改造,吸引开发商主动参与改造,均衡参与改造的各方利益,实现各方的合理利益。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利益均衡 博弈模型 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刚 周素红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 ,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 ,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 ,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关键词:
城中村 改造方案 文冲社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爱荣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城中村存在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成员权,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两种成员权具有混合的特点,并在宅基地的处理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的决议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效力问题、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成员权 救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劲松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改造成为必然。房屋拆迁是作为城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往往牵扯到诸多利益主体,极易引发纠纷。特别是拆迁方和被拆迁方的利益博弈尤为突出。文章从法律的角度,具体从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利益关系、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源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寻求拆迁方与被拆迁方的利益平衡,以维护两者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
城市改造 拆迁 利益冲突 法律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青 蔡银莺
研究目的:基于对武汉市洪山区两个已拆迁城中村原住民的调研数据,分析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城中村治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方法: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在软件LatentGold 4.5中进行客观分层模型和住房分层模型估计,归纳拆迁前后社会客观阶层与住房阶层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研究结果:拆迁前社会客观结构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拆迁后中间退休阶层与零工底层群体融合形成新的零工退休阶层,客观社会阶层类别减少,社会分层趋于同质化,阶层分化减弱。拆迁后城中村居民住房的绝对价值均有所提高,住房价值整体的不平等差异减弱,而各个客观阶层内部住房价值的非均衡性均有所增加,阶层间的住房价值差距也随着拆迁而扩大。住房分层与社会客观分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前者未打破人们原有的社会客观位置而重构社会阶层,但也并未与客观分层表现为完全的一致性,而是不同客观阶层的住房价值分布特征各不相同。研究结论:未来应重视拆迁对城中村居民的住房财产、社会阶层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城中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探寻规范化、差别化且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拆迁补偿制度,以缓和阶层矛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土地交易 定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莉 米永平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涉及房屋拆迁补偿、人口户籍管理、土地权属变化、社会保障供给和村民生存发展的系统工程,其利益关系重大,矛盾纠纷频仍,村民上访不断,尤其是因其造成的群体访、越级访,乃至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和化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矛盾冲突十分重要而迫切,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一套既考虑农民现实利益,又着眼于其长远发展的利益调整机制。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利益冲突 信访 维护稳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建民 刘明达 刘碧寒
城中村改造,实质上发生产权结构转换和利益重新分配。为进一步研究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利益重构与均衡机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构建城中村改造前后的利益均衡模型,并应用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的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并不是各方利益同时增加的过程,而是发生此消彼长的局面。政府可以通过影响总产出曲线或者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城中村改造中新均衡机制的形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海艳 蔡银莺
以武汉市两个城中村拆迁还建小区的317户居民家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和流动性测度方法分析了居民家庭的生计资本流动特征。结果显示:拆迁还建后被拆迁居民家庭的总体生计水平得到了提升,其中物质、金融、社会、心理等资本得到显著提升,人力资本变化不显著;不同生计资本组的家庭生计资本的流动状态不一,原中等偏下分组向上流动居多,原中等偏上和高等分组向下流动居多,原低等分组相对缺乏流动性;采用社会集资模式的西苑小区的相对和绝对流动性均大于采取政府和开发商联合共建模式的青年城小区; 300平方米补偿面积基线的设置导致原高等分组居民生计资本下降;中等偏下、中等及中等偏上分组居民家庭的社会福利得到改善。
关键词:
城中村 拆迁还建 生计资本 流动性 武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