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9)
- 2023(8659)
- 2022(7500)
- 2021(6868)
- 2020(5710)
- 2019(13017)
- 2018(12834)
- 2017(24440)
- 2016(13490)
- 2015(15275)
- 2014(14848)
- 2013(14385)
- 2012(13315)
- 2011(12105)
- 2010(11963)
- 2009(11098)
- 2008(10930)
- 2007(9712)
- 2006(8674)
- 2005(8013)
- 学科
- 济(50009)
- 经济(49923)
- 管理(40498)
- 业(35756)
- 企(29516)
- 企业(29516)
- 方法(19414)
- 数学(16728)
- 数学方法(16539)
- 财(15221)
- 农(14977)
- 制(14670)
- 中国(12460)
- 业经(12178)
- 学(12048)
- 地方(10815)
- 体(10364)
- 农业(9764)
- 环境(9108)
- 务(8887)
- 财务(8867)
- 财务管理(8840)
- 贸(8551)
- 贸易(8544)
- 体制(8469)
- 企业财务(8318)
- 易(8256)
- 银(8237)
- 银行(8199)
- 理论(8086)
- 机构
- 大学(190887)
- 学院(189187)
- 济(74561)
- 经济(72862)
- 管理(68221)
- 研究(68009)
- 理学(58584)
- 理学院(57770)
- 管理学(56758)
- 管理学院(56389)
- 中国(50498)
- 科学(43057)
- 京(41377)
- 农(37255)
- 财(36723)
- 所(34966)
- 研究所(31704)
- 业大(31174)
- 中心(30882)
- 江(30563)
- 农业(29547)
- 财经(28246)
- 范(25527)
- 经(25474)
- 北京(25467)
- 师范(25184)
- 院(24845)
- 州(23346)
- 经济学(23048)
- 省(22385)
- 基金
- 项目(129462)
- 科学(101622)
- 基金(93883)
- 研究(92293)
- 家(83587)
- 国家(82876)
- 科学基金(70133)
- 社会(58776)
- 社会科(55549)
- 社会科学(55533)
- 省(51285)
- 基金项目(50400)
- 自然(46413)
- 自然科(45281)
- 自然科学(45262)
- 自然科学基金(44496)
- 划(43858)
- 教育(42790)
- 资助(37444)
- 编号(36291)
- 成果(30123)
- 重点(29934)
- 部(28808)
- 制(27867)
- 发(27751)
- 创(27180)
- 课题(26267)
- 创新(25552)
- 科研(25062)
- 计划(24462)
共检索到288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礼
地缘政治格局是政治地图的空间排列与组合模式,动荡不安与相对稳定的交替演化是其固有的表现形式。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包罗万象,因为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本文拟以当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为例,探讨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和机制。 1 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素地缘政治学认为,地理空间是任何政治实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内容,特定区域内政治实力单位、政治实力单位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分布与组合,都受制于区内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及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结合程度,人地相关的地理环境中蕴含着政治现象的规律,从而影响着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显然,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丰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孔祥永
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使得它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中权力分配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自由主义者主张从相互依赖的视角审视石油安全;而在现实主义者看来,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安全系数与该国对国际事务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成正比,现实主义者强调加强军事投放能力,以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更多的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强调对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地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控制。本文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石油安全观入手,简要分析了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和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从而指出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地处欧亚大陆的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其本质...
关键词:
石油安全战略 美国 中国 中东 非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原 葛岳静 王淑芳 胡志丁
随着中国崛起,世界主要大国将战略中心转移至亚洲并通过各种经济组织和经济联盟等经济途径重塑中国周边环境,由此导致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形势变得极其复杂。中国则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经济途径化解。本文按照全球—区域—国家间的尺度,探讨了国际经济组织、经济联盟和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等3种主要经济途径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机制及空间表现。结果表明:通过国家间经济依赖的不对称性改变各国权力大小,进而影响地缘格局中地缘体的权力分配,其空间表现主要为影响地区冲突和改变国家地缘空间影响范围。而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联盟则通过权力再平衡影响地缘政治格局,其空间表现主要为数量增长、交错分布和空间范围扩大。中国学者对如何通过经济途径增强地缘政治影响力、改善中国地缘环境的研究不够充分。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应更为关注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周边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为此,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将经济相互依赖转化成为有效的地缘影响力;2利用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联盟拓展中国地缘政治空间;3"一带一路"空间走向及沿线国家;4多尺度经济途径影响效应分析;5运用定量模拟方法探求国家地缘影响力演变的影响因素以及驱动机制等,为中国的地缘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实证。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宝龙
在近十年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欧俄能源关系出现变化的背景下,中东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和宗派地缘政治矛盾突出是导致叙利亚国内危机最终升级为地区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俄罗斯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加大支持力度,是基于能源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及其一贯的地缘政治思维做出的战略选择,体现了俄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中对叙能源地缘政治地位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欧俄能源关系和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的背景出发,通过对俄罗斯、欧盟、中东三方能源地缘政治互动的分析,揭示俄介入叙利亚冲突的能源地缘政治逻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进军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论述了冷战后资源的战略地位。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等西方大国都相应提出了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 ,其中 ,资源战略是其地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相对有限性这一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 ,相反 ,资源短缺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一些战略性资源对全球和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是目前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应积极利用世界资源 ,同时 ,要积极维护自身的经济和资源主权。
关键词:
地缘政治 资源战略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
关键词:
石油 地缘政治 演变态势 政策响应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近些年来,全球资源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的变迁,还表现在资源需求、供应和贸易格局的剧烈转变,更体现在资源对各国政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
世界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格局是美国、巴西和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主要是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而巴西是以甘蔗为原料,欧盟则是以油菜籽为主的生物柴油。生物液体燃料目前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其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还十分有限。但如果未来纤维素乙醇技术上有重大突破,随着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其影响会越来越大。未来"生物燃料欧佩克"和欧佩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越来越激烈,彼此之间力量的消涨对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生物燃料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粮食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又可以抬高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为提高农产品出口价格创造条件。同时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生物燃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其纳入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中,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关键词:
生物液体燃料 空间格局 地缘政治 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运成 陈志斌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印度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构成了印度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历史渊源。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历经了独立前、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三个发展阶段,印度所在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是其研究重点,其主要理论观点呈现出极强的继承性,体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印度地缘政治思想融合了浓厚的地理受害者意识和基于地理基础之上的大国自信,反映出近现代以来印度国内社会集体心态的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对印度对外战略决策过程发挥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印度 地缘政治 对外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淑琴
本文主要论述世界地缘政治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中自然资源所扮演的角色和历史作用,试图建立起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关系,尤其是对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和外交战略的影响。自然资源要素影响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是本文核心论题之一:自然资源对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环境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并通过世界贸易、工业文明和国家战略在改变着传统安全的概念,自然资源通过改变世界贸易的结构,改变国际经济要素和政治环境从而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析了自然资源要素是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分工与国际法发展: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地理分布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的意识发展与某些国际法的确立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学彬 龙磊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地缘政治风险逐渐成为影响全球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高水平开放下资本流动管理不可忽视的风险来源。本文在理论层面提出包含地缘政治风险的跨境资本流动分析框架,并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多重影响机制展开分析。本文使用2002年1月—2022年12月的月度金融数据并构建TVP-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缘政治风险是影响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且对利差、价差和汇率预期具有显著且稳健的影响;中美经济基本面分化所形成的套利空间是地缘政治风险影响短期资本流动的重要机制;投资者情绪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显著的安全资产需求效应,并主要通过价差渠道影响套利机制。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相应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