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82)
2023(16610)
2022(14469)
2021(13428)
2020(11410)
2019(25945)
2018(25456)
2017(49204)
2016(26496)
2015(29486)
2014(29121)
2013(28523)
2012(25732)
2011(23038)
2010(22591)
2009(20393)
2008(19597)
2007(16805)
2006(14455)
2005(11849)
作者
(75907)
(63115)
(62582)
(59432)
(40001)
(30506)
(28510)
(24899)
(23976)
(22110)
(21346)
(21134)
(19901)
(19511)
(19423)
(19198)
(19071)
(18828)
(18073)
(17919)
(15687)
(15235)
(15102)
(14444)
(14154)
(13850)
(13767)
(13739)
(12596)
(12593)
学科
(101967)
经济(101769)
管理(76098)
(71843)
(60497)
企业(60497)
方法(51656)
数学(44383)
数学方法(43818)
(27767)
(27765)
中国(26170)
业经(23425)
(23404)
(22493)
贸易(22488)
(21947)
地方(19256)
农业(18377)
理论(18000)
技术(17638)
(17210)
(16945)
财务(16871)
财务管理(16838)
(16460)
企业财务(15901)
环境(15850)
(14266)
(13756)
机构
大学(370935)
学院(368385)
管理(148316)
(144065)
经济(141150)
理学(130618)
理学院(129190)
管理学(126734)
管理学院(126080)
研究(118836)
中国(85126)
(77080)
科学(76966)
(63760)
(63641)
业大(59994)
(58607)
中心(54488)
研究所(54241)
财经(52763)
(51054)
农业(50361)
(48223)
(48071)
师范(47509)
北京(47244)
经济学(43718)
(43234)
(41436)
经济学院(39774)
基金
项目(267526)
科学(210035)
基金(195529)
研究(189738)
(172527)
国家(171127)
科学基金(147055)
社会(121378)
社会科(114486)
社会科学(114451)
基金项目(104571)
(104214)
自然(97853)
自然科(95639)
自然科学(95610)
自然科学基金(93898)
(88213)
教育(87483)
资助(79743)
编号(76123)
重点(59708)
成果(59655)
(58578)
(55914)
(55909)
创新(52177)
科研(52154)
课题(51249)
教育部(50208)
国家社会(50081)
期刊
(145323)
经济(145323)
研究(100420)
学报(65424)
中国(61742)
科学(57363)
(56765)
管理(51224)
大学(49288)
(47931)
学学(46636)
农业(39166)
教育(37664)
技术(30502)
财经(25121)
(25059)
金融(25059)
业经(24965)
经济研究(23901)
(21466)
(19682)
问题(19560)
科技(19473)
图书(19391)
(18758)
业大(17348)
技术经济(17001)
理论(16853)
商业(16352)
资源(15727)
共检索到508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希尧  蔡虹  
本文分析整理了国外目前采用专利引用替代法分析距离因素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与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分析对比,本文阐述了专利引用研究视角的产生背景和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回顾和分析了运用专利引用数据对地理距离、社会距离以及两者交互影响知识溢出的机制进行的大规模实证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最后总结了专利引用研究视角的基本分析模式及其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胡汉辉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域统计数据,基于地理距离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省际外显、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边界。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外显、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在1 000千米范围外快速下降,而内隐知识在1 100千米范围外已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简单增加研发人员和资本相比,促进研发人员交流互动及优化资本结构更能促进地区知识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易巍  龙小宁  林志帆  
本文通过匹配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城市高铁开通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构造2000—2015年12922个地级市配对面板数据,考察中国高校知识在城市间流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高校专利的被引可能性与被引次数随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减小。"985"高校和"211"高校专利技术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化学、机械和电子类专利技术的传播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大。与"高校对高校"的知识溢出相比,"高校对企业"的知识溢出呈现更强的本地化特征。(2)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可使本地引用两小时车程内的外地高校专利的可能性增加4%,引用数提升17%。从全国范围看,高校知识越来越集中于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地区高校知识的"流失"。(3)高铁开通通过促进学术会议举办、科技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等渠道促进了高校技术知识的传播。本文为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以及平衡高校资源的地区间差异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浩然  衣保中  
本文基于中国268个城市2003-200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地理距离因素对城市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溢出效应随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曲线过程,最优的溢出距离出现在50公里左右;城市间的外溢效应在18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200公里以外明显减弱。这一结论为我国当前经济圈域的划分提供了依据。研究还证实了科技投入、公共服务水平、金融条件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推动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关键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争鸣  邓明  
文章利用澳大利亚生产率委员会所计算的自然人流动壁垒值,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东道国设置自然人流动壁垒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国内居民收入、就业状况以及居民的受教育状况对政府选择自然人流动壁垒有显著影响,而贸易状况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考虑到一国(地区)行为选择的溢出性,文章首次从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的角度考察了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在基于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的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的选择会通过文化空间以及制度空间对与其文化和制度相邻的国家(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产生正的溢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董晓松  刘霞  姜旭平  
文化板块的交融影响经济活动的互动。应该怎样从文化层面解读网络消费的空间溢出现象,并从中获取管理学启示呢?本研究提出借助文化距离与社会学习理论考察网络消费的文化空间关联性,解释互联网消费的特殊规律与特征。借鉴文化学与历史学的理论,本研究建立了我国大陆地区省域的文化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使用空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综合分析了数字内容产品消费的空间依赖性、滞后性,识别网络消费空间关联模式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度量了跨亚文化区域的社会学习行为对网络消费的影响。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网络消费遵循着文化空间秩序;网络消费者的学习对象有显著的亚文化空间差异;亚文化区内的网络消费学习具有同步性,而跨亚文化区与本地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睿  孙雨芹  于渤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9年28个省份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研究省际创新绩效溢出效应空间格局,分析三维距离对省域创新绩效空间溢出影响,探索通过区域创新能力构建促进创新强省创新绩效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省域创新绩效由低向高增长阶段对邻近省域产生回流效应;在高位增长阶段,对空间邻接和地理距离邻近、经济水平差距大的省域具有回流效应;对空间邻接、地理距离邻近和经济距离邻近省域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原始创新力对区域创新绩效溢出效应的促进越明显,且呈倒U型曲线趋势;经济水平差距是技术创新力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差距的关键因素;空间邻接和地理距离邻近是成果转化力空间正向溢出的关键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雪辉  谷国锋  
本文将人均GDP和市场潜能作为表征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指标,基于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我国285个地级市2004-2013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随时间和地理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一方面随时间推移整体增强,另一方面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其中300公里内为密集溢出区,800公里以内为有效溢出区、以外为间接溢出区,说明经济增长最有效的空间溢出范围在一到两个省的范围内,与地级市的行政界线相比,省级行政界线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的阻碍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蔚然  钟茂初  
本文主要探讨地理区位与工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刻画中国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中国工业污染排放表现出向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大核心城市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局部区域范围内,工业污染排放同样向区域核心城市集聚。在不同核心城市的地区中,以上海为核心的地区出现了工业污染排放再次集聚的次级高地;而以香港为核心的地区中,区域核心城市则表现出更强的工业污染排放集聚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培  刘叶  
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FDI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FDI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的环境污染成为学界激烈论争的问题。笔者通过构建城市距其最近港口地理距离作为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工具变量,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就FDI对中国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指出,采用地级以上城市距其最近港口的地理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能够有效地解决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FDI对中国的污染排放水平,特别是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了抑制作用,即FDI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并且,相比于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更强。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叶静怡  林佳  姜蕴璐  
知识溢出是城市群的重要辐射功能。本文基于2001-2012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考察知识溢出、城市间距离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和经济距离邻近性越高,高校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正向效应越大;领先城市创新主要依靠自身的研发,并受到其他城市高校知识溢出的影响;落后城市创新同样受到其他城市高校知识溢出的影响,但自身研发的影响不显著。突破行政限制、依地理和经济邻近性进行规划,引导创新资源向领先城市集聚,将可能提高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和创新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帅  张建清  
本文构造了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首先通过ESDA分析了废气、废水、废物污染的空间效应,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显示:(1)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下,废气、废水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而局部性的废物污染空间效应不强,三种污染在经济空间矩阵下,空间效应显著;(2)环境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显著,且污染排放具有竞相减排的时空滞后效应;(3)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还检验了EKC假说,否定了"污染天堂"假说;(4)我们还通过分解空间效应识别了影响环境污染的长短效应、直间接效应,得出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期显著。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卢进勇  张航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或挤出效应早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但多数研究中并未考虑这种溢出或挤出效应随距离变化而发生的改变。使用1998年至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FDI对于与其不同距离范围内本土企业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FDI将产生溢出效应亦或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外资企业与受影响企业间的距离,当两者相距5公里的邻近距离时,内资企业会因强竞争机制而受到FDI的负向挤出效应,当两者相距200公里左右的较远距离时,内资企业会因集聚机制而受到FDI的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军  丁丹丹  
[目的/意义]基于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和解释水平理论,分析了消费者对在线评论有用性评价的选择过程。[方法/过程]运用实验法设置8个不同场景,分别检验了时间距离与解释水平,以及社会距离和解释水平对在线评论有用性的交互作用,通过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近时,描述了商品细节性信息和服务信息的评论对消费者更有用;而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远时,描述了商品抽象性信息的评论对消费者更有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翔  张海晶  程发新  史烽  
文章基于我国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Romer知识生产函数和空间计量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地理距离约束下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空间权重矩阵阈值调整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随地理距离衰减的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真实存在,地理距离对产学协同创新的抑制作用在减弱;研发物质资本和研发人力资本均具有强外部性特征,且研发人力资本的空间外部性最为明显;产学协同创新在整体上存在明显的衰减效应,但是存在两个局部集聚区,即局部集聚区Ⅰ(时间距离在150分钟之内)和局部集聚区Ⅱ(时间距离在350到500分钟之间),其中局部集聚区Ⅰ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